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50 2018年 50 2014年 50
2013年 52 2007年 52 2006年 55
1995年 46 1987年 42 1982年 66
明朝 40 元朝 68 宋朝 62
北宋 167

起源

卢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

①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②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当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当卢令丞,为专职掌管酿酒、煮酒的官吏,隶属于少府管辖)。当卢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6、源于改姓而来:

①复姓改单姓卢氏。齐桓公后裔有以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成单字的卢氏。北魏时期,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②帝王赐姓为氏。隋炀帝杨广赐予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字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祖籍三原(今陕西三原)闾氏族人闾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为卢氏。

③少数民族改姓卢姓。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有姓“莫芦”的,改为姓“芦”,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源于西南夷,出自明朝时期西南从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从族,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时期有取汉姓为卢氏者。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卢如火氏,改汉姓为卢。

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泰楚噜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时期,有改为卢姓的。

卢姓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受封于卢,其子孙遂以卢为姓。

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把卢邑(卢邑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偏西南)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卢姓迁徙传播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

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

河南郡:西汉时期改置,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民国时期置河南省。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西汉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河间一带。

淮阳郡:西汉时期置淮阳国,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

弋阳郡:汉朝初期为弋阳国,三国曹魏改为郡,治所在弋阳县(今河南潢川西部)。

三原郡:即今山西省朔州市。战国时期,朔州归入赵国版图。秦朝时期置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右玉县)。

顿兵郡:亦称彭城、北徐州(今江苏省的徐州市)。

范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顿兵堂:以望立堂。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卢氏后人即以“专经堂”为堂号。

讲述堂: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卢氏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考礼”的功绩,以考礼堂为堂号。

得闲堂:缘起于卢孝标的《得闲堂集》。

抱经堂:清朝学者卢文弓召,取号抱经,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卢氏后人以”抱经堂“为堂号。

显承堂: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卢姓宗祠,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

一、(盧)l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水、侗、瑶、黎、赫哲、布依、仡佬、仫佬、哈尼、毛南、撒拉、傈僳、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於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此“齐之卢”,虽均系出姜姓,然支属有别,或为文公之后,或为桓公之裔。)(2)郑樵又注:“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英卢氏,虏姓也,后改为蘆(芦),后去艹(而为卢氏)。”

3、又注:“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

4、或为闾氏所改。郑樵注“闾”云:“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又注:“又有三原闾氏,准制改为卢氏。”“三原”,指三原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

5、又注:“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章仇”,复姓,章邯之后,徙居仇山,因以“章仇”为姓,则此卢系出章姓。

6、《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云:“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汉代有卢芳,三水人;唐代有卢照邻,范阳人,有诗名;明代有卢象升,宜兴人,山西总督。

二、(盧)

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7%,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

卢姓起源:

1、炎帝之裔封于卢(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见《姓考》。

2、系自姜姓。齐太公裔孙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

3、齐桓公之后,卢蒲氏改为卢氏。

4、匈奴人姓。汉景帝中元5年,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见《汉书》。

5、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后复去草为卢氏。

6、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又云,改吐伏卢氏为卢氏。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

7、范阳(故治在今河北定县)雷氏以卢、雷声近,故改为卢氏。

8、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字协昭,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赐姓卢。

9、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

10、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汉姓为卢。

11、清满洲人姓,世居绶山、沈阳、辽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今满族姓。

12、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始自唐末。

13、赫哲族努耶勒氏,汉姓为卢。

14、彝族姓。又,彝族阿卢氏、勒戈氏等汉姓均为卢。

15、台湾土著、壮、毛难、仫佬、苗、瑶(119

卢姓名人:

卢生,秦时燕人。卢祖尚,唐时乐安人,瀛州刺史,自云本范阳人,姓雷,后周初,以雷、卢声相近而改。卢云,唐时三原人,仓部郎中,本姓闾,上元中改为卢氏。

郡望:范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芦田,仍不弃其原姓卢。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卢姓。

历史名人

卢姓名人

卢惠霖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天门人,遗传学家,中国医学遗传学和中国人类优生学的奠基者和见证人。

