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52 2018年 52 2014年 51
2013年 49 2007年 50 2006年 49
1995年 45 1987年 37 1982年 28
明朝 18 元朝 60 宋朝 54
北宋 14

起源

沈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姒姓、嬴姓。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今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区一带),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沈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门沈氏。

三、出自姒姓:春秋时沈子之后,以祖名为氏。

四、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五、源于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记载,少昊金天氏的裔孙中有台骀氏(台胎氏),台骀氏之后建立了古沈国。古沈国于夏、商时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带活动。到西周初期,古沈国之地被初建的晋国霸占,第二任晋国君主姬燮父干脆吞并了古沈国,其台骀氏遗族即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为汾阳沈氏。

六、源于蒙古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部沈谷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沈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氏,后融入蒙古族,以姓为氏,世居喀喇沁。后有满族再引为姓氏者,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沈氏;蒙古族森吉德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大草原地区,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多冠汉姓为沈氏。

七、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都善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世居黑龙江,晚清时多冠汉姓为沈氏、杜氏、单氏等;满族颜济哩氏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扶余)等地。晚清后多冠汉姓为沈氏、阎氏、杨氏、韩氏等;满族申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沈氏、申氏。

八、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康熙年间三百余锡伯族将士携家属随清军驻守于辽宁丹东,晚清时族人后裔一致取汉字“沈”为姓氏,称沈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凤山沈氏。

九、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沈氏、或受赐沈氏,世代相传至今。

在近600年期间,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向北、中、南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苏浙皖、闽台、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角、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广东东部、云贵大部、广西西北部、黑吉东段、内蒙古东北,沈姓占当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居住了大约66.3%的沈姓人群。在粤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重庆南部、河南东部、山东中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辽宁东部、黑吉中西段、内蒙古东部,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着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其他堂号:三易堂、九思堂、肃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树本堂、文肃堂、永思堂、聚顺堂、叙伦堂、敦伦堂、憩石堂、六宜堂、三善堂、清俊堂、享睦堂、四支堂、八韵堂、敦睦堂、追远堂、聿怀堂、渊源堂、诵芳堂、余庆堂、世德堂、师俭堂、务本堂、有余堂、友善草堂。

一、shě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满、鲜、回、瑶、撒拉、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定四年蔡灭之。其地,——杜预云:“汝南平舆县沈亭(按:平舆故蔡州汝阳县东北)——沈,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沈姓出吴兴。本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即汝南平舆沈亭。以国为氏。与郑樵所注不同。或据《唐表》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成,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戊子仲达,奔楚,隐於零山,为楚司马,生诸梁。’据《春秋释例》:沈,国。今言‘食采’,则邑耳。又,《释例》所记沈子揖,沈子嘉,沈子逞,皆本《春秋》,不知《唐表》言‘聃季字子揖’何所本也?‘逞字循也’,‘嘉字惟良’,此非正书之言,不足取也。”

3、郑樵又注:“楚庄王之子公子正封於沈鹿,其后以邑为氏。”(按:《姓氏词典》引作“公子贞封于沈,故为沈氏。”)《姓氏考略》亦注:“楚有沈尹戌(按:《唐表》引作‘尹戊’)、沈诸梁(按:《唐表》以其为姬姓之后。)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

4、《姓氏考略》引《左传》“沈姒蓐黄”(注)云:“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相传台骀即其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为汾水之神。

5、清代高丽族亦有沈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一音chén,亦姓。三国时吴有沈友,曾注《孙子兵法》;宋代有沈括,科学家;明代有沈周;清代有沈德潜;当代有沈雁冰。

二、chén

罕见姓氏。今多写作“沉”。《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直深切。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实沈之后。实沈,相传高辛氏之子。”

三、

沈姓起源:见《姓苑》。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实沈之后。

郡望:泰山。

四、

沈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多此姓,均占本省汉族人口1%以上。两省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沈姓人口37%。

沈姓起源:

1、相传少皞金天氏(即少昊)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在汝南平舆沈亭(故治在今安徽阜阳西北120里之沈丘集)。此为夏禹支庶所封地。后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封于沈,春秋时灭于蔡,沈子逞奔楚,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故颍州沈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30里)。

4、明清时云南广南府富州(故治在今云南富宁东之皈朝)知州、开化府维摩乡(在今砚山境)土舍均为沈氏,系壮族。

5、清满洲人姓,世居辽东、沈阳等地。今满族姓。

6、清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彝族阿牛氏汉姓为沈。

8、台湾土著、瑶、锡伯、彝、蒙古、土家、回、撒拉、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沈姓名人:

沈尹戍,春秋时楚庄王之孙,为楚左司马。

郡望:吴兴。

变化:五代时闽主王审知据闽时,闽中沈姓之人避嫌名(审、沈同音)改姓尤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井来,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采用汉姓沈。

历史名人

沈姓古代名人

沈戎东汉(?—58),祖籍安徽,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

沈莹著《临海水土志》,详述夷州。

沈君谅唐朝,唐朝,湖州武康县,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沈千运唐朝(713—756),原籍浙江吴兴,盛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

