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25 2018年 25 2014年 24
2013年 25 2007年 25 2006年 25
1995年 29 1987年 26 1982年 30
明朝 41 元朝 29 宋朝 44
北宋 64

起源

唐姓主要源自:姬姓。

唐姓源于汉族

出自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他的后代世袭为唐侯(故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唐城),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

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也姓了唐。后来北方的唐国改称晋国,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的后代在南方建立新的唐国(故地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后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

又有唐尧后代受封于郚(故地在今山东潍坊鄌郚镇),世称唐郚(鄌郚),后人以唐为姓。

另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

唐姓源于西南夷

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唐姓源于羌族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唐姓源于维吾尔族

元朝畏兀儿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后代取名首字为姓,是为唐姓。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元成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由于唐仁祖精于书法,特诏令他书写册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唐姓源于蒙古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另外还有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后裔均有姓唐者。

唐姓源于满族

满族本有唐姓,世居沈阳。又有其他姓汉化为唐,分别为:

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马察(今吉林浑江)、占河(今吉林双阳)、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吉林市)、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长白山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

满族泰瑚特氏,亦称唐乌勒特氏,满语为Taihut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滩,今乌苏里江北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佟氏。

满族唐古氏,亦称汤务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陶氏。

满族唐佳氏,亦称汤佳氏,满语为T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尼氏,满语为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唐姓源于回族

元西域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后有唐氏,定居上海松江。明洪武年间有锦衣卫唐哈散,回族,其后定居南京。

唐姓源于佤族

佤族贡然氏,后改唐氏。

唐姓源于土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叶多取部落名称中的谐音汉字“唐”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唐姓源于其他民族

属于汉化为氏。今瑶族、苗族、彝族、黎族、哈尼族、仡佬族、布依族、朝鲜族、东乡族、鄂伦春族、毛南族、水族、壮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布。

唐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25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颍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在那时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璟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

晋昌郡: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晋阳堂︰因郡立堂。

晋昌堂︰因郡立堂。

鲁国堂︰因郡立堂。

北海堂︰因郡立堂。

禅让堂︰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

圣仁求正堂︰尧禅于舜,舜禅于禹,而圣仁贤名得正天下。

一、t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汉、满、回、壮、苗、瑶、黎、彝、水、土、布依、哈尼、仡佬、毛难、土家、朝鲜、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於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依郑樵所注,“唐氏有二”:或为尧后,以封地为氏,系出祁姓,亦曰伊祁。或为晋后,“周以(唐)封晋,此晋之唐也。”亦以封地为氏,系出姬姓。(按:《姓氏考略》引此而有所脱误,且断句不确,故不从其说。)(2)《姓氏考略》据《后汉书·南蛮传》注云:“白狼王有唐氏。”

3、又据《三国志·郭淮传》注云:“陇西羌亦有唐姓。”

4、或为元代蒙古族辉和尔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僚,因以唐为氏。”又云:“《列传》唐仁祖,辉和尔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以为氏。”

5、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唐佳氏、他塔剌氏、汤务氏、唐尼氏或改为单姓唐氏。见《满族姓氏录》。

6、土族之唐姓,来自拉什唐·孔,即拉什唐人,汉意为牧山羊的人,后以为姓。或为单姓“唐”。盖取“拉什唐”之尾音,谐以汉姓“唐”而为单姓。春秋时郑有唐苟,为大夫;宋代有唐慎微,华阳人;明代有唐寅,字伯虎,画家;又有唐顺之、唐那虎(黎族)。

二、

唐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

唐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北),后徒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裔封为唐侯(此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周成王灭唐,子孙遂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灭唐,以其地封弟虞叔,虞叔之裔燮父之后别封于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其地近于楚,为楚所灭,子孙亦以国为氏。

3、汉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见《后汉书·南蛮传》。

4、陇西羌人姓,见《三国志·郭淮传》。

5、元时西域畏兀人(即今维吾尔族先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唐者。今满族姓。

7、土族拉什唐氏,汉姓为唐。

8、瑶、彝、苗、蒙古、土家、东乡、回、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唐姓名人:

唐苟,春秋时郑国大夫。

郡望:北海,晋阳,鲁国、晋昌。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唐姓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唐泽、唐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唐姓。

