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27 2018年 27 2014年 29
2013年 27 2007年 29 2006年 29
1995年 34 1987年 34 1982年 27
明朝 45 元朝 24 宋朝 46
北宋 180

起源

邓姓主要源自:曼姓。

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称邓国(河南邓县),属于以国名为氏。《贵姓何来》关于邓姓的解释:“邓氏出自曼姓,是以国名为氏的。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九百一十万左右(截至2015),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7%左右,并以四川、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江西、台湾等省最多。

南阳郡

安定郡

高密郡

平阳郡

长沙郡

陈郡

洛阳郡

宜春县

南雄县

宣城郡

南阳堂:以望立堂。南阳郡邓氏多以此为堂号,意指为南阳郡禹公后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长沙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陈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陈国堂、淮阳堂。

谦恕堂:源出东汉时,邓禹第六子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莲城县(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为其主体区域)德恢公于宋代为避战乱迁江苏阜宁邓家灶一脉独有的堂号。今德恢公后人又从江苏阜宁邓家灶分迁散居于安徽、上海等地。

东汉堂

笔者在由贵州习水的一个邓氏宗亲(邓三祝公的后裔)提供的贵州习水邓氏族谱中看到。据此支族谱记载,其世系与南阳郡邓氏存在较大差异。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友兴公迁今湖南醴陵的邓氏后裔在醴陵当地兴建了尊奉松峰(友兴)公为始祖的宗祠,友兴公后裔以此为堂号。

其总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所有外迁各地敦本堂友兴公后裔的总祠堂,自明朝创建至今已经数百年。

此支邓氏分布于今天的湖南醴陵、浏阳与环洞庭湖各县市;江西萍乡、湘东等地;还远及四川成都周围包括金堂和重庆包括巫山一带(原太昌镇(今巫山县大昌镇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过五六万之众。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是此支邓氏在龙岩小池卓洋邓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经当地邓氏独有的一个盛大节日!

云台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贤公后裔迁浙江武义后裔所创立的堂号。

九睦堂

湖南长沙金圫邓氏的堂号

此支邓氏位于今天的湖南长沙县榔里镇金圫村,在历史上相当富有,曾建有家族内部的免费学校。

爱德堂

今福建龙岩新罗区东肖邓氏及红坊悠远邓氏通用堂号,为闽沙邓氏光布公后裔一脉。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邓氏通用堂号,此支邓氏由今福建龙岩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迁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是福建简公后裔一脉,为当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闽沙邓氏的堂号。闽沙邓氏尊光布公为开基祖,此支邓氏人丁兴旺,代有人才。如当代邓子基是我们中国财经界的泰斗。

敦伦堂

今武义县东南部金岩村邓氏家族堂号,“敦伦堂”即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劝戒训勉后代子孙。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也可谓敦睦人伦,家和万事兴。

此支邓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古田里东乾(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古蛟新区东乾村)迁出。清初因族人经商来到浙江,寄居于金、衢、严(州)、处(州)四府,其中部分邓氏定居武义南乡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继堂。联十公长子碧进从唐里迁武义南乡双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联七公长子虞章迁到武义南乡双坑管岭脚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荣迁居金岩村,为金岩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凤山廖邓氏家族之邓氏的堂号,当地98%之凤山廖邓氏、廖氏都以此为堂号!

一、(鄧)dè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苗、瑶、彝、水、京、羌、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曼姓。商之侯国,其地今襄阳邓城是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庄十六年,楚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又云:“又,郑有邓析,复为一氏。”此似出自姬姓。

3、或以封邑为氏。《姓氏考略》注云:“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4、或为李姓所改。《姓氏考略》注引《安化邓氏谱序》云:“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王。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为姓。”

二、(鄧)

邓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4%,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等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45%。

邓姓起源:

1、黄帝臣邓伯温国,其国当在今山东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大汶河以南,及黄河北岸的阳谷、寿张等县,是以邓姓在黄帝时有之,不始自殷邓之后。

2、夏仲康支庶封于邓(故城在湖北襄樊北),后因氏。

3、殷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为邓侯,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4、春秋时蔡地有邓城(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南35里),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其地也。当以地为氏。故称春秋郑有邓析,又为一氏。