沈阿翘原是吴元济家中艺伎,善跳《何满子》

沈约南北朝 441~513,南北朝梁,吴兴武康,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首创“四声”之说。

沈括北宋 1031-1095,北宋,杭州钱塘,科学家、改革家。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周明朝,明代,江苏苏州,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石田集》,《石田杂记》等。

沈和杭州,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

沈仕明朝 1488-1565,明代,浙江仁和,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

沈璟明朝,明代,吴江,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官至光禄寺丞等职。

沈德符明朝,明朝,浙江秀水,文学家,撰有《万历野获编》等。

沈铨1682—1760,湖州德清县,创“南苹派”写生画,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

沈法兴隋末唐初,隋末唐初,湖州武康,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

沈庆之南朝,南朝·宋,吴兴武康,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

沈亚之唐朝,唐代,吴兴,文学家,善文辞,且能诗,有,《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唐朝,唐代,河南省内黄,擅长七言诗,与宋之问并称“沈宋”。

沈既济唐朝,唐代,苏州,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沈传师唐朝,唐代,苏州,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

沈度明朝 1357-1434,明代,华亭(上海),书法家,《敬斋箴册》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鲤明朝 1531~1615,明代,归德(商丘),政治家、理学家。

沈钦韩江苏苏州,史学家,文学家。

沈德潜清朝,清朝,江苏长洲,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有《唐诗别裁》,《古诗源》

沈永年清朝,清代。江苏华亭,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万三元末明初 1330-1379,元末明初,巨富。

沈国模明末 1575~1656,明末,浙江余姚,王学传人,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沈钧儒浙江嘉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沈复清朝,长洲(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浮生六记》。

沈雁冰浙江嘉兴,革命文学家。有《子夜》,《林家铺子》等作品。

沈演之南北朝,字台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沈演之出身江东豪族吴兴沈氏,是王敦之乱时支持王敦的沈充玄孙,沈劲孙,沈叔子。南朝宋官员,有能名,得宋文帝重用,官至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文帝召见时暴卒。

沈璞南北朝,字道真,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沈林子少子,沈约之父。好学善文,始兴王刘濬的心腹,颇受刘濬倚重,随从刘濬出镇扬州、南徐州,先后担任其主簿、始兴国大农、正佐、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曾与臧质坚守盱眙,抵抗北魏大军。先后获得宋文帝刘义隆和始兴王刘濬的称赞,累迁淮南太守。元嘉三十年,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合谋政变,弑杀宋文帝。不久,刘骏起兵讨伐刘劭和刘濬,沈璞守于湖不迎义师,刘劭和刘濬被杀后,沈璞迟迟不向孝武帝投诚,遂以二凶旧党,伏诛被杀。

沈攸之南北朝,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将领。沈攸之是宋太尉沈庆之的堂侄,然却曾遭到庆之所抑,更在宋前废帝指令下亲手杀死他。攸之在宋屡立功勋,终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却在宋末起兵反对权臣萧道成失败,被逼自杀。

沈文季南北朝,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西)。南朝宋、南朝齐政治人物。太尉沈庆之之子。宋孝武帝时征为秘书郎,以父勋封山阳县五等伯,转任太子舍人,官至中书郎。宋明帝时,再被起用为宁朔将军,转任太子右卫率。后为宣威将军、庐江王太尉长史、征北司马、广陵郡太守。转任黄门郎,领长水校尉。后来被褚渊推荐,担任宁朔将军、骠骑长史、南东海太守。元徽初年,历任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转任秘书监,并以秘书监出为吴兴郡(今湖州)太守。后沈攸之叛乱,沈文季担任冠军将军,为萧道成督吴兴、钱塘军事,出力不少。萧齐时,沈文季为侍中兼任秘书监,封西奉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转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官至尚书右仆射,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置府。后与其侄沈昭被萧宝卷召入赐药毒杀,后赠侍中、司空,谥号忠宪。沈文季一向以宽雅正直闻名。举止进退极有风采,言论谈吐恰到好处。朝野内外皆刮目相看。

沈妙容陈朝,文帝皇后,初为临川王妃。

沈婺华陈朝,后主皇后,擅长经史,工书翰,后得炀帝宠幸。

沈珍珠唐代,宗睿真皇后,唐德宗李适生母,唐代宗李俶为皇长子及广平王时的妾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氏。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出逃,沈氏以及部分宗亲未能有幸随驾出逃。李俶收复洛阳后,于掖庭宫中见到沈氏,其收复北地重任在身,没有迎回长安,遂将沈氏安排在洛阳。不久洛阳再次陷落,沈氏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唐代宗即位后立皇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并下旨寻太子之母沈氏。之后李适即位为唐德宗,次年册封生母沈氏为皇太后,举办封册之礼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亲自来临,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805年,沈氏的曾孙唐宪宗即位,追尊沈氏为太皇太后,上谥号为睿真皇后,认为沈氏己死(生死未卜),为其发丧,葬衣冠豖,神位主祔代宗庙。寻访几十年沈氏的工作方才停止。