卢姓古代名人

卢绾西汉,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太尉,燕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卢芳东汉,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地方割据首领,曾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卢植东汉,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董卓专权用事,议谋废立,众皆唯唯,植独抗论。

卢循东晋,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农民起义领袖,为士族出身。

卢辩北周,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大将,北周世宗死时,官至大将军。

卢群唐朝,范阳(今北京市)人,诗人,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

卢纶唐代,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卢镗明朝,汝宁卫(汝南)人,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卢仝唐代,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

卢鸿唐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画家,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卢挚元代,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卢坤清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

卢思道隋代,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员,隋文帝驾崩,写挽歌八首,时称“八米卢郎”。

卢照邻唐朝,幽州范阳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卢祖皋宋代,浙江省永嘉人,诗人,工乐府,词风朴素,意境清远,有《蒲江集》。

卢象升明代,江苏省宜兴人,将领,抗清战争中,战死沙场。

卢文绍清朝,浙江余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书拾补》。

卢姓近代名人

卢贤拔清末,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卢贤拔清末,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卢永祥民国,济阳人,军阀,段祺瑞当政后被任命为江苏宣抚使。

郡望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

河南郡:西汉时期改置,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民国时期置河南省。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西汉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河间一带。

淮阳郡:西汉时期置淮阳国,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

弋阳郡:汉朝初期为弋阳国,三国曹魏改为郡,治所在弋阳县(今河南潢川西部)。

三原郡:即今山西省朔州市。战国时期,朔州归入赵国版图。秦朝时期置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右玉县)。

顿兵郡:亦称彭城、北徐州(今江苏省的徐州市)。

范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顿兵堂:以望立堂。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卢氏后人即以“专经堂”为堂号。

讲述堂: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卢氏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考礼”的功绩,以考礼堂为堂号。

得闲堂:缘起于卢孝标的《得闲堂集》。

抱经堂:清朝学者卢文弓召,取号抱经,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卢氏后人以”抱经堂“为堂号。

显承堂: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卢姓宗祠,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

一、(盧)l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水、侗、瑶、黎、赫哲、布依、仡佬、仫佬、哈尼、毛南、撒拉、傈僳、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於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此“齐之卢”,虽均系出姜姓,然支属有别,或为文公之后,或为桓公之裔。)(2)郑樵又注:“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英卢氏,虏姓也,后改为蘆(芦),后去艹(而为卢氏)。”

3、又注:“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

4、或为闾氏所改。郑樵注“闾”云:“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又注:“又有三原闾氏,准制改为卢氏。”“三原”,指三原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

5、又注:“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章仇”,复姓,章邯之后,徙居仇山,因以“章仇”为姓,则此卢系出章姓。

6、《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云:“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汉代有卢芳,三水人;唐代有卢照邻,范阳人,有诗名;明代有卢象升,宜兴人,山西总督。

二、(盧)

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7%,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

卢姓起源:

1、炎帝之裔封于卢(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见《姓考》。

2、系自姜姓。齐太公裔孙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

3、齐桓公之后,卢蒲氏改为卢氏。

4、匈奴人姓。汉景帝中元5年,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见《汉书》。

5、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后复去草为卢氏。

6、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又云,改吐伏卢氏为卢氏。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

7、范阳(故治在今河北定县)雷氏以卢、雷声近,故改为卢氏。

8、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字协昭,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赐姓卢。

9、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

10、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汉姓为卢。

11、清满洲人姓,世居绶山、沈阳、辽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今满族姓。

12、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始自唐末。

13、赫哲族努耶勒氏,汉姓为卢。

14、彝族姓。又,彝族阿卢氏、勒戈氏等汉姓均为卢。

15、台湾土著、壮、毛难、仫佬、苗、瑶(119

卢姓名人:

卢生,秦时燕人。卢祖尚,唐时乐安人,瀛州刺史,自云本范阳人,姓雷,后周初,以雷、卢声相近而改。卢云,唐时三原人,仓部郎中,本姓闾,上元中改为卢氏。

郡望:范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芦田,仍不弃其原姓卢。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卢姓。