5、晋时羌人姓,见《通鉴》。

6、五代时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光义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改为邓氏,见湖南《安化邓氏谱序》。

7、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盖州等地。今满族姓。

8、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

9、瑶族姓。又,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

10、京、壮、蒙古、水、彝、哈尼、苗、羌、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邓姓名人:

邓通,汉时南安人,官至上大夫。

郡望:安定、南阳。

历史名人

邓姓古代名人

邓九公名将,原为殷商三山塘关总兵,曾领兵讨伐过西周,后来因为不满商纣王暴政投靠西周,为西周开国功臣,死后封神青龙星,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邓家门村祖神庙有其画像,被当地邓姓尊为祖神。

邓通蜀郡南安(今属四川省),商人,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邓禹南阳(今河南新野),名将,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邓芝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名将,邓禹的后裔。蜀国大将军。他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善恤卒伍,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洁的军事将领。为邓氏家族第五十三世祖。

邓艾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邓攸东晋,平阳(今山西省襄汾),大臣,晋元帝时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

邓牧元代,钱塘(今浙江杭州),思想家,自称“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释、道三教正宗,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

邓子龙明代,丰城(今属江西省),名将,抗倭名将,1598年援朝抗倭,战死釜山南海。

邓韍江苏省常熟,学者,字文度,号梓堂,工山水,能诗文,好宋儒书,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邓世昌清末,广东省番禺,名将,海军名将、爱国将领,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率致远舰奋勇作战,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邓廷桢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名将,历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曾率军阻击英舰于厦门,著有《双砚斋诗钞》。

邓曼楚文王母

邓晨漢,光武帝姐夫。

邓绥東漢,和帝皇后。

邓猛女東漢,桓帝繼后,後被廢。

邓扬三國,魏國名士。

邓忠三国,魏国将領,鄧艾之子。

邓析春秋末,思想家,郑国人。

邓石如清朝,篆刻家、书法家。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篆刻圆转苍劲,世称“邓派”,也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邓符协宋朝,江西吉水人,宋神宗進士。香港新界五大氏族新界鄧氏祖先。

邓愈明朝,开国名将,淮安路虹县龙宿里(今安徽泗县大路口乡)人,封卫国公,宁河王。

邓姓近代名人

邓荫南“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惶顾,老而弥贞“。1929年1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遗着编入《荫南文存》,

郡望

南阳郡

安定郡

高密郡

平阳郡

长沙郡

陈郡

洛阳郡

宜春县

南雄县

宣城郡

南阳堂:以望立堂。南阳郡邓氏多以此为堂号,意指为南阳郡禹公后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长沙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陈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陈国堂、淮阳堂。

谦恕堂:源出东汉时,邓禹第六子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莲城县(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为其主体区域)德恢公于宋代为避战乱迁江苏阜宁邓家灶一脉独有的堂号。今德恢公后人又从江苏阜宁邓家灶分迁散居于安徽、上海等地。

东汉堂

笔者在由贵州习水的一个邓氏宗亲(邓三祝公的后裔)提供的贵州习水邓氏族谱中看到。据此支族谱记载,其世系与南阳郡邓氏存在较大差异。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友兴公迁今湖南醴陵的邓氏后裔在醴陵当地兴建了尊奉松峰(友兴)公为始祖的宗祠,友兴公后裔以此为堂号。

其总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所有外迁各地敦本堂友兴公后裔的总祠堂,自明朝创建至今已经数百年。

此支邓氏分布于今天的湖南醴陵、浏阳与环洞庭湖各县市;江西萍乡、湘东等地;还远及四川成都周围包括金堂和重庆包括巫山一带(原太昌镇(今巫山县大昌镇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过五六万之众。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是此支邓氏在龙岩小池卓洋邓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经当地邓氏独有的一个盛大节日!