沈粲明朝,书法家。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望,沈度之弟。善真、草书,飘逸遒劲,自成一家。尤长于诗,有集二千余首。永乐初,与兄度同事秘阁,度为翰林学士,粲为侍读学士,人咸以大小学士、二沈称焉。历成、仁、宣、英四朝,俱受殊宠。自兄殁后,凡玉册金简,国家大制作,皆出粲笔。累迁大理寺少卿,与兄子藻同致仕归。有《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古诗轴》《梁武帝草书状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等传世。著《简庵诗稿》。

沈一贯明朝,字肩吾,鄞县(今浙江宁波)栎社沈家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也是学者、诗人、史学家、外交家。当时著名诗人沈明臣从子,具有较高的诗文造诣。隆庆二年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充纂修官,南京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身后赠太傅,谥文恭。沈一贯是万历朝鲜之役中方幕后主要策划者之一,力主出师抗日保卫藩国朝鲜。

沈有容明朝,著名將領,曾參與萬曆援朝戰爭,曾大破倭寇及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於澎湖刻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

沈光文台灣沈姓的開基始祖,沈光文1651年到台灣,他在島上開設學堂,辦診所,廣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他去世後,台灣百姓為他建廟立像,並譽之為「台灣文獻初祖」。

沈葆桢清代,福建船政大臣、兩江總督,他在福建開設造船廠,創辦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他曾兩度巡視台灣;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灣,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沈葆楨赴台辦理防務。沈葆楨到達台灣後,在台南安平建造了三合土炮台,他題寫門額為「億載金城」。

沈姓近代名人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乃熙祖籍开封,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作家,文艺评论家。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沈曾植清末 1850-1922,清末,浙江嘉兴,书法家。原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

沉寿清末民初,刺绣名家。

沉钧儒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沉从文原名沉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20世纪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沉以其小说创作著称。1928年到1930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兼任《大公报》、《益事报》等文艺副刊主编;后曾先后在辅仁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著作有《边城》、《长河》、《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小说和学术专著。后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临终遗言:“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茅盾原名沉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夏衍原名沉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於浙江省余杭县。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簷下》。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沉尹默近代著名书法家,原名君默,别号鬼穀子,祖籍浙江湖州,早年两度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歷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务。民国初年,书坛有“南沉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沉北吴(吴玉如)”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代表著作有《沉尹默书法集》、《沉尹默手稿墨蹟》、《书法论丛》、《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二王法书管窥》。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着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其他堂号:三易堂、九思堂、肃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树本堂、文肃堂、永思堂、聚顺堂、叙伦堂、敦伦堂、憩石堂、六宜堂、三善堂、清俊堂、享睦堂、四支堂、八韵堂、敦睦堂、追远堂、聿怀堂、渊源堂、诵芳堂、余庆堂、世德堂、师俭堂、务本堂、有余堂、友善草堂。

一、shě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满、鲜、回、瑶、撒拉、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定四年蔡灭之。其地,——杜预云:“汝南平舆县沈亭(按:平舆故蔡州汝阳县东北)——沈,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沈姓出吴兴。本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即汝南平舆沈亭。以国为氏。与郑樵所注不同。或据《唐表》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成,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戊子仲达,奔楚,隐於零山,为楚司马,生诸梁。’据《春秋释例》:沈,国。今言‘食采’,则邑耳。又,《释例》所记沈子揖,沈子嘉,沈子逞,皆本《春秋》,不知《唐表》言‘聃季字子揖’何所本也?‘逞字循也’,‘嘉字惟良’,此非正书之言,不足取也。”

3、郑樵又注:“楚庄王之子公子正封於沈鹿,其后以邑为氏。”(按:《姓氏词典》引作“公子贞封于沈,故为沈氏。”)《姓氏考略》亦注:“楚有沈尹戌(按:《唐表》引作‘尹戊’)、沈诸梁(按:《唐表》以其为姬姓之后。)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

4、《姓氏考略》引《左传》“沈姒蓐黄”(注)云:“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相传台骀即其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为汾水之神。

5、清代高丽族亦有沈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一音chén,亦姓。三国时吴有沈友,曾注《孙子兵法》;宋代有沈括,科学家;明代有沈周;清代有沈德潜;当代有沈雁冰。

二、chén

罕见姓氏。今多写作“沉”。《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直深切。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实沈之后。实沈,相传高辛氏之子。”

三、

沈姓起源:见《姓苑》。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实沈之后。

郡望:泰山。

四、

沈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多此姓,均占本省汉族人口1%以上。两省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沈姓人口37%。

沈姓起源:

1、相传少皞金天氏(即少昊)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在汝南平舆沈亭(故治在今安徽阜阳西北120里之沈丘集)。此为夏禹支庶所封地。后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封于沈,春秋时灭于蔡,沈子逞奔楚,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故颍州沈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30里)。

4、明清时云南广南府富州(故治在今云南富宁东之皈朝)知州、开化府维摩乡(在今砚山境)土舍均为沈氏,系壮族。

5、清满洲人姓,世居辽东、沈阳等地。今满族姓。

6、清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彝族阿牛氏汉姓为沈。

8、台湾土著、瑶、锡伯、彝、蒙古、土家、回、撒拉、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沈姓名人:

沈尹戍,春秋时楚庄王之孙,为楚左司马。

郡望:吴兴。

变化:五代时闽主王审知据闽时,闽中沈姓之人避嫌名(审、沈同音)改姓尤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井来,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采用汉姓沈。

姓氏源流

一、shě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满、鲜、回、瑶、撒拉、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定四年蔡灭之。其地,——杜预云:“汝南平舆县沈亭(按:平舆故蔡州汝阳县东北)——沈,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沈姓出吴兴。本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即汝南平舆沈亭。以国为氏。与郑樵所注不同。或据《唐表》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成,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戊子仲达,奔楚,隐於零山,为楚司马,生诸梁。’据《春秋释例》:沈,国。今言‘食采’,则邑耳。又,《释例》所记沈子揖,沈子嘉,沈子逞,皆本《春秋》,不知《唐表》言‘聃季字子揖’何所本也?‘逞字循也’,‘嘉字惟良’,此非正书之言,不足取也。”

3、郑樵又注:“楚庄王之子公子正封於沈鹿,其后以邑为氏。”(按:《姓氏词典》引作“公子贞封于沈,故为沈氏。”)《姓氏考略》亦注:“楚有沈尹戌(按:《唐表》引作‘尹戊’)、沈诸梁(按:《唐表》以其为姬姓之后。)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

4、《姓氏考略》引《左传》“沈姒蓐黄”(注)云:“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相传台骀即其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为汾水之神。

5、清代高丽族亦有沈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一音chén,亦姓。三国时吴有沈友,曾注《孙子兵法》;宋代有沈括,科学家;明代有沈周;清代有沈德潜;当代有沈雁冰。

二、chén

罕见姓氏。今多写作“沉”。《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直深切。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实沈之后。实沈,相传高辛氏之子。”

三、

沈姓起源:见《姓苑》。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实沈之后。

郡望:泰山。

四、

沈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多此姓,均占本省汉族人口1%以上。两省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沈姓人口37%。

沈姓起源:

1、相传少皞金天氏(即少昊)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在汝南平舆沈亭(故治在今安徽阜阳西北120里之沈丘集)。此为夏禹支庶所封地。后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封于沈,春秋时灭于蔡,沈子逞奔楚,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故颍州沈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30里)。

4、明清时云南广南府富州(故治在今云南富宁东之皈朝)知州、开化府维摩乡(在今砚山境)土舍均为沈氏,系壮族。

5、清满洲人姓,世居辽东、沈阳等地。今满族姓。

6、清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彝族阿牛氏汉姓为沈。

8、台湾土著、瑶、锡伯、彝、蒙古、土家、回、撒拉、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沈姓名人:

沈尹戍,春秋时楚庄王之孙,为楚左司马。

郡望:吴兴。

变化:五代时闽主王审知据闽时,闽中沈姓之人避嫌名(审、沈同音)改姓尤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井来,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采用汉姓沈。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着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其他堂号:三易堂、九思堂、肃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树本堂、文肃堂、永思堂、聚顺堂、叙伦堂、敦伦堂、憩石堂、六宜堂、三善堂、清俊堂、享睦堂、四支堂、八韵堂、敦睦堂、追远堂、聿怀堂、渊源堂、诵芳堂、余庆堂、世德堂、师俭堂、务本堂、有余堂、友善草堂。

一、shě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满、鲜、回、瑶、撒拉、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定四年蔡灭之。其地,——杜预云:“汝南平舆县沈亭(按:平舆故蔡州汝阳县东北)——沈,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沈姓出吴兴。本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即汝南平舆沈亭。以国为氏。与郑樵所注不同。或据《唐表》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成,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戊子仲达,奔楚,隐於零山,为楚司马,生诸梁。’据《春秋释例》:沈,国。今言‘食采’,则邑耳。又,《释例》所记沈子揖,沈子嘉,沈子逞,皆本《春秋》,不知《唐表》言‘聃季字子揖’何所本也?‘逞字循也’,‘嘉字惟良’,此非正书之言,不足取也。”

3、郑樵又注:“楚庄王之子公子正封於沈鹿,其后以邑为氏。”(按:《姓氏词典》引作“公子贞封于沈,故为沈氏。”)《姓氏考略》亦注:“楚有沈尹戌(按:《唐表》引作‘尹戊’)、沈诸梁(按:《唐表》以其为姬姓之后。)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

4、《姓氏考略》引《左传》“沈姒蓐黄”(注)云:“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相传台骀即其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为汾水之神。

5、清代高丽族亦有沈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一音chén,亦姓。三国时吴有沈友,曾注《孙子兵法》;宋代有沈括,科学家;明代有沈周;清代有沈德潜;当代有沈雁冰。

二、chén

罕见姓氏。今多写作“沉”。《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直深切。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实沈之后。实沈,相传高辛氏之子。”

三、

沈姓起源:见《姓苑》。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实沈之后。

郡望:泰山。

四、

沈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多此姓,均占本省汉族人口1%以上。两省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沈姓人口37%。

沈姓起源:

1、相传少皞金天氏(即少昊)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在汝南平舆沈亭(故治在今安徽阜阳西北120里之沈丘集)。此为夏禹支庶所封地。后以国为氏。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封于沈,春秋时灭于蔡,沈子逞奔楚,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故颍州沈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30里)。

4、明清时云南广南府富州(故治在今云南富宁东之皈朝)知州、开化府维摩乡(在今砚山境)土舍均为沈氏,系壮族。

5、清满洲人姓,世居辽东、沈阳等地。今满族姓。

6、清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彝族阿牛氏汉姓为沈。

8、台湾土著、瑶、锡伯、彝、蒙古、土家、回、撒拉、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沈姓名人:

沈尹戍,春秋时楚庄王之孙,为楚左司马。

郡望:吴兴。

变化:五代时闽主王审知据闽时,闽中沈姓之人避嫌名(审、沈同音)改姓尤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井来,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采用汉姓沈。

沈姓男孩取名

沈洪迅沈关言沈信墨沈盛迅沈伟恒沈礼荣沈杰凯沈航泽沈培踊沈良颖沈嘉锋沈晓柱沈远辉沈富仁沈博兴沈振烨沈震奎沈俊凡沈伊维沈博瑞沈巍程沈奇梁沈邦园沈溪赫沈东艺沈乐明沈弘庆沈浙蓄

沈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沈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沈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沈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沈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沈姓女孩取名

沈傲秋沈艺梦沈圣奇沈芝文沈茵琳沈九奚沈音苓沈洁婉沈如雨沈慕蕊沈雅茜沈佳舜沈佳梅沈琬云沈依奕沈如玉沈娅兰沈欣歆沈春惠沈傲欣沈雨芹沈美荷沈青书沈艾茜沈山晁沈菲瑶沈若枫沈佩秀

沈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沈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沈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沈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沈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沈的诗人

沈括: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德潜: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沈佺期: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沈雁冰: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沈祖棻:沈祖棻(1909-1977),女,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77年6月,因车祸辞世。

沈周: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复: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沈云卿:《锦绣嫡女》人物。

沈自晋:沈自晋(1583~1665),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家。字伯明,晚字长康,号西来,双号鞠通。生于明万历癸未年九月十八日,卒于清康熙乙巳年二月二十六日,享年八十三岁。沈自晋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淡泊功名,待人温厚,勤学博览,富有文才。他更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终生酷爱,钻研不息,是剧坛江派的健将。著作有《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等。

沈传师:沈传师(769-827),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书法家。字子言。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沈千运:沈千运(713—756),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家居汝北(今河南汝州)。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 《元结箧中集序》、《书史会要》载:“工文,善八分”。工旧体诗,其诗反对华词艳语,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孟云卿、王季友、于逖、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皆其同调。有诗传世。诗人元结曾编七人诗为《箧中集》,千运为之冠。其诗被称“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诗中挽歌别诗多奇语,得后人称许。号为“沈四山人”。

沈鹏:生平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1首,见录于《文苑英华》卷一八五。

沈瀛: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村丛书》本。

沈说:龙泉人,字惟肖。能诗。有《庸斋小集》。

沈端节:[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约之,吴兴人,寓居溧阳。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尝为芜湖令,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淳熙间,(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官至朝散大夫。著有《克斋集》,已佚。又有《克斋词》一卷。《全宋词》收录其词45首。《文献通考》吐属温雅,颇具风姿。《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克斋词》提要云:“其吐属婉约,颇具风致,固不以《花庵》、《草堂》诸选不见录减价矣。”

沈谦:(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沈明臣: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沈亚之: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沈彬:[约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间在世]字子文,(五代诗话作子美。此从唐才子传)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年约九十岁左右。少孤,苦学。应举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隐云阳山数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与僧虚中、齐己为诗友。时南唐李升镇金陵,旁罗俊逸儒宿。彬应辟,知升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升大喜,授秘书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归,徙居宜春。时年八十余。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沈与求: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沈继祖:[明]字公绳,后以字行,更字宜孙,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二o)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作山水,溪山宛转,林木森郁,尝为蔡亏父写诘摩诗意图。写闺阁中人,亦有态。《画史会要、明画录》。

沈琪:温州永嘉人,字东美,学者称嘉庆先生。沈躬行从弟。行义如其兄。聚族而居,寝舍饮食,皆仿古制。

沈如筠: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

沈蔚:沈蔚(?~?)宋代词人,字会宗,吴兴(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不详。 《全宋词》存词22首。

沈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颜:沈颜,[公元?年至九二四年左右]字可铸,吴郡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后唐庄宗同光中。少有辞藻,琴棋皆臻妙境。性闲淡,不乐世利。为文速而博,场中号为“下水船”。天复初,(公元九o一年)举进士第,为校书郎。唐末乱杂奔湖南。吴国建,为淮南巡官、礼仪使、兵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顺义(吴杨溥年号)中卒。颜尝疾当时文章浮靡,仿古著书百篇,取元次山聱叟之说,名曰聱书十卷,(新唐书志作声书此从文献通考)全唐诗录有陵阳集五卷,并传于世。