姓氏源流

一、(盧)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水、侗、瑶、黎、赫哲、布依、仡佬、仫佬、哈尼、毛南、撒拉、傈僳、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於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此“齐之卢”,虽均系出姜姓,然支属有别,或为文公之后,或为桓公之裔。)(2)郑樵又注:“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英卢氏,虏姓也,后改为蘆(芦),后去艹(而为卢氏)。”

3、又注:“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

4、或为闾氏所改。郑樵注“闾”云:“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又注:“又有三原闾氏,准制改为卢氏。”“三原”,指三原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

5、又注:“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章仇”,复姓,章邯之后,徙居仇山,因以“章仇”为姓,则此卢系出章姓。

6、《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云:“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汉代有卢芳,三水人;唐代有卢照邻,范阳人,有诗名;明代有卢象升,宜兴人,山西总督。

二、(盧)

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7%,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

卢姓起源:

1、炎帝之裔封于卢(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见《姓考》。

2、系自姜姓。齐太公裔孙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

3、齐桓公之后,卢蒲氏改为卢氏。

4、匈奴人姓。汉景帝中元5年,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见《汉书》。

5、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后复去草为卢氏。

6、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又云,改吐伏卢氏为卢氏。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

7、范阳(故治在今河北定县)雷氏以卢、雷声近,故改为卢氏。

8、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字协昭,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赐姓卢。

9、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

10、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汉姓为卢。

11、清满洲人姓,世居绶山、沈阳、辽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今满族姓。

12、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始自唐末。

13、赫哲族努耶勒氏,汉姓为卢。

14、彝族姓。又,彝族阿卢氏、勒戈氏等汉姓均为卢。

15、台湾土著、壮、毛难、仫佬、苗、瑶(119

卢姓名人:

卢生,秦时燕人。卢祖尚,唐时乐安人,瀛州刺史,自云本范阳人,姓雷,后周初,以雷、卢声相近而改。卢云,唐时三原人,仓部郎中,本姓闾,上元中改为卢氏。

郡望:范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芦田,仍不弃其原姓卢。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卢姓。

堂号

范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顿兵堂:以望立堂。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卢氏后人即以“专经堂”为堂号。

讲述堂: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卢氏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考礼”的功绩,以考礼堂为堂号。

得闲堂:缘起于卢孝标的《得闲堂集》。

抱经堂:清朝学者卢文弓召,取号抱经,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卢氏后人以”抱经堂“为堂号。

显承堂: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卢姓宗祠,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

一、(盧)l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水、侗、瑶、黎、赫哲、布依、仡佬、仫佬、哈尼、毛南、撒拉、傈僳、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於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此“齐之卢”,虽均系出姜姓,然支属有别,或为文公之后,或为桓公之裔。)(2)郑樵又注:“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英卢氏,虏姓也,后改为蘆(芦),后去艹(而为卢氏)。”

3、又注:“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

4、或为闾氏所改。郑樵注“闾”云:“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又注:“又有三原闾氏,准制改为卢氏。”“三原”,指三原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

5、又注:“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章仇”,复姓,章邯之后,徙居仇山,因以“章仇”为姓,则此卢系出章姓。

6、《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云:“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汉代有卢芳,三水人;唐代有卢照邻,范阳人,有诗名;明代有卢象升,宜兴人,山西总督。

二、(盧)

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7%,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

卢姓起源:

1、炎帝之裔封于卢(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见《姓考》。

2、系自姜姓。齐太公裔孙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

3、齐桓公之后,卢蒲氏改为卢氏。

4、匈奴人姓。汉景帝中元5年,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见《汉书》。

5、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后复去草为卢氏。

6、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又云,改吐伏卢氏为卢氏。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

7、范阳(故治在今河北定县)雷氏以卢、雷声近,故改为卢氏。

8、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字协昭,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赐姓卢。

9、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

10、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汉姓为卢。

11、清满洲人姓,世居绶山、沈阳、辽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今满族姓。

12、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始自唐末。

13、赫哲族努耶勒氏,汉姓为卢。

14、彝族姓。又,彝族阿卢氏、勒戈氏等汉姓均为卢。

15、台湾土著、壮、毛难、仫佬、苗、瑶(119

卢姓名人:

卢生,秦时燕人。卢祖尚,唐时乐安人,瀛州刺史,自云本范阳人,姓雷,后周初,以雷、卢声相近而改。卢云,唐时三原人,仓部郎中,本姓闾,上元中改为卢氏。

郡望:范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芦田,仍不弃其原姓卢。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卢姓。

卢姓男孩取名

卢洪迅卢关言卢信墨卢盛迅卢伟恒卢礼荣卢杰凯卢航泽卢培踊卢良颖卢嘉锋卢晓柱卢远辉卢富仁卢博兴卢振烨卢震奎卢俊凡卢伊维卢博瑞卢巍程卢奇梁卢邦园卢溪赫卢东艺卢乐明卢弘庆卢浙蓄

卢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卢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卢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卢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卢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卢姓女孩取名

卢傲秋卢艺梦卢圣奇卢芝文卢茵琳卢九奚卢音苓卢洁婉卢如雨卢慕蕊卢雅茜卢佳舜卢佳梅卢琬云卢依奕卢如玉卢娅兰卢欣歆卢春惠卢傲欣卢雨芹卢美荷卢青书卢艾茜卢山晁卢菲瑶卢若枫卢佩秀

卢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卢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卢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卢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卢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卢的诗人

卢纶: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仝: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梅坡: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卢祖皋: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思道: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卢谌: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卢肇: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卢渥:卢渥,字子章,生卒年不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大中年间举进士第,历中书舍人、陕府观察使,终检校司徒。唐代诗人。代表作品有《赋得寿星见》、《题嘉祥驿》。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从诗的内容看,很像宫人的口吻。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卢钺: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建昌军学教授(《宋史翼》卷一七)。景定五年(一二六四)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五年,擢给事中(《宋史》卷四一六《马光祖传》)。出知隆兴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户部尚书(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五首。

卢象:卢象,唐(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纬卿,汶水人。(唐才子传云:鸿之侄。恐不确)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携家久居江东。开元中,与王维齐名。仕为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深器之。累官司勋员外郎。象名盛气高,少所卑下,遂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安禄山之乱,象受伪署,因贬永州司户。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遂卒于武昌。象著有文集十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卢鸿一:卢鸿一(?一740前后)唐画家、诗人,著名隐士。一名鸿,字浩然,一字颢然,本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东北)人,徙居洛阳,后隐居嵩山(今登封市)。博学,善篆籀,工八分书,能诗。画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与王维相当。卢鸿回山后,聚徒五百余人,讲学于草堂之中,成为一时之盛。自绘其胜景为《草堂十志图》,有摹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全唐诗》录存其骚体诗十首,名《嵩山十志》,为描写嵩山十景、歌咏自己的隐逸生活之作。

卢携:卢携[唐](824年~880年)字子升,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祖卢损,父卢求为宝历元年(825)进士,被许多府第征召,最终位至郡守。

卢氏:卢氏,许州(今河南许昌)人。能作墨竹,梅尧臣有《墨竹》诗题之。事见《图绘宝鉴》卷三。全宋诗

卢挚: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卢延让:[约公元九o二年前后在世]字子善,范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中前后在世。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为人所嗤。

卢篆:卢篆,莆田(今属福建)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官封州教授。事见清乾隆《莆田县志》卷一二。

卢从愿:卢从愿(668年—737年),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代名臣。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拜右拾遗,历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阼,拜吏部侍郎。精心典选,有美誉。开元末,以吏部尚书致仕,史称“金瓯相”。

卢藏用: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唐书本传、书断》

卢群玉:字里世次皆不详。应进士试不第,请谒亦无结果,遂落拓江湖,纵情诗酒。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四引《南部新书》。

卢廷辅: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卢殷:卢殷(746年-810年11月)唐朝诗人,范阳人。元和五年十月,以故登封县尉,卒登封,年六十五。擅长写诗,全唐诗录存他所作诗十三首。自少至老,诗可录传者,在纸凡千余篇。无书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歌。与孟简、孟郊、冯宿为好朋友。

