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83 2018年 83 2014年 83
2013年 85 2007年 83 2006年 102
1995年 113 1987年 106 1982年 98
明朝 72 元朝 宋朝 81
北宋 31

起源

陶姓主要源自:己姓。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

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

陶姓图腾:据称“陶”字成型于烧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组成,“午”是玄鸟,“凵”是烧陶的窑穴,意思是玄鸟族人发明了陶器,就以这种烧陶制器的功德为姓,陶字的“阝”表示窑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传,始祖陶唐氏。

陶姓起源始祖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

源流一: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尧帝初居于陶(古济阴,今山东定陶),以制作陶器为业,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称为陶丘。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在尧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为姓氏者,称陶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唐氏,皆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读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尧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源流三: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源流四: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篡》、《风俗通》等的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七个著名的氏族,分别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指陶器制作工匠与窑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进行生产的低级贵族。其时,该七族中即有以职业为姓氏者,称陶氏。到春秋时期以后,凡在从事陶器制作业的职业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为姓氏者,称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

源流五: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源流六:源于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属于封邑名称以为氏。昆吾,原是上古时期一个地名,今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地最终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一带,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这位陶正以邑为命,称昆吾。在典籍《诗经·商颂·长发》中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在史籍《路史·后纪》中也记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胜濆。昆吾者,颛顼之后也。”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源流八: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陶姓迁徙传播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宣城)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大司马、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

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之地者。

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作为明初另一大移民聚集地的江西瓦屑坝,陶姓北迁安徽、湖北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如今,陶姓分布以安徽、江苏、湖北为多,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

宋朝时期(960—1279年),陶姓大约有16.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一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陶姓人口的44.1%,其次分布于江西(19.1%)、江苏(11.9%)、广西(11.9%)、安徽(4.4%)、湖南(4.4%),再次分布于陕西、福建等省。

明朝时期(1368-1644年),陶姓大约近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1%,排在第七十二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陶姓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江西(11.7%)、江苏(11.7%)、广西(10.9%) 、湖北(7.2%)、安徽(6.8%)、湖南(4.9%),其余的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河北、山东、陕西、福建、广东、河南、辽宁、山西等省。

近现代陶姓的人口192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占23%,湖南、安徽、湖北、广西、江西等省区也较多,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次之,北方、华南地区较少。

如今,陶姓列全国83位,人口近280万。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现主要集中于安徽、云南、江苏、四川四省,大约占全国陶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重庆、湖北、湖南、广西、河南,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约占陶姓总人口14.5%。

陶姓分布很广,但分布不均衡。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云贵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广东西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黑龙江西南、吉林、内蒙古东部,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0%的陶姓人群。在皖苏北端、鲁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广东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北、辽宁,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陶姓人群。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

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升为镇江府。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一、t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邱北、陇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蒙、回、瑶、壮、傣、苗、满、水、京、哈尼、布朗、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郑樵列其三:

1、“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帝尧初以陶为业,封於唐故称陶唐氏。“陶唐氏之后”亦即帝尧之后。此以技为氏。系出祁姓。

2、“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姓氏考略》则云:“虞阏父为周陶正,后为氏。”(按:虞思,夏之诸侯有虞之君,少康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收夏众,复禹之绩。不当为周陶正。显见郑樵有误,当从《姓氏考略》之说。)虞阏父,虞舜之后,周武王时为陶正。陶正、周代官名,掌管治陶之事。此当以官为氏,系出妫姓。

3、“《左传》商人七族有陶氏。”未详所出。

4、或为唐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五代陶穀(谷),本姓唐氏,避晋祖讳,改为陶氏。”

5、清代满族之陶佳氏改为单姓“陶”。见《满族姓氏录》。

6、蒙古族之陶姓,则由土尔扈特氏所改。本部落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

7、锡伯族之陶姓,亦由陶佳氏所改;

8、达斡尔族之陶姓,来源有三:或直取汉姓而为姓;或由托木哈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得;或由吐钦莫昆所改,亦取其莫昆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注(6)——(8)见《中国人的姓名》。东汉有陶谦,丹阳人,徐州牧;东晋有陶潜,诗人;梁代有陶弘景,秣陵人,医家;明代有陶宗仪;当代有陶行知。

二、y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按:疑此为皋陶之后。皋陶,或作“咎繇”。是陶、繇二氏同源。以名为氏,系出偃姓。)一音táo,为现行常见姓。

三、

陶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23%。

陶姓起源:

1、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唐氏、陶氏。

2、帝舜之子裔均,其后裔虞阏父为周 陶正(拿治陶之事之官),后以官为氏。

3、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见《风俗通》。

4、周成王封唐叔以殷民七族,有陶氏。

5、宋时新平人陶谷,历礼,刑、户三部尚书,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陶佳氏、托和罗氏(亦作托胡鲁哈喇氏)、绰络氏等后均改为陶氏。

7、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建水州(故城在今建水县)阿邦乡土守备为陶氏,系白族。

8、明、清时云南临安府五亩寨(今元阳境)土寨长、阿土寨(今建水南)、水塘寨(今个旧市西南之元江北)土寨长、景东府(今景东)土知府、保甸巡检司(今景东西澜沧江东之德胜)土巡检均为陶,系傣族。

9、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之汉姓均为陶。

10、锡伯族托库尔氏汉姓为陶。

11、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陶姓名人:

陶狐,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丹阳、浔阳。

历史名人

陶姓古代名人

陶谦汉末(132-194),字恭祖,丹杨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陶侃东晋(259-334),字士行,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惜时如金,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陶渊明东晋(约352-426),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传世名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陶弘景南朝(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安明朝(1315-1368),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凯明朝(?-1373),字中立,自号“耐久道人”,浙江临海人。出身寒微,聪颖好学,常以诗文书画交友,颇负盛名,被誉为当时文坛之首。深得朱元璋赏识,被朝廷征召,官至礼部尚书,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

陶宗仪明朝(?-1412),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工诗文,善书法,好藏书,尤多精抄本。筑室名“南村草堂”,代表作有《辍耕录》、《说郛》等。

陶汝鼐明末清初(1601-1683),字仲调,别号密庵,湖南宁乡人。明亡削发为僧。工诗文词翰,海内有“楚陶三绝”之誉。文隽逸,有奇气,词赋尤工。书法初出入米芾,晚为颜鲁公,所过寺院辄为制碑铭联榜,至今宝贵。

陶窳清初(1657-1719),字甄夫,号楚江陶者,巴陵人,工诗文,精书、画,能篆刻。

陶澍清朝(1779-1839),字子霖,号云订,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陶姓近代名人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浙江会稽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后积极奔走革命,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后被蒋介石、王竹卿暗杀,年仅35岁。

陶孟和(1887-1960),原名履恭,祖籍绍兴,生于天津,社会学家,1949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对科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陶行知(1891-1946),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陶峙岳(1892-1988),又名陶纪常,号岷毓,湖南宁乡人。中共优秀党员、早期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战士、著名爱国将领、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著名美术家、画家和书籍装帧艺术家。曾为鲁迅的《祝福》、《故乡》、《坟》、《朝华夕拾》等多幅作品设计封面画,在装帧艺术中的成就前无古人。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世称冷月先生,江苏苏州人,著名画家。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陶希圣(1899-1988),名汇曾,字希圣,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史学家

陶博吾(1900-1996),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栗里后人,江西彭泽人。诗、书、画造诣皆深,书法绘画沉雄厚重、古傲拙朴、奇异生动,诗文情感真挚、意境超远,著述颇丰,有《博吾诗存》等。

陶铸(1908-1969),湖南永州人,中共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卓越领导人,曾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1969年11月30日,在合肥含冤病逝。

陶国清(1911-1992),安徽金寨人,原名陶明和。1929年入伍,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

陶亨咸(1914-2003),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陶汉章(1917-2010),江西进贤人,开国少将。出身于五代书香世家,早年追随吉鸿昌反蒋抗日。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平生著述颇丰,约有100余万字。

陶大镛(1918-2010),生于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生前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荣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务。

陶诗言(1919-2012),浙江嘉兴人,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前从事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工作,为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

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升为镇江府。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一、t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邱北、陇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蒙、回、瑶、壮、傣、苗、满、水、京、哈尼、布朗、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郑樵列其三:

1、“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帝尧初以陶为业,封於唐故称陶唐氏。“陶唐氏之后”亦即帝尧之后。此以技为氏。系出祁姓。

2、“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姓氏考略》则云:“虞阏父为周陶正,后为氏。”(按:虞思,夏之诸侯有虞之君,少康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收夏众,复禹之绩。不当为周陶正。显见郑樵有误,当从《姓氏考略》之说。)虞阏父,虞舜之后,周武王时为陶正。陶正、周代官名,掌管治陶之事。此当以官为氏,系出妫姓。

3、“《左传》商人七族有陶氏。”未详所出。

4、或为唐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五代陶穀(谷),本姓唐氏,避晋祖讳,改为陶氏。”