沈韬文:生卒年不详。湖州(今属浙江)人。性耿介廉洁,好学善文。事吴越钱镠为元帅府典谒,参佐军务。累官左卫上将军。后晋天福五年(940),自检校太保出任湖州刺史。生平事迹散见《吴兴志》卷一四、《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残诗1首。

沈唐:字公述,北宋词人。《花庵词选》录有其词数首。

沈大椿:沈大椿,宁宗嘉定间为真州通判。事见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今录诗五首。

沈注: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清臣:湖州乌程人,字正卿。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为国子学录。有荐为馆职者,执政不许。孝宗淳熙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赞孝宗再定居忧三年之制。十六年,为嘉王府翊善,以直谅称。寻迁秘书监。初从张九成学,时人或以禅学讥之,然其颇为自得。有《晦岩集》。

沈泓:明末清初松江府华亭人,字临秋。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遭国变,自缢未遂。从惟岑禅师削发为僧,更名宏忍,号无寐,住会稽东山国庆寺。后归寓城南之梅溪,坐卧一庵卒。有《易宪》、《东山遗草》、《怀谢轩诗文集》。

沈颂:沈颂,生卒年不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玄宗朝,官无锡尉。《全唐诗》存诗六首。

沈仲昌:[唐]肃宗时人,善正书。至德二载(七五七)尝书沈务本撰乌程令韦君德政碑。《金石录》

沈麟:河南省豫剧二团 乐队成员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 会员

沈全期:沈全(佺)期:(656年—约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初唐诗人。青少年时代曾事漫游,到过巴蜀荆湘。上元中进士及第,后任考功员外郎,预修《三教珠英》,任通事舍人,转给事中。中宗复帝位,杀张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岭南。经儋州,过交趾,达州流放地。遇赦量移台州录事参军。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作文学侍从。其诗多属应制,带六朝绮靡文风,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时伤怀之章,尚有骨力。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唐代五七言律体至沈宋而定型。

沈廷瑞:高安人,吏部侍郎沈彬之子。有道术,嗜酒。寒暑一单褐,数十年不易。常跣行,日数百里,林栖露宿,多在玉笥、浮云二山,老而不衰。化后,人犹常见之。

沈长卿:沈长卿(?~一一六○),字文伯,号审斋居士,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吴兴志》卷八○)。历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教授。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通判常州,改严州。二十五年因讪谤勒停除名,化州编管。三十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一六八、一八四)。今录诗三首。

沈回: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德宗建中三年(782)至贞元十五年(799)间,为山南西道节度从事,累历行军司马,检校刑部员外郎。十八年在成都,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其《武侯庙碑铭》、《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省试州府试诗、《宝刻类编》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

沈会宗:沈会宗字文伯。生平不详。工诗词,词集有赵氏《校辑宋金元人词》本,名《沈文伯词》一卷。

沈钦:号殷亭,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花鸟,亦能人物。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南巡献画,后在尚衣署二十余年,至七十犹能作画。

沈宇:生卒年不详。玄宗天宝初官太子洗马。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3首。

沈清友:沈清友,姑苏(今江苏苏州)女子(《随隐漫录》卷五)。

沈伯达:沈伯达,孝宗淳熙间知邵阳府(《舆地纪胜》卷五九《荆湖南路·宝庆府》)今录诗三首。

沈中行: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徽:沈徽,唐诗人。苏州人,一说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温庭筠甥。曾任偃师县尉。徽以儒学著名,亦善诗。所作《古兴》诗二首,颇能以比兴手法,寓讥时刺世之意。《全唐书》收录其诗二首。

沈刚孙: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作喆:(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文献通考作仲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绍兴年进士。淳熙间,以左奉议郎为江西漕司干官。因诗忤漕帅魏道弼被劾,夺三官。不得志以卒。作喆所著有寓山集三十卷,《文献通考》寓简十卷,《四库总目》考证有特识。

沈规:沈规,字正之,号仁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二首。

沈平:沈平,字澹然,自号东皋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理宗嘉熙初曾访吴泳于百寮山。有《东皋唱和集》,已佚。事见《鹤林集》卷三六《东皋唱和集序》。今录诗二首。

沈枢:湖州德清人,一说安吉人。字持孝,或云字持要、持正。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二十八年,由御史台主簿为监察御史,二十九年行尚书比部员外郎。孝宗隆兴初,受诏措置宣州、太平州水利。乾道间,为福建转运副使。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后以湖南安抚使进宝文阁待制卒,年八十二。谥宪敏。有《通鉴总类》及《宣林集》。

沈祖仙:一作沈祖山。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沈邈:沈邈,字子山,信州弋阳人。进士及第,起家补大理评事、知侯官县,通判广州,累迁都官员外郎,历知真州、福州。

沈大廉:温州永嘉人,字元简。沈躬行从子。能传家学。高宗绍兴间进士。历除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以直秘阁提点福建刑狱卒。

沈晦:沈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元用,号胥山。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状元。

沈诚:沈诚,字天瑞,昆山(今属江苏)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为临安簿。事见清道光《昆山新阳两县志》卷一五。