历史名人

唐姓古代名人

唐叔虞春秋,晋国开国诸侯

唐昧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军

唐勒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唐狡战国时期,楚国将领

唐举战国时期,相术家

唐雎战国时期,外交家

唐厉唐雎之孙,迁江苏沛国。

唐秉秦末汉初,号东园公,秦末汉初之际隐士,“商山四皓”之一

唐蒙西汉,外交家,出使夜郎国

唐都唐厉四世孙,任临邛(今属四川)令

唐林唐都之孙,封为建德侯。

唐蔚唐林之子,迁徙居颍川(今属河南)

唐帽唐蔚三世孙,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

唐翔唐帽之子,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

唐固唐翔之子,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

唐彬唐固三世裔孙,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晋代军事家。

唐熙唐彬之子,娶凉州刺史张轨之女。

唐辉唐熙之子,任前凉陵江将军,迁居晋昌,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

唐瑶唐辉之曾孙,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

唐褒唐瑶之孙,任后魏华州刺史。

唐纯唐瑶之孙,任后魏太原太守。

唐茂唐褒之子,任秦州刺史。

唐翼唐茂之子,任后魏凉州太守

唐令世唐纯之子,为寿阳令。

唐灵芝唐令世之子,为寿阳令。

唐邕唐灵芝之子,字道和,北齐尚书。唐邕三子唐羲,唐鉴,唐懿

唐羲唐邕之子,任隋府州刺史。

唐鉴唐邕之子,为武贲郎将。

唐俭唐朝,唐鉴之子,字茂约,唐尚书特进莒国公。唐朝前期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宪唐俭之弟,字茂彝,终金紫光禄大夫

唐临唐朝,名臣

唐绍唐朝,著名文人

唐彦谦唐朝,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唐休璟唐朝,著名军事将领,两次大破吐蕃

唐衢唐朝,诗人

唐肃北宋,官吏,“五豸唐门”之一

唐询北宋,御史,“五豸唐门”之一

唐坰北宋,御史,“五豸唐门”之一

唐介北宋,宋神宗宰相,“五豸唐门”之一

唐淑问北宋,北宋御史中丞,“五豸唐门”之一

唐庚北宋,北宋诗人

唐慎微宋代,医学家、药学家

唐寓之南宋,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后称帝,国号吴

唐婉南宋,才女

唐棣元代,画家

唐胜宗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帝师唐瑜祖父

唐寅明代,唐辉后裔,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明四家”之一

唐顺之明朝,文学家、军事家

唐赛儿明初,白莲教农民起义领袖

唐瑜明代,明成祖朱棣的老师

唐甄清初,思想家

唐梦赉清初,文学家

唐英清代,传奇小说家

唐再丰清代,杂技家

唐鉴清末,大理学家,曾国藩之师

唐才常清末,著名学者,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廷枢清末,大买办

唐正才太平天国将领,封为“航王”,总管水军

唐姓近代名人

唐景崧清末,台湾巡抚

唐国安清华大学第一任校监,校长.

唐文治交通大学首任校监、校长。

唐振绪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唐崇仁现代基督教著名的华人布道家

唐仲英原美国钢铁大王

唐翔千1923年-,香港著名实业家

唐淮源1886年-1941年5月12日,抗日名将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2008年7月15日,化学家,中国量子化学奠基人,中科院院

郡望

晋昌郡: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晋阳堂︰因郡立堂。

晋昌堂︰因郡立堂。

鲁国堂︰因郡立堂。

北海堂︰因郡立堂。

禅让堂︰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

圣仁求正堂︰尧禅于舜,舜禅于禹,而圣仁贤名得正天下。

一、t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汉、满、回、壮、苗、瑶、黎、彝、水、土、布依、哈尼、仡佬、毛难、土家、朝鲜、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於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依郑樵所注,“唐氏有二”:或为尧后,以封地为氏,系出祁姓,亦曰伊祁。或为晋后,“周以(唐)封晋,此晋之唐也。”亦以封地为氏,系出姬姓。(按:《姓氏考略》引此而有所脱误,且断句不确,故不从其说。)(2)《姓氏考略》据《后汉书·南蛮传》注云:“白狼王有唐氏。”

3、又据《三国志·郭淮传》注云:“陇西羌亦有唐姓。”

4、或为元代蒙古族辉和尔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僚,因以唐为氏。”又云:“《列传》唐仁祖,辉和尔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以为氏。”