5、清代满族之陶佳氏改为单姓“陶”。见《满族姓氏录》。

6、蒙古族之陶姓,则由土尔扈特氏所改。本部落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

7、锡伯族之陶姓,亦由陶佳氏所改;

8、达斡尔族之陶姓,来源有三:或直取汉姓而为姓;或由托木哈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得;或由吐钦莫昆所改,亦取其莫昆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注(6)——(8)见《中国人的姓名》。东汉有陶谦,丹阳人,徐州牧;东晋有陶潜,诗人;梁代有陶弘景,秣陵人,医家;明代有陶宗仪;当代有陶行知。

二、y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按:疑此为皋陶之后。皋陶,或作“咎繇”。是陶、繇二氏同源。以名为氏,系出偃姓。)一音táo,为现行常见姓。

三、

陶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23%。

陶姓起源:

1、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唐氏、陶氏。

2、帝舜之子裔均,其后裔虞阏父为周 陶正(拿治陶之事之官),后以官为氏。

3、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见《风俗通》。

4、周成王封唐叔以殷民七族,有陶氏。

5、宋时新平人陶谷,历礼,刑、户三部尚书,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陶佳氏、托和罗氏(亦作托胡鲁哈喇氏)、绰络氏等后均改为陶氏。

7、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建水州(故城在今建水县)阿邦乡土守备为陶氏,系白族。

8、明、清时云南临安府五亩寨(今元阳境)土寨长、阿土寨(今建水南)、水塘寨(今个旧市西南之元江北)土寨长、景东府(今景东)土知府、保甸巡检司(今景东西澜沧江东之德胜)土巡检均为陶,系傣族。

9、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之汉姓均为陶。

10、锡伯族托库尔氏汉姓为陶。

11、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陶姓名人:

陶狐,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丹阳、浔阳。

姓氏源流

一、t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邱北、陇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蒙、回、瑶、壮、傣、苗、满、水、京、哈尼、布朗、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郑樵列其三:

1、“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帝尧初以陶为业,封於唐故称陶唐氏。“陶唐氏之后”亦即帝尧之后。此以技为氏。系出祁姓。

2、“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姓氏考略》则云:“虞阏父为周陶正,后为氏。”(按:虞思,夏之诸侯有虞之君,少康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收夏众,复禹之绩。不当为周陶正。显见郑樵有误,当从《姓氏考略》之说。)虞阏父,虞舜之后,周武王时为陶正。陶正、周代官名,掌管治陶之事。此当以官为氏,系出妫姓。

3、“《左传》商人七族有陶氏。”未详所出。

4、或为唐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五代陶穀(谷),本姓唐氏,避晋祖讳,改为陶氏。”

5、清代满族之陶佳氏改为单姓“陶”。见《满族姓氏录》。

6、蒙古族之陶姓,则由土尔扈特氏所改。本部落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

7、锡伯族之陶姓,亦由陶佳氏所改;

8、达斡尔族之陶姓,来源有三:或直取汉姓而为姓;或由托木哈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得;或由吐钦莫昆所改,亦取其莫昆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注(6)——(8)见《中国人的姓名》。东汉有陶谦,丹阳人,徐州牧;东晋有陶潜,诗人;梁代有陶弘景,秣陵人,医家;明代有陶宗仪;当代有陶行知。

二、y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按:疑此为皋陶之后。皋陶,或作“咎繇”。是陶、繇二氏同源。以名为氏,系出偃姓。)一音táo,为现行常见姓。

三、

陶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23%。

陶姓起源:

1、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唐氏、陶氏。

2、帝舜之子裔均,其后裔虞阏父为周 陶正(拿治陶之事之官),后以官为氏。

3、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见《风俗通》。

4、周成王封唐叔以殷民七族,有陶氏。

5、宋时新平人陶谷,历礼,刑、户三部尚书,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陶佳氏、托和罗氏(亦作托胡鲁哈喇氏)、绰络氏等后均改为陶氏。

7、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建水州(故城在今建水县)阿邦乡土守备为陶氏,系白族。

8、明、清时云南临安府五亩寨(今元阳境)土寨长、阿土寨(今建水南)、水塘寨(今个旧市西南之元江北)土寨长、景东府(今景东)土知府、保甸巡检司(今景东西澜沧江东之德胜)土巡检均为陶,系傣族。

9、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之汉姓均为陶。

10、锡伯族托库尔氏汉姓为陶。

11、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陶姓名人:

陶狐,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丹阳、浔阳。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一、t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邱北、陇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蒙、回、瑶、壮、傣、苗、满、水、京、哈尼、布朗、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郑樵列其三:

1、“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帝尧初以陶为业,封於唐故称陶唐氏。“陶唐氏之后”亦即帝尧之后。此以技为氏。系出祁姓。

2、“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姓氏考略》则云:“虞阏父为周陶正,后为氏。”(按:虞思,夏之诸侯有虞之君,少康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收夏众,复禹之绩。不当为周陶正。显见郑樵有误,当从《姓氏考略》之说。)虞阏父,虞舜之后,周武王时为陶正。陶正、周代官名,掌管治陶之事。此当以官为氏,系出妫姓。

3、“《左传》商人七族有陶氏。”未详所出。

4、或为唐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五代陶穀(谷),本姓唐氏,避晋祖讳,改为陶氏。”

5、清代满族之陶佳氏改为单姓“陶”。见《满族姓氏录》。

6、蒙古族之陶姓,则由土尔扈特氏所改。本部落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

7、锡伯族之陶姓,亦由陶佳氏所改;

8、达斡尔族之陶姓,来源有三:或直取汉姓而为姓;或由托木哈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得;或由吐钦莫昆所改,亦取其莫昆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注(6)——(8)见《中国人的姓名》。东汉有陶谦,丹阳人,徐州牧;东晋有陶潜,诗人;梁代有陶弘景,秣陵人,医家;明代有陶宗仪;当代有陶行知。

二、y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按:疑此为皋陶之后。皋陶,或作“咎繇”。是陶、繇二氏同源。以名为氏,系出偃姓。)一音táo,为现行常见姓。

三、

陶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23%。

陶姓起源:

1、帝尧初居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唐氏、陶氏。

2、帝舜之子裔均,其后裔虞阏父为周 陶正(拿治陶之事之官),后以官为氏。

3、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见《风俗通》。

4、周成王封唐叔以殷民七族,有陶氏。

5、宋时新平人陶谷,历礼,刑、户三部尚书,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陶佳氏、托和罗氏(亦作托胡鲁哈喇氏)、绰络氏等后均改为陶氏。

7、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建水州(故城在今建水县)阿邦乡土守备为陶氏,系白族。

8、明、清时云南临安府五亩寨(今元阳境)土寨长、阿土寨(今建水南)、水塘寨(今个旧市西南之元江北)土寨长、景东府(今景东)土知府、保甸巡检司(今景东西澜沧江东之德胜)土巡检均为陶,系傣族。

9、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之汉姓均为陶。

10、锡伯族托库尔氏汉姓为陶。

11、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陶姓名人:

陶狐,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丹阳、浔阳。

陶姓男孩取名

陶洪迅陶关言陶信墨陶盛迅陶伟恒陶礼荣陶杰凯陶航泽陶培踊陶良颖陶嘉锋陶晓柱陶远辉陶富仁陶博兴陶振烨陶震奎陶俊凡陶伊维陶博瑞陶巍程陶奇梁陶邦园陶溪赫陶东艺陶乐明陶弘庆陶浙蓄

陶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陶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陶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陶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陶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陶姓女孩取名

陶傲秋陶艺梦陶圣奇陶芝文陶茵琳陶九奚陶音苓陶洁婉陶如雨陶慕蕊陶雅茜陶佳舜陶佳梅陶琬云陶依奕陶如玉陶娅兰陶欣歆陶春惠陶傲欣陶雨芹陶美荷陶青书陶艾茜陶山晁陶菲瑶陶若枫陶佩秀

陶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陶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陶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陶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陶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陶的诗人

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弘景: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铸: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陶弼: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陶谷:陶谷(九○四~九七一),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仕后晋、后汉、后周,累官兵部、吏部侍郎。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转礼部尚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翰林承旨。乾德二年(九六四),判吏部铨兼知贡举。累加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十二月庚午卒(同上书卷一一),年六十八。《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陶梦桂: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陶翰:陶翰,唐代诗人,约唐玄宗开元中前后在世。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宦之家出身,字号不详,生卒年亦不详。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o年)擢进士第,次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华阴丞。以冰壶赋得名。天宝中入朝任大理评事等,官礼部员外郎。所作诗文,以五言为主,写有一些边塞诗,多古意苍劲的悲壮风格,与当时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诗风相近,为当时所称。如《出萧关怀古》,再如《古塞下曲》等。翰著有文集若干卷,《新唐书艺文志》行于世。