沈景高: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东美:沈东美,生卒年待考,唐代沈佺期之子

沈伯文:沈伯文,男,中国人,代表作:望海潮。

沈明叔: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昭远:(?—1152)宋人。高宗绍兴间,知袁州,见仓吏在民输义仓米时加倍收取,乃令减半。以羡余钱米虐取于民,悉退之。卒于知潭州任。

沈青箱: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庄可:袁州分宜人。徽宗宣和间进士。知钱塘县,嗜菊,庭植常数百本。晚年退居,益放情于菊。后以九月九日死,朱熹哭以诗。

沈少南: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元实: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揆:秀州嘉兴人,字虞卿。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累官知嘉兴,人号儒者之政。除秘书少监,历知宁国府、苏州,入为司农卿,官终礼部侍郎。有《野堂集》。

沈惟肖:龙泉人,字惟肖。能诗。有《庸斋小集》。

沈躬行:温州永嘉人,字彬老,号石经。喜古学,初师林石,后师程颐,又为龚深之门人。其学以《中庸》、《大学》为本,笃信力行。曾手刻《石经春秋》藏于家。

沈希尹:沈希尹,字商臣(《东瓯诗存》卷一),瑞安(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知德化县。事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

沈宠甫: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沈叔安:沈叔安,善诗文,大唐开国功臣,官至潭州都督、刑部尚书、吴兴郡公。字、里、生卒年均不详。死后,陪葬唐高祖献陵,并画其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后。谥号定。李渊太原起兵进攻长安的初期,沈叔安任府佐,负责调度老弱病兵,监运军需粮草。武德七年(624年),沈叔安携天尊像及道士出使高丽,册封荣留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同去的道士为国王和高丽道士、信徒数千人布讲《老子》。历司门郎中等职,后官累至潭州都督、刑部尚书、吴兴郡公。

沈焕:(1139—1191)庆元府定海人,字叔晦。沈铢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历馀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事,早晚延见学者,孜孜诲诱,同僚忌其立异。调高邮军教授,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振恤上虞、余姚,无复流殍。改知婺源,通判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书,常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谥端宪。有《定川集》。

沈濬:沈浚,德清(今属浙江)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清康熙《德清县志》卷六)。历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为监察御史,未几,出知徽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一八五)。

沈禧:沈禧[元](约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后在世),字廷锡,吴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中前后在世。工词善曲,有竹窗词一卷,(今存强村丛书中)散曲八套;亦单行,名曰竹窗乐府。

沈曾植: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沈一贯:(1531—1615)浙江鄞县人,字肩吾,号龙江。隆庆二年进士。在史馆不肯依附张居正,志节耿介,闻于中朝。万历二十二年,由南京礼部尚书入为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后首辅赵志皋卒,遂为首辅。于立太子、谏矿税使等,均洽舆情。后对楚宗(武昌宗室抢劫楚王府)、妖书、京察三事,所持态度颇违清议。又与同僚沈鲤不和,欲挤之使去。三十四年,竟与鲤同罢。凡辅政十三年,当国四年,累加至建极殿大学士。卒谥文恭。擅词章,有《敬亭草》、《吴越游稿》等。

沈愚:苏州府昆山人,字通理,号倥侗生。沈方子。家有藏书数千卷,博涉百氏,以诗名吴中,与刘溥等称景泰十才子。善行草,晓音律,诗余乐府传播人口。业医授徒以终。有《筼籁集》、《吴歈集》。

沈野:沈野,1938生于粤东潮安县彩塘镇华美乡,身高1.9米,相貌俊雅,风流倜傥,聪明超群,学识渊博,笔下生花而又富有口才。台湾著名潮籍反“台独”政论家、作家、《独家报道周刊》创办人。2010年汕头市委台办、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市台港澳经济研究会等部门和亲友,向其遗属发去唁电或花圈,痛悼这位爱国反独的旗手作古。 父亲沈敏(1913——2008.11.5),是民国时期潮汕民俗文化的名作家,后为抗战参军,当过少将,任过金门县长,文武全才,晚年到美国与陈香梅女士等高举反“台独”大旗。

沈德符:(1578—1642)浙江嘉兴人,字景倩,一字虎臣。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近搜博览,于两宋以来史乘别集故家旧事,多能明其本末。自幼随祖、及父居京师,习闻国家故事,且及见嘉靖以来名人献老。中年南返,撰《万历野获编》,上至朝廷故事,下至民间风俗,无不涉及。另有《秦金始末》、《飞凫语略》、《顾曲杂言》、《敝帚轩剩语》、《青权堂集》。

沈氏: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  和芈姓。

沈炼: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  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长官陆炳与严嵩友好。

沈贞:长兴人,字元吉,号茶山老人。元末,隐居横玉山中。笃学,博通经史,尤长于诗。安贫乐道。

沈梦麟:沈梦麟(1307—1399),字原昭,吴兴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享年九十三岁。少有诗名。元末,以乙科授婺州学正。迁武康令,解官归隐。明初,以贤良征,辞不起。应聘入浙闽,校文者三,会试同考者再。太祖称他“老试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强以仕。梦麟于七言律体最工,时称“沈八句”。著有《花溪集》三卷。