5、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唐佳氏、他塔剌氏、汤务氏、唐尼氏或改为单姓唐氏。见《满族姓氏录》。

6、土族之唐姓,来自拉什唐·孔,即拉什唐人,汉意为牧山羊的人,后以为姓。或为单姓“唐”。盖取“拉什唐”之尾音,谐以汉姓“唐”而为单姓。春秋时郑有唐苟,为大夫;宋代有唐慎微,华阳人;明代有唐寅,字伯虎,画家;又有唐顺之、唐那虎(黎族)。

二、

唐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

唐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北),后徒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裔封为唐侯(此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周成王灭唐,子孙遂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灭唐,以其地封弟虞叔,虞叔之裔燮父之后别封于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其地近于楚,为楚所灭,子孙亦以国为氏。

3、汉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见《后汉书·南蛮传》。

4、陇西羌人姓,见《三国志·郭淮传》。

5、元时西域畏兀人(即今维吾尔族先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唐者。今满族姓。

7、土族拉什唐氏,汉姓为唐。

8、瑶、彝、苗、蒙古、土家、东乡、回、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唐姓名人:

唐苟,春秋时郑国大夫。

郡望:北海,晋阳,鲁国、晋昌。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唐姓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唐泽、唐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唐姓。

姓氏源流

一、t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汉、满、回、壮、苗、瑶、黎、彝、水、土、布依、哈尼、仡佬、毛难、土家、朝鲜、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於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依郑樵所注,“唐氏有二”:或为尧后,以封地为氏,系出祁姓,亦曰伊祁。或为晋后,“周以(唐)封晋,此晋之唐也。”亦以封地为氏,系出姬姓。(按:《姓氏考略》引此而有所脱误,且断句不确,故不从其说。)(2)《姓氏考略》据《后汉书·南蛮传》注云:“白狼王有唐氏。”

3、又据《三国志·郭淮传》注云:“陇西羌亦有唐姓。”

4、或为元代蒙古族辉和尔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僚,因以唐为氏。”又云:“《列传》唐仁祖,辉和尔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以为氏。”

5、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唐佳氏、他塔剌氏、汤务氏、唐尼氏或改为单姓唐氏。见《满族姓氏录》。

6、土族之唐姓,来自拉什唐·孔,即拉什唐人,汉意为牧山羊的人,后以为姓。或为单姓“唐”。盖取“拉什唐”之尾音,谐以汉姓“唐”而为单姓。春秋时郑有唐苟,为大夫;宋代有唐慎微,华阳人;明代有唐寅,字伯虎,画家;又有唐顺之、唐那虎(黎族)。

二、

唐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

唐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北),后徒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裔封为唐侯(此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周成王灭唐,子孙遂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灭唐,以其地封弟虞叔,虞叔之裔燮父之后别封于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其地近于楚,为楚所灭,子孙亦以国为氏。

3、汉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见《后汉书·南蛮传》。

4、陇西羌人姓,见《三国志·郭淮传》。

5、元时西域畏兀人(即今维吾尔族先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唐者。今满族姓。

7、土族拉什唐氏,汉姓为唐。

8、瑶、彝、苗、蒙古、土家、东乡、回、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唐姓名人:

唐苟,春秋时郑国大夫。

郡望:北海,晋阳,鲁国、晋昌。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唐姓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唐泽、唐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唐姓。

堂号

晋阳堂︰因郡立堂。

晋昌堂︰因郡立堂。

鲁国堂︰因郡立堂。

北海堂︰因郡立堂。

禅让堂︰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

圣仁求正堂︰尧禅于舜,舜禅于禹,而圣仁贤名得正天下。

一、t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汉、满、回、壮、苗、瑶、黎、彝、水、土、布依、哈尼、仡佬、毛难、土家、朝鲜、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於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依郑樵所注,“唐氏有二”:或为尧后,以封地为氏,系出祁姓,亦曰伊祁。或为晋后,“周以(唐)封晋,此晋之唐也。”亦以封地为氏,系出姬姓。(按:《姓氏考略》引此而有所脱误,且断句不确,故不从其说。)(2)《姓氏考略》据《后汉书·南蛮传》注云:“白狼王有唐氏。”

3、又据《三国志·郭淮传》注云:“陇西羌亦有唐姓。”