卢怀慎: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自认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卢炳:卢炳,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卢浩:卢浩,1975年从事桂剧表演专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专业。代表作品桂剧《打棍出箱》被誉为“中国戏曲一绝”。先后入选第二、三、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及展演。获第二届 “优秀演出奖”、第三届“表演奖”; 2000年入选“首届中国戏曲绝活展演”,获“优秀表演奖”;此外,多次应邀参加中央或外省、(含台湾、香港)市所举办的各类大型庆典演出,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卢某:卢某,名不详。曾以都官郎中知泗州,与强至同时。事见《祠部集》卷七《晚鶑献都官》。

卢士衡: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僧房听雨》、《题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间。据记载有“集一卷,今不传”。另有卢士衡诗二首补遗。分别为《松》和《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著有《卢士衡集》一卷。

卢尚书:名不详。宣宗大中间在世。与诗人李远为友。李远卒后,有诗哭之。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五引《郡阁雅谈》。《全唐诗》存《哭李远》诗1首。

卢宾: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卢汝弼: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卢真:(764—845后)幽州范阳人,字子蒙,排行十九。宪宗元和九年,以大理评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从事。累官侍御史。晚年退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为诗友。武宗会昌五年,与白居易、吉皎等结为九老会。

卢栯:卢栯,弘文馆学士。

卢岳:卢岳,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官太子中舍。事见《金石续编》卷一三。

卢注:卢注,家荆南。举进士,二十上不第。诗二首。

卢钧: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懿宗初年去世。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

卢会龙:卢会龙,号文峰,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

卢骈: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间进士,曾官员外郎。尝游长安青龙寺,题诗云:“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太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未几卒,时人以为诗谶。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

卢求:幽州范阳人。李翱婿。敬宗宝历二年登进士第。后累佐节度使幕。宣宗大中九年,为西川节度从事。应节度使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历记成都风俗物产及古今逸事。官至刺史。

卢顺之:卢顺之,字子谟,范阳(今属河北)人,卢杞之孙,大中时(846-年859年)桂管从事。诗一首。

卢文纪:卢文纪(876-951),字子持,京兆万年人。(案:此下有阙文。)长兴末,为太常卿。文纪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占对铿锵,健于饮啖。举进士,事梁为集贤殿学士。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贬石州司马。久之,为太常卿。奉使于蜀,过凤翔,废帝时为节度使,见文纪奇之。后入立,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周时进司空。诗一首。

卢茂:卢茂(?~1768年),清代福建漳浦杜浔人。漳浦起义军首领。

卢革:卢革,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天禧三年(1019)进士。卢秉父。少举童子,知杭州马亮见所为诗,嗟异之。秋,贡士,密戒主司勿遗革。革闻,语人曰:“以私得荐,吾耻之。”去弗就。后二年,遂首选;至登第,年才十六。知婺、泉二州,提点广东刑狱、福建湖南转运使。复请外,神宗谓宰相曰:“革廉退如是,宜与嘉郡。”遂为宣州。以光禄卿致仕。用子秉恩转通议大夫,退居于吴十五年。秉为发运使,得请岁一归觐。后帅渭,乞解官终养。帝数赐诏慰勉,时以为荣。卒,年八十二。

卢明甫: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卢邺:幽州范阳人,字漳臣。宣宗大中四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旋受浙东观察使李讷之辟,为观察支使。后官至金部郎中。邺能诗,曾与李讷等唱和。

卢弼:卢弼,字元英。增城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监生。事见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

卢群:卢群(742—800),字载初,范阳人,唐代诗人。主要作品是《淮西席上醉歌》 《投卢尚书》 《失题》等。

卢郢:江宁人。好学多才艺,有膂力,善吹铁笛。南唐后主时试赋擢第一。尝代徐铉为文,由是知名。归宋,累官南全守,有治绩。

卢储:卢储,江淮一带人氏(李传玺作合肥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考官:太常少卿李健。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卢储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书李翱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将其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儿,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第二年果然取状头。

卢征: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晚唐诗人。懿宗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三。《全唐诗》存诗1首。

卢孝孙:卢孝孙,字新之,学者称玉溪先生,贵溪(今属江西)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历知玉山县,太学博士。理宗淳祐初辞官,专心授徒。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八五。