云台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贤公后裔迁浙江武义后裔所创立的堂号。

九睦堂

湖南长沙金圫邓氏的堂号

此支邓氏位于今天的湖南长沙县榔里镇金圫村,在历史上相当富有,曾建有家族内部的免费学校。

爱德堂

今福建龙岩新罗区东肖邓氏及红坊悠远邓氏通用堂号,为闽沙邓氏光布公后裔一脉。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邓氏通用堂号,此支邓氏由今福建龙岩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迁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是福建简公后裔一脉,为当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闽沙邓氏的堂号。闽沙邓氏尊光布公为开基祖,此支邓氏人丁兴旺,代有人才。如当代邓子基是我们中国财经界的泰斗。

敦伦堂

今武义县东南部金岩村邓氏家族堂号,“敦伦堂”即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劝戒训勉后代子孙。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也可谓敦睦人伦,家和万事兴。

此支邓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古田里东乾(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古蛟新区东乾村)迁出。清初因族人经商来到浙江,寄居于金、衢、严(州)、处(州)四府,其中部分邓氏定居武义南乡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继堂。联十公长子碧进从唐里迁武义南乡双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联七公长子虞章迁到武义南乡双坑管岭脚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荣迁居金岩村,为金岩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凤山廖邓氏家族之邓氏的堂号,当地98%之凤山廖邓氏、廖氏都以此为堂号!

一、(鄧)dè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苗、瑶、彝、水、京、羌、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曼姓。商之侯国,其地今襄阳邓城是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庄十六年,楚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又云:“又,郑有邓析,复为一氏。”此似出自姬姓。

3、或以封邑为氏。《姓氏考略》注云:“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4、或为李姓所改。《姓氏考略》注引《安化邓氏谱序》云:“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王。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为姓。”

二、(鄧)

邓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4%,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等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45%。

邓姓起源:

1、黄帝臣邓伯温国,其国当在今山东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大汶河以南,及黄河北岸的阳谷、寿张等县,是以邓姓在黄帝时有之,不始自殷邓之后。

2、夏仲康支庶封于邓(故城在湖北襄樊北),后因氏。

3、殷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为邓侯,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4、春秋时蔡地有邓城(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南35里),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其地也。当以地为氏。故称春秋郑有邓析,又为一氏。

5、晋时羌人姓,见《通鉴》。

6、五代时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光义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改为邓氏,见湖南《安化邓氏谱序》。

7、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盖州等地。今满族姓。

8、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

9、瑶族姓。又,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

10、京、壮、蒙古、水、彝、哈尼、苗、羌、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邓姓名人:

邓通,汉时南安人,官至上大夫。

郡望:安定、南阳。

姓氏源流

一、(鄧)dè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苗、瑶、彝、水、京、羌、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曼姓。商之侯国,其地今襄阳邓城是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庄十六年,楚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又云:“又,郑有邓析,复为一氏。”此似出自姬姓。

3、或以封邑为氏。《姓氏考略》注云:“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4、或为李姓所改。《姓氏考略》注引《安化邓氏谱序》云:“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王。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为姓。”

二、(鄧)

邓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4%,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等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45%。

邓姓起源:

1、黄帝臣邓伯温国,其国当在今山东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大汶河以南,及黄河北岸的阳谷、寿张等县,是以邓姓在黄帝时有之,不始自殷邓之后。

2、夏仲康支庶封于邓(故城在湖北襄樊北),后因氏。

3、殷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为邓侯,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4、春秋时蔡地有邓城(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南35里),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其地也。当以地为氏。故称春秋郑有邓析,又为一氏。

5、晋时羌人姓,见《通鉴》。

6、五代时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光义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改为邓氏,见湖南《安化邓氏谱序》。

7、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盖州等地。今满族姓。

8、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

9、瑶族姓。又,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

10、京、壮、蒙古、水、彝、哈尼、苗、羌、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邓姓名人:

邓通,汉时南安人,官至上大夫。

郡望:安定、南阳。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南阳郡邓氏多以此为堂号,意指为南阳郡禹公后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长沙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陈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陈国堂、淮阳堂。

谦恕堂:源出东汉时,邓禹第六子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莲城县(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为其主体区域)德恢公于宋代为避战乱迁江苏阜宁邓家灶一脉独有的堂号。今德恢公后人又从江苏阜宁邓家灶分迁散居于安徽、上海等地。