4、或为元代蒙古族辉和尔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僚,因以唐为氏。”又云:“《列传》唐仁祖,辉和尔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以为氏。”

5、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唐佳氏、他塔剌氏、汤务氏、唐尼氏或改为单姓唐氏。见《满族姓氏录》。

6、土族之唐姓,来自拉什唐·孔,即拉什唐人,汉意为牧山羊的人,后以为姓。或为单姓“唐”。盖取“拉什唐”之尾音,谐以汉姓“唐”而为单姓。春秋时郑有唐苟,为大夫;宋代有唐慎微,华阳人;明代有唐寅,字伯虎,画家;又有唐顺之、唐那虎(黎族)。

二、

唐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

唐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北),后徒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裔封为唐侯(此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周成王灭唐,子孙遂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灭唐,以其地封弟虞叔,虞叔之裔燮父之后别封于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其地近于楚,为楚所灭,子孙亦以国为氏。

3、汉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见《后汉书·南蛮传》。

4、陇西羌人姓,见《三国志·郭淮传》。

5、元时西域畏兀人(即今维吾尔族先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唐者。今满族姓。

7、土族拉什唐氏,汉姓为唐。

8、瑶、彝、苗、蒙古、土家、东乡、回、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唐姓名人:

唐苟,春秋时郑国大夫。

郡望:北海,晋阳,鲁国、晋昌。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唐姓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唐泽、唐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唐姓。

唐姓男孩取名

唐洪迅唐关言唐信墨唐盛迅唐伟恒唐礼荣唐杰凯唐航泽唐培踊唐良颖唐嘉锋唐晓柱唐远辉唐富仁唐博兴唐振烨唐震奎唐俊凡唐伊维唐博瑞唐巍程唐奇梁唐邦园唐溪赫唐东艺唐乐明唐弘庆唐浙蓄

唐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唐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唐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唐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唐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唐姓女孩取名

唐傲秋唐艺梦唐圣奇唐芝文唐茵琳唐九奚唐音苓唐洁婉唐如雨唐慕蕊唐雅茜唐佳舜唐佳梅唐琬云唐依奕唐如玉唐娅兰唐欣歆唐春惠唐傲欣唐雨芹唐美荷唐青书唐艾茜唐山晁唐菲瑶唐若枫唐佩秀

唐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唐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唐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唐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唐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唐的诗人

唐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婉:唐琬(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与唐琬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遂命陆游休了唐琬。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唐顺之: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唐时:唐时,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知武昌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二)。后于郑安恭知邵州时,官邵州通判(《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九)。

唐文若:唐文若(1106─1165),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庚子。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

唐籊: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彦谦: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温如

唐求: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唐生智: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号曼德,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担任国民党不同的重要职务。

唐询:(1005—1064)宋杭州钱塘人,字彦猷。唐肃子。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天圣中赐进士及第。以吴育荐为御史,后育以宰相贾昌朝与询有亲嫌言为罢御史,遂附昌朝而排抵育。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等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英宗朝勾当三班院,判太常,进给事中。好收藏名砚,著有《砚录》。

唐士耻:婺州金华人,字子修。唐仲友子。以荫入仕。理宗时历任临江军、建昌军司理参军。有《灵岩集》。

唐仲友:(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唐庚: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唐无名氏: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天麟:唐天麟(一二二七~?),字景仁,嘉兴(今属浙江)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尝主嘉兴学正。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江阴军司理参军(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三)。知仁和县(《咸淳临安志》卷五一)。

唐从龙:唐从龙,字子云。师善父(《桐江续集》卷一九)。

唐怡: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收诗2首,出《诗式》卷五及《初唐诗纪》卷五九引《玉台后集》。按《续高僧传》卷二三载其北周建德三年任内史次大夫,作唐人误。

唐弼:唐弼,字公佐,临桂(今属广西)人。孝宗淳熙初张栻经略广西,辟为幕僚。事见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七。今录诗三首。

唐人机轴: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肃:杭州钱塘人,字叔元。真宗咸平元年进士。为泰州司理参军,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累迁工部郎中、知洪州,改江南东路转运使,擢三司度支副使,官终知审刑院。

唐仲温:唐仲温,金华(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八年,知慈溪县(《宝庆四明志》卷一六)。

唐尧臣:唐尧臣,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曾任殿中侍御史、兼内供奉,司勋员外郎。玄宗开元中,卒于郑州。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唐琬:唐琬(1128~1156),字蕙仙。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