陶雍:陶雍(1123-1189年),初名乌禄,女真族完颜部人。他也被誉为“小尧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是金朝第五位皇帝。陶雍称帝后,下诏列数海陵王罪恶,废为庶人,并遣军切断了海陵王归路,进据中都。他外与南宋议和罢兵,内用各族人士为官,重兵镇压了契丹族起事,使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他还注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举、学校等文化事业,放免二税户和部分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负担,取消金银矿税,广开榷场,使金财政充足,仓廪有余,政治局面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一时繁荣,成为金朝的全盛时期,女真族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陶迁:陶迁,卞山(今浙江湖州西北)人(影印《诗渊》册四页三○三八)。今录诗二首。

陶岘:晋陶渊明第九代商孙,号风月散人。江南丝竹首创者。唐开元二年定居昆山千灯陶家桥。其学娴经济,亦以文学自许。生知八音,撰《乐录》八章,定其得失。而疏脱自放,不谋仕进,富于田业,择人不欺者悉付之。岘有女乐一部,善奏清商之曲,吴越之士号为水仙。开元末名闻朝廷,经过郡邑,靡不招延。然自谓麋鹿野人多不肯赴,亦有不召而自诣者。浪迹三十余年,后游襄阳西寨,归老于吴。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

陶宗仪:(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陶拱:一作陶洪。字里不详。德宗贞元间进士。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九、《登科记考》卷一三考定。《全唐诗》存诗1首。

陶金:陶金(1961年3月8日――1997年8月25日),原名陶京三,出生于南京,祖籍河北省新乐市承安镇陶家庄,中国舞蹈演员。

陶伯宗:陶伯宗,仁宗天圣间人。事见《宋诗纪事》卷一二。

陶彝:陶彝,顺天大兴人,清朝官吏。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考选广西道御史,巡视两浙盐政。雍正四年,世宗以诸御史不谙国体,心本无他,诏释归,以原职休致还籍。

陶崇:(?—1226)宋全州阳朔人,字宗山。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理宗在藩邸时,为讲读官。及即位,被召,首陈保业、谨微、慎独、持久之说,又陈郡县修武备、厚民生、厉士气,与史弥远议不合,以宝谟阁学士出知信州。卒谥文肃。有《澈斋文集》。

陶应靁: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陶羽:陶羽,仁宗时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八)。

陶去泰:陶去泰,字茂安,黄州(今湖北黄冈)人,移居兴国(今湖北新阳)。曾官建康府教授(《景定建康志》卷二八)。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司农寺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五)。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永州。五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事见《梅溪后集》卷一○《赠陶永州》。

陶宏景: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安:(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陶望龄: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陶琛:字彦珩,吴县人。

陶里:陶里(1937-)原名危亦健,广东花都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士。曾任越南西贡某中学校长室秘书;1957年到柬埔寨、老挝任华文中学教师及经商,1976年回香港,任职贸易公司,1978年到澳门,任职中学行政至今。现任澳门笔会(相当于作家协会)理事长、文艺杂志《澳门笔汇》主编、五月诗社社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

陶春:陶春,男,现任云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导。1962年3月出生,布朗族。毕业于云南省文艺学校舞蹈专业。有多部作品获奖。荣获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四个一批”人才表彰及“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入选云南省文学艺术界专家人才库,并被评为全国先进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获得“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陶博吾:陶博吾(1900年-1996年)  ,原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号国顺,别署简朴斋、白湖散人等。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诗、书、画艺术大家,于诗亦卓然大家。尤其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

陶淑:陶淑,字梦琴,新城人。卓亭司马第四女,宁阳周炳如室。工诗,有《绿云楼诗存》。

陶元藻:陶元藻[清](1716~1801),字龙溪,号篁村,又号凫亭,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贡生,九试棘闱,屡荐不得上。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诗文均负盛誉。游京师,题诗旅壁,袁枚见而称赏,为撰《篁村题壁记》。至广陵,为两淮转运使卢雅雨幕僚。卢大会名士 70余人于扬州红桥,分韵赋诗,元藻顷刻成10章,莫不倾倒,时称“会稽才子”。不久归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鸥庄,专事著述,历30余年,著有《全浙诗话》54卷,《凫亭诗话》4卷,《越谚遗编考》5卷,《泊鸥庄文集》12卷,《越画见闻》3卷,斯盖专辑旧绍兴府属画人而各为之传,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卒年八十六。

陶振:陶振是电子元器件比较常见的一种,由陶瓷为原料制作而成,它以轻小型,轻量,低能耗著称,被广泛应用在电视机,计算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