东汉堂

笔者在由贵州习水的一个邓氏宗亲(邓三祝公的后裔)提供的贵州习水邓氏族谱中看到。据此支族谱记载,其世系与南阳郡邓氏存在较大差异。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友兴公迁今湖南醴陵的邓氏后裔在醴陵当地兴建了尊奉松峰(友兴)公为始祖的宗祠,友兴公后裔以此为堂号。

其总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所有外迁各地敦本堂友兴公后裔的总祠堂,自明朝创建至今已经数百年。

此支邓氏分布于今天的湖南醴陵、浏阳与环洞庭湖各县市;江西萍乡、湘东等地;还远及四川成都周围包括金堂和重庆包括巫山一带(原太昌镇(今巫山县大昌镇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过五六万之众。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是此支邓氏在龙岩小池卓洋邓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经当地邓氏独有的一个盛大节日!

云台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贤公后裔迁浙江武义后裔所创立的堂号。

九睦堂

湖南长沙金圫邓氏的堂号

此支邓氏位于今天的湖南长沙县榔里镇金圫村,在历史上相当富有,曾建有家族内部的免费学校。

爱德堂

今福建龙岩新罗区东肖邓氏及红坊悠远邓氏通用堂号,为闽沙邓氏光布公后裔一脉。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邓氏通用堂号,此支邓氏由今福建龙岩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迁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是福建简公后裔一脉,为当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闽沙邓氏的堂号。闽沙邓氏尊光布公为开基祖,此支邓氏人丁兴旺,代有人才。如当代邓子基是我们中国财经界的泰斗。

敦伦堂

今武义县东南部金岩村邓氏家族堂号,“敦伦堂”即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劝戒训勉后代子孙。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也可谓敦睦人伦,家和万事兴。

此支邓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古田里东乾(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古蛟新区东乾村)迁出。清初因族人经商来到浙江,寄居于金、衢、严(州)、处(州)四府,其中部分邓氏定居武义南乡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继堂。联十公长子碧进从唐里迁武义南乡双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联七公长子虞章迁到武义南乡双坑管岭脚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荣迁居金岩村,为金岩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凤山廖邓氏家族之邓氏的堂号,当地98%之凤山廖邓氏、廖氏都以此为堂号!

一、(鄧)dè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苗、瑶、彝、水、京、羌、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曼姓。商之侯国,其地今襄阳邓城是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庄十六年,楚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又云:“又,郑有邓析,复为一氏。”此似出自姬姓。

3、或以封邑为氏。《姓氏考略》注云:“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4、或为李姓所改。《姓氏考略》注引《安化邓氏谱序》云:“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王。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为姓。”

二、(鄧)

邓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4%,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等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45%。

邓姓起源:

1、黄帝臣邓伯温国,其国当在今山东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大汶河以南,及黄河北岸的阳谷、寿张等县,是以邓姓在黄帝时有之,不始自殷邓之后。

2、夏仲康支庶封于邓(故城在湖北襄樊北),后因氏。

3、殷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为邓侯,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4、春秋时蔡地有邓城(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南35里),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其地也。当以地为氏。故称春秋郑有邓析,又为一氏。

5、晋时羌人姓,见《通鉴》。

6、五代时南唐李从镒,后主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光义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改为邓氏,见湖南《安化邓氏谱序》。

7、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盖州等地。今满族姓。

8、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

9、瑶族姓。又,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

10、京、壮、蒙古、水、彝、哈尼、苗、羌、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邓姓名人:

邓通,汉时南安人,官至上大夫。

郡望:安定、南阳。

邓姓男孩取名

邓洪迅邓关言邓信墨邓盛迅邓伟恒邓礼荣邓杰凯邓航泽邓培踊邓良颖邓嘉锋邓晓柱邓远辉邓富仁邓博兴邓振烨邓震奎邓俊凡邓伊维邓博瑞邓巍程邓奇梁邓邦园邓溪赫邓东艺邓乐明邓弘庆邓浙蓄

邓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邓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邓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邓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邓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邓姓女孩取名

邓傲秋邓艺梦邓圣奇邓芝文邓茵琳邓九奚邓音苓邓洁婉邓如雨邓慕蕊邓雅茜邓佳舜邓佳梅邓琬云邓依奕邓如玉邓娅兰邓欣歆邓春惠邓傲欣邓雨芹邓美荷邓青书邓艾茜邓山晁邓菲瑶邓若枫邓佩秀