唐末朝士: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季渊:唐季渊,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从吕祖谦学。曾中乡举(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二首。

唐梅臞:唐梅臞,名字不详,歙(今属安徽)人。元父(《筠轩集》卷八)。

唐泾:唐泾,字清父,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忠义集》卷六)。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清光绪《道州志》卷八)。临安陷,转辗闽广继续抗元。今录诗十二首。

唐备:唐备,[约公元九o一年在世]唐备的字、里、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初在世。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进士。工古诗,极多讽刺,如对花云:“花开蝶满枝,花谢蝶来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可见一斑。

唐珏:唐珏(1247-?),字玉潜,号菊山,南宋词人、义士。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于《宋史翼》、《新元史》有传。亦记载于《宋人轶事汇编》。今存词四首,《全宋词》据《乐府补题》辑录。少孤,力学。家贫,聚徒众授经以养母。宋亡,元僧杨琏真伽尽发在绍兴之宋帝陵寝。珏出家资,招里中少年潜收遗骸,葬兰亭山,移宋故宫冬青树植其上。义风震动吴、越。谢翔感其事,为作冬青树引。

唐扶:唐扶,字云翔,元和五年进士登第,累佐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出为刺史。太和初,入朝为屯田郎中。十五年,充山南道宣抚使,至邓州。八年,充弘文馆学士,判院事。九年,转职方郎中,权知中书舍人事。开成初,正拜舍人,逾月,授福州刺史、御史中丞、福建团练观察使。四年十一月,卒于镇。扶佐幕立事,登朝有名,及廉问瓯、闽,政事不治。身殁之后,仆妾争财,诣阙论诉,法司按劾,其家财十万贯,归于二妾。又尝枉杀部人,为其家所诉。行己前后不类,时论非之。

唐观:唐观,唐朝官员,唐俭少子。

唐思言: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子文。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是年,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思言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

唐人鉴:零陵人,字德明。杨万里解零陵法曹任,寓居其斋舍,称其庄静端直,有闻于道;又因斋前种竹万竿,为其斋取名玉立,以见其为人。

唐远悊:唐远悊,男,唐朝诗人,中宗时人。

唐元龄:唐元龄,新建(今江西南昌)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景定间知乐安县(清同治《乐安县志》卷六)。今录诗三首。

唐良骥:唐良骥,字德之,兰溪(今属浙江)人。尝为提刑司干办。建齐芳书院,延金履祥(仁山)执教。事见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今录诗二首。

唐震:(?—1275)宋会稽人,字景贤,一字子华。理宗宝祐元年进士。历官所至以公廉称。度宗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擢浙西提刑,以忤贾似道免官。十年,起知饶州。次年,元兵陷饶州,不屈而死。谥忠介。

唐暄:唐暄是腾讯动漫X 超竞壹动漫匠心打造首部上线作品《电竞传奇:未来重启》的角色

唐无名:《唐无名》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武侠类网络小说,作者是关中碎娃。

唐末僧: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致政:唐致政,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与王柏同乡,盖金华人。疑与唐仲友同族。

唐尧客: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大梁行》1首,出《乐府诗集》卷九三。

唐介:(1010—1069)宋江陵人,字子方。仁宗天圣八年进士。为武陵尉,调平江令。皇祐中,迁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劾宰相文彦博诸人,被贬英州别驾。召还复官,出知扬州,改江东转运使。嘉祐四年,入知谏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数州。英宗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神宗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反对重用王安石,及安石执政,数与争论。卒谥质肃。有文集、奏议等。

唐异:杭州馀杭人,字子正。工书,善琴,且能诗,为范仲淹所称赏。

唐世靖: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廪:唐廪(875-936),今江西上栗县长平乡人。唐乾宁元年(894)进士,入翰林院,官至秘书正字,掌管国史、著作两局。《唐书·艺文志》载有其名。《萍乡县志》载其:“淹通有学识,集贞观以前文章,凡三十卷,名曰贞观新书”。当时人称“新书声价满皇都”。唐廪与同时代的著名诗僧齐已,情感甚笃,诗文酬和。齐已《寄唐廪正字》诗曰:“新书声价满皇都,高卧林中更起无。春兴酒香薰肺腑,夜吟云气湿髭须。同登水阁僧皆列,共上鱼船鹤亦孤。长亿前来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诗中称赞的“新书”,指唐廪所作的《贞观新书》,可见当时即已声价鹊起,誉满京城。