卢绛:卢绛(891年~975年),字晋卿,南昌(今属江西)人,一作宜春(今属江西)人。举进士不中,为吉州回运务计吏,以盗库金事觉,亡去。后诣(南唐)枢密使陈乔,用为本院承旨,授沿江巡检,习水战,以善战闻,拜上柱国。及宋师伐南唐,以绛为凌波都虞候、沿江都郡署,守秦淮水栅,战屡胜。出援润州,授昭武军节度留后。旋为宣州节度使。金陵城陷,诸郡皆下,绛独不降。宋太祖遣人招之,遂降。授冀州团练副使。开宝八年被斩。马令《南唐书》卷二二、陆游《南唐书》卷一四有传。

卢景亮:卢景亮(?—806),字长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少孤,有志义,书无不览。大历六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十一年为荆南节度使张延赏掌书记、枝江尉,建中元年入为右补阙,贞元四年贬朗州司马,量移为和州别驾,永贞元年召为尚书郎,元和元年迁中书舍人,卒。《新唐书》卷164有传。

卢拱:生卒年不详。出身世家大族,早年隐居不仕。宪宗元和十年(815)在秘书省秘书郎任,与白居易、元稹、王建相唱和。后出为申州刺史。擅长律诗,元稹曾欲编《元白往还诗集》,拟收卢拱律诗(参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曾以“诗成锦绣堆”称赏之(参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生平事迹散见元稹《酬卢秘书并序》、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等。《全唐诗》录存卢拱诗2首,断句2。

卢刚: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卢士政:卢士政(一作玟),山东人,为西川观察支使,后历瀛鄚节度,入为太子宾客分司。诗一首。

卢言:洛阳人。文宗开成二年,为驾部员外郎,与白居易曾祓禊洛滨。历户部、考功郎中。宣宗大中二年,为大理卿,奉诏重审吴湘案,偏袒牛党,致李德裕坐贬崖州。约卒于懿宗时。著《卢氏杂说》一卷,多记中晚唐间朝野遗闻。

卢方春:卢方春,号柳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宋诗拾遗》卷二二)。为瑞州教授(《江湖后集》卷七《送卢五方春分教瑞州》)。今录诗七首。

卢宗回:卢宗回,生卒年不详。字望渊,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少时读书废寝忘食,善学不倦,同舍生见其所作,嫉之,假他事殴辱。宗回逊谢,恬不与较,由是为乡党所重。登元和十年(815年)进士第,官终集贤校理。以父疾归,卒。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八、《广东通志》(《四库全书》本)卷四四。《全唐诗》存诗1首。

卢僎:[唐](约公元七〇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相州临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中宗景龙中前后在世。自闻喜尉入为学士。终吏却员外郎。馔工诗,所作今存十四首。(见《全唐诗》)

卢崇道:卢崇道,睿宗朝为太常卿。坐婿崔湜,流岭南。后私还都下,事败,敕杖至殒。诗一首。

卢多逊: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所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卢贞:卢贞,唐代诗人。字子蒙,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

卢献卿:(?—约855)幽州范阳人,字著明。武宗、宣宗间举进士,累试皆不中第。后游湖南,病死于郴州。献卿与李商隐交厚,尤善文词。所作《悯征赋》,时人视为庾信《哀江南赋》之亚,司空图尝为作注,今不存。

卢珏:卢珏,字登父,号可庵,淳安(今属浙江)人。宋末进士(《宋诗纪事》卷七八)。曾为教谕,入元不仕(《潜斋集》卷一《和卢可庵教谕鼓歌》《和卢可庵悲秋》)。与黄溍、方逢振有交。有《可庵集》,已佚。今录诗二首。

卢蹈:卢蹈,字衷父,青社(今山东青州北)人,寓犍为郡夹江县(今属四川)。与陆游同时。事见《陆放翁全集》卷二九《跋卢衷父绝句》。

卢子发:袁州宜春人,一作望蔡人,字子发。武宗会昌三年,进士状元及第。初为鄂岳卢商从事,其后江陵节度裴休、太原节度卢简求奏为门吏。后除著作郎,充集贤院直学士。懿宗咸通中,历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卒。初李德裕谪袁州长史,殊遇肇。及德裕入相,肇绝无依附。有《文标集》。