邓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邓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邓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邓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邓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邓的诗人

邓牧:邓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岁,读《庄》、《列》,悟文法,下笔多仿古作。

邓千江:邓千江,临洮人,生平不详。

邓陟:邓陟,世次不详。进士。一说为德宗前后在世。《全唐诗》收省试诗《珠还合浦》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六。

邓林: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

邓氏:邓姓,中华姓氏,源于曼姓,发源于商王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邓国(今河南邓州),属于以国名为氏。《元和姓纂》载:“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百家姓探源》:“关于邓氏的源流,《元和姓纂》等古籍说明的十分清楚,邓氏源自曼姓,是殷商时的一个诸侯国,而追溯其渊源,则可至上古时的古帝少昊,少昊名质,‘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亦曰金天氏’。“颥顼时以少昊之子一人有德业者,赐为曼姓。”《百家姓探源》最后指明:“根据学者的考证,邓国所在即今河南省邓县(邓州)之境。

邓梦杰:邓梦杰,古旴(今江西旴江)人(《梅仙观记》)。

邓廷桢: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邓肃: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邓伯秀:邓伯秀,宁宗时曾应礼部试。

邓柞:邓柞,字成材(《栟榈集》卷二○),沙县(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授建昌军签判。金人破洪州,弃官归。李纲宣抚湖广,辟为属,通判静江。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由通判吉州擢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历知泉州、隆兴府。有《焦桐集》,已佚。事见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今录诗八首。

邓德秀:邓德秀,字元实,号秀山,南丰(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官建宁府推官。有《秀山小稿),已佚。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江西诗徵》卷二三。

邓洵美:邓洵美, 字号不详。连州(今属广东省)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宾于等。 及第后邓洵美任湖南节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邓洵美的名气,一直都没有重用过他。李昉曾私下南来与洵美相会,同年好友数年不见,感慨万千。两人相谈竟日,以诗唱和。周行逢对邓洵美与李昉的相会疑心重重。就派人假冒山贼,窜入邓洵美的住处,将其杀害。

邓忠臣: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

邓仲倚:邓仲倚,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知宁德县,建御风亭。事见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二、三。

邓倚:德宗贞元间进士。曾与焦郁、裴澄同时应进士试。《全唐诗》收其省试诗《春云》1首。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一收三人诗考知。《柳宗元集》卷一〇《邓君墓志》载邓某曾祖邓倚,南阳(今属河南)人,曾官建州浦城令,约于玄宗初年在世,应为另一人。

邓仁宪:邓仁宪,字梦符,高宗绍兴中官兵部郎中(《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今录诗五首。

邓希恕:邓希恕,字德父,度宗咸淳时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宋亡后预吴釿等九老会。事见《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七。今录诗二首。

邓朴:邓朴,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事见清光绪《建德县志》卷一○。

邓剡: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邓春卿:宋汀州长汀人,字荣伯。徽宗崇宁间,诏举隐逸,郡守陈粹以春卿应。后举八行,郡守章清又以名闻。俱辞不就。甘贫乐道,卜筑南山之阿。卒年九十六。

邓熛:邓熛,益阳(今属湖南)人。卒年十三(《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六)。

邓元奎:邓元奎,字松苍,生平不详。有挽赵必?诗。

邓克中:邓克中,与姜夔、陈郁、潘牥等同时有孟享诗(《随隐漫录》卷三)。

邓允端:邓允端,字茂初,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江湖后集》卷一五)。今录诗八首。

邓宗度: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邓文原:邓文原(公元1258年至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邓得遇:(?—1276)宋邛州人,字达夫。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累官广西提点刑狱,摄经略事,兼知静江府。恭帝德祐二年,元兵陷静江,投南流江而死。

邓椿: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孝宗光宗二帝年间。可知靖康末年(1127年),其年为二十岁左右。淳熙元年(1174年)8月尚在世,淳熙五年(1178年)前逝世,作《画继》之时当属壮年。 邓椿在南、北宋间历官通判等职。他们家族世代显宦,对绘画名迹,多所见闻,为邓椿著述画史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邓椿与曾祖,祖父,父亲四代人从社会地位上来说,都同属于一个封建士大夫阶层,尚文成为邓氏家族的主导思想对邓椿著书时的立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邓椿和他的作品中文人性思想和著书风格的形成。