唐康:唐康,中国影视剧,戏剧演员,导演,主持人,“Dramaing艺术联合体”创始人之一, 大学受法国情景戏剧教育,获得由法国里昂伊里密托福剧社颁发的法国职业演员就职证书。

唐皞:唐皞,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官无锡尉。事见清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首。

唐子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子寿:唐子寿,字致远,昆山(今属江苏)人。煇子。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官朝议大夫(元《至正昆山郡志》卷三)。

唐艺孙: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唐桂芳: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唐珙: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唐时升: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唐之淳:(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唐泰:福建侯官人,字亨仲。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永乐中,累迁陕西按察副使。善诗,与林鸿等并称闽中十才子。有《善鸣集》等。

唐敏:山东人,字学志,号寒碧居士。性颖捷,年十三,能背诵五经本文。善属文,领乡荐,历任浮梁、宁津、栖霞、汶上四教谕。两典江西、河南文衡。有《博古要览》、《归田稿》等。

唐汝询:明末清初江南华亭人,字仲言。五岁即双目失明,默坐静听诸兄读书,日久成才。善属文,尤工于诗。有《唐诗解》、《编蓬集》、《姑蔑集》等。

唐皋: 唐皋,乐昌人。明嘉靖间任儋州吏目。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四一。

唐献可:常州府武进人,字君俞。唐顺之曾孙。少读书任侠,挥金不问出入,家畜女妓,极园亭歌舞之胜。工书画,书宗米体,画有宋元余韵。尝诣阙为顺之请谥,不就荫叙归,而家益落。有大志无所展,怅怏而卒。

唐稚松:唐稚松(1925年8月7日—2008年7月21日),湖南长沙人,中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

唐祈: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江苏苏州人,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民盟成员。毕业于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历任兰州省立工专教师,上海《中国新诗》编委,《人民文学》小说散文组组长,《诗刊》编辑,赣南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西北民族学院汉语系代主任,教授。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

唐晓渡:唐晓渡(1954年1月-- ),江苏仪征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2月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部先后任编辑、副编审,现为作家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著有诗论集《不断重临的起点》、《唐晓渡诗学论集》等,译有米兰·昆德拉文论集《小说的艺术》等,主编“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多卷本、《新诗三百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副主编)、《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后朦胧诗选》等十余种诗选。

唐亚平:唐亚平,女,汉族,四川通江人,著名诗人。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历任贵阳市铁五局党校教师,贵州省电视台国际部、专题部及社教部记者、编导。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唐欣:唐欣,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唐不遇:唐不遇,男,诗人,1980年出生。广东揭西人,200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0年起,开始在《诗刊》、《诗林》、《诗选刊》、《天涯》、《作品》、《十月》、《山花》、《星星》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出版有诗集《魔鬼的美德》、《刻在墙上的乌衣巷》(合集)。作品收入《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重要选本。曾获柔刚诗歌奖、诗建设诗歌奖等多种诗歌奖项。译有威廉斯、默温、希尼等英美诗人作品。现为《南都周刊》资深记者  。

唐文治: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

唐圭璋: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

唐玨:(1247—?)名或作钰。宋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珏与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兰亭山。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唐毅夫:[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唐英:(1682—1756)清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字俊公,一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雍正间授内务府员外郎,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九江关。乾隆时,监督窑务十余年。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各附详说。所造器,世称“唐窑”。工书画诗文,戏曲以《古柏堂传奇》知名。有集。

唐弢: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唐元:(1269—1349)元徽州歙县人,字长孺。工诗,善古文,与洪焱祖、俞赵老称新安三俊。泰定帝时以文学起为平江路学录,升南轩书院山长。后以徽州路儒学教授致仕。有《易传义大意》、《见闻录》、《筠轩集》。

唐子仪: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唐庠:唐庠,生卒年月不详,明代金州(今陕西安康)人。正德三年(1508)戊辰岁贡生,授真定府知事,公直居心,政平讼理,吏民相安,有长厚之风。以丁忧去官。服阕,补获鹿县主簿。事迹见之于《兴安州志》。

唐仲实: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唐广:唐光,字汝晦。归善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官城步令。清雍正《归善县志》卷一七有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