卢频: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诗人。所作瑰奇美丽,富有寓意。其中《蛱蝶行》、《东西行》诗,尤见称于时。张为《诗人主客图》标举“一朵花叶飞,一枝花光彩。美人惜花心,但愿春长在”等句,列其为“瑰奇美丽主”之升堂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〇。《全唐诗》存诗4首。

卢嗣立:生卒年不详。字敏绍,池州秋浦(今安徽池州)人。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器重嗣立,举之于朝,乃于武宗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

卢察:卢察(九八五~一○三九),字隐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复州司士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由知彭山县移官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一○一)。入为太子中舍、殿中丞。景祐间为水部司门员外郎。终通判河南府事。宝元二年卒,年五十五。有文集三十卷,不传。事见《河南集》卷一六《卢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卢传霖:卢传霖,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二十五年,为和州教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国子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官终宗正丞。事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

卢鉟: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宣宗大中、懿宗咸通间,尝任户部员外郎,历左司员外郎、庐州刺史。官终散骑常侍。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南部新书》卷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及卷一二。《全唐诗》存诗1首。

卢嗣业:河中蒲人。卢简求子。僖宗乾符五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广明初,以长安尉直昭文馆。王铎征兵收两京,辟为都统判官、检校礼部郎中,卒。

卢溵: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浙东处士。宣宗大中中,曾在浙东观察使李讷幕府。后不知所终。生平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诗纪事》卷五九。溵能诗,其在浙东幕府时,李讷赋诗饯送崔元范入京,溵与幕府诸文士皆赋诗唱和。《全唐诗》录存其诗2首。

卢尚卿: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于懿宗咸通十一年(870)远道赴京应进士试,适逢庞勋据徐州乱,朝廷停贡举,遂返乡。过灞桥,赋《东归诗》以纪之。至僖宗中和二年(882)方于蜀登进士第。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

卢正中:卢正中,号吴山居士(影印《诗渊》册三页一六二六)。

卢寿老: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卢琦: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卢同:卢同(477~532)北魏范阳涿(今河北涿州)人。字叔伦。卢玄族孙。孝文帝太和中起家北海王常侍,历昌黎太守、冀州镇东府长史,累迁尚书左丞。元叉废胡太后,中山王元熙起兵讨叉,兵败被执,同奉叉命往刑熙,乃深穷熙党,以希叉旨。累官幽州刺史。孝昌元年胡太后再临朝,同坐叉党被除名。孝庄帝即位,复本秩。官至侍中。孝武帝永熙初(532年)卒,年五十六。谥孝穆。 

卢熊:(1331—1380)元明间苏州府昆山人,字公武。少从杨维祯学,博学能文,工篆籀。元末为吴县教谕。洪武初,起故官,迁工部照磨。以善书授中书舍人,出为兖州知州。以簿录刑人家属事坐累死。有《说文字原章句》、《孔颜世系谱》、《苏州志》、《兖州志》、《蓬蜗集》、《幽忧集》、《石门集》、《清溪集》。

卢儒:苏州府昆山人,字为已,号重斋。博学能文,工书,自负甚高。天顺中官中书舍人。有《重斋稿》。

卢焕:卢焕(?-400年),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卢溥的儿子。

卢卫平:卢卫平(1965~ ),湖北红安人。湖北红安人。大专学历。现任珠海市文联文艺部副主任。1985年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湖北作协,同年转入广东作协,2001年加入中国作协。

卢前:卢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原南京通志馆馆长。

卢襄:衢州人,字赞元。初名天骥,字骏元,徽宗朝避“天”字改。第进士。政和六年,以朝散郎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宣和间为徽猷阁待制、知江宁府,迁显谟阁直学士、江东路提点刑狱。钦宗靖康中拜吏部侍郎,推册张邦昌为楚帝。高宗建炎初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安置衡州。有《西征记》。

卢秉:湖州德清人,字仲甫。卢革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累擢两浙、淮东制置发运副使,请罢献羡余。知渭州,与西夏战有功,迁龙图阁直学士。哲宗元祐中,知荆南。刘安世论其行盐法虐民,降待制,提举洞霄宫。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