邓远举:邓远举,原名似恺,沙县(今属福建)人。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乡举获解。事见《夷坚志·补》卷二○《大乾庙》。

邓道枢:邓道枢,字应叔,号山房,绵州(今四川绵阳)人。道士。理宗端平中随魏了翁出蜀,一时名辈皆与游。后住持吴郡文昌宫。宋亡,栖城东上官氏废圃,名会道观。有《东游集》,已佚。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八有传。

邓谏从:宋汉嘉人,字元卿。范仲黼讲学二江,时二江有九先生之目,谏从为其一。曾通判黎州。

邓有功:邓有功(一二一○~一二七九),字子大,学者称月巢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累试进士不第,以恩补金溪尉。祥兴二年卒,年七十。有《月巢遗稿》,已佚。事见《隐居通议》卷九。今录诗七首。

邓南秀: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邓犀如:邓犀如,临川(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时有文称(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今录诗三首。

邓玉宾:邓玉宾,[元](约公元一二九四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前后在世,工散曲。《全元散曲》收他小令四首。官同知,散见太平乐府及北宫词记中。元代诸多文人词家始于仕而终于道,信道慕仙,是为时尚,邓玉宾亦然。自谓"不如将万古烟霞赴一簪,俯仰无惭"。(邓玉宾〔南昌·一枝花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幽谷芳兰"。其曲格调清丽雅致,耐人咀嚼。

邓深:(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邓渼:(1569—?)明江西新城人,字远游。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浦江知县,官至顺天巡抚。天启时,忤魏忠贤,谪戍贵州。崇祯初赦还卒。有《留夷馆集》、《南中集》、《红泉集》。

邓原岳:明福建闽县人,字汝高。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工诗,编有《闽诗正声》,另有《西楼集》。

邓诗鸿:邓诗鸿 原名邓大群,江西瑞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赣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学会会长。

邓拓:邓拓(1912年~1966年5月18日),乳名旭初,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不宜简化为马南村)、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有名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书画收藏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邓均吾:邓均吾(1898年11月5日—1969年9月3日),本名邓成均,笔名均吾、默声。四川古蔺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浅草》、《创造季刊》编辑,中共古蔺县委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邓嘉缜:邓嘉缜(1845-1915),近代词人。字季垂,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邓廷桢孙,邓尔咸子。少孤,奉母辗转晋、蜀、滇、黔,最后兄履吉官湖南,又迎养至湘。及江南平,奉母归。贫苦励行。同治九年(1870)优贡,用知县。

邓潜:在鸦片战争期间,全国各地凡是英国侵略者足迹所到的地方,无不发生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尤以广东沿海地区为突出。 

邓汉仪:清江苏泰州人,字孝威。康熙十八年召试鸿博,官中书舍人。贯穿经史百家之学,尤工诗,与吴伟业、龚鼎孳相唱和。尝次近代名人之诗为《诗观》。有《过岭集》。

邓显鹤: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于文宗咸丰元年,年七十五岁。少与同里欧阳辂友善,以诗相砥砺。嘉庆九年中举,官宁乡县训导,晚年应聘主讲邵阳濂溪书院。邓显鹤校勘并增辑周圣楷所作《楚宝》;搜集整理王夫之遗作,成《船山遗书》;编纂《资江耆旧集》及《沅湘耆旧集》;参预《武冈州志》、《宝庆府志》的修纂。湖南后学尊他为“楚南文献第一人”,而梁启超则称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邓瑜:邓瑜,1981年生于广东,2005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2008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邓钟岳:清山东聊城人,字东长,号悔庐。康熙六十年进士。工书法,友爱诸弟。官至礼部左侍郎。有《知非录》、《寒香阁诗集》。

邓琛:邓琛,字献之,黄冈人。道光癸卯举人,官蒲县知县,改刑部郎中。有《荻训堂诗钞》。

邓嘉纯:邓嘉纯,字笏臣,江宁人。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处州知府。

邓中夏:邓中夏(1894—1933),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