沈右:[元](约公元一三四o年前后在世)字仲说,号御斋,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

沈璜:字伯玉。工书,元刻赵文敏集乃其所书。字极精工,世以为文敏亲笔。非也。

沈明远:浙江人。道士。工画竹石。

沈仕:(1488—1565)浙江仁和人,字懋学,一字子登,号青门山人。身本贵介,志则清真,野服山中,浪游海外,诗篇雅调,人称江湖诗人第一流。好古名画,摩挲有得,援笔挥洒,风神气韵绝妙。有《青门诗集》、《唾窗集》。

沈铉:元明间浙江钱塘人,字鼎臣。博学,精于《春秋》。元末,居嘉兴,教授生徒。张士诚屡征不就。入明,召修礼书,授太常博士,以母老辞归。复征至京卒。有《希贤集》。

沈澄:苏州府长洲人,字孟渊,号蜜庵。洪武中征入,将授以官,见其举止迂缓,罢之。永乐初,以人才征,引疾归。好自标置,恒著道衣,逍遥池馆,海内名士莫不造访。长于诗,士多就之。卒年八十六。

沈尹默:沈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沈睿:沈睿(1367-1457),字诚甫,号存耕,无锡人。著有《东郊牧唱》,《锡山遗响》。

沈浩波:沈浩波,诗人、出版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2004年,受邀到荷兰与比利时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出版有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曾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第三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等。同时,作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是国内最著名的出版人之一。

沈苇:沈苇(1965—)浙江湖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疆30年,曾任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西部》文学杂志主编。现居杭州,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著有诗集《沈苇诗选》、散文集《新疆词典》、随笔集《正午的诗神》、评论集《柔巴依——塔楼上的晨光》等20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日、韩等十多种文字。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李白诗歌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等。

沈轶刘:沈轶刘(1898—1993),名桢。上海浦东高桥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文学系,长期从事报刊工作。五十年代参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新诗韵等书的编辑。有沈吴诗合刻、小瓶水斋诗存、繁霜榭诗词集、繁霜榭续集、八闽风土记,与富寿荪合作清词菁华。

沈昌眉:沈昌眉(1872~1932年) 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昌眉在黎里小学任教时,与张应春父亲张鼎斋同事。本世纪20年代,昌眉到吴江师范任教。民国17年(1928年),柳亚子营造张应春烈士衣冠冢,昌眉出力甚多。20年,昌眉弟子集资印行《长公吟草》,柳亚子作序,纪念先生60寿诞。日军侵占吴江时,到芦墟杀人放火,沈宅被毁,沈昌眉的生平著作焚毁殆尽。现仅存《南社丛刻》中的部分诗文和《长公吟草》。

沈辽: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沈遘:(1028—1067)杭州钱塘人,字文通。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江宁府通判、知制诰、知杭州。明于吏治,令行禁止。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母亡既葬,庐墓下,服丧未竟而卒。有《西溪集》。

沈辂:沈 辂 1932年生,浙江绍兴人。字敏骅。原浙江省开化图书馆馆长。书法师承五十年代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后学二王,并以王铎为宗。1984年以来在《中国书画报》、《杭州日报》、泰国《国风吟苑》等报刊发表作品,并为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图书馆等单位和日本书家大琢嘉隆、高木圣雨、台湾诗人林荆南、新加坡诗人刘情玉等个人所收藏。1993年参加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分院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年书画大奖赛。1994年在浙江工业大学任书法讲师,杭州青年学院客座教授,现为北京艺术中心艺术家,湖南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选修课教授,杭州市上城区社科院书法教授。入典《中国书画名家选》、《世界书画家经典》、《中国美术家丛书》。

沈士柱:沈士柱(?--1659),字昆铜,号惕庵,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沈士柱在崇祯年间加入复社,反对阉党,因党祸被迫离开芜湖流落杭州等地,南明灭亡后回芜隐居,但仍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清顺治14年(1657)被捕,1659年清明在南京从容就义,其一妻二妾同时在芜自殉。与吴应箕、沈眉生、杨维斗、刘伯宗合称为“复社五秀才”。

沈佺:沈佺,与张玉娘为中表亲,曾定婚约。未婚,感寒疾卒,年二十二。事见明王诏《张玉娘传》。

沈东:沈东,字元叙,昆山(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初尝游沧浪亭(《中吴纪闻》卷五)。

沈宣:浙江仁和人,字明德。文词赡富,与张锡并为高才生。万历中,以岁贡为安庆府训导,锐意攻古文,尤长于诗,亦工画山水。

沈恒:[清]字北麓。善写生,笔之所到,无不曲肖。

沈钟:沈钟(1436-1518年),字仲律,晚号休斋,人称休翁先生。明天顺四年进士(1460年),明代诗人、书法家、教育官员,提学山西、湖广、山东 等地。著有《思古斋集》、《晋阳稿》、《楚游》,集合称之《休斋集》。

沈毅:沈毅,人名。有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湖北省文联委员,有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有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有浙江省缙云副县长,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有革命烈士,有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国家级裁判,有睢宁县刘圩农工商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还有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