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32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122 2007年 2006年 114
1995年 102 1987年 118 1982年 123
明朝 56 元朝 91 宋朝 59
北宋 40

起源

章姓主要源自:姜姓、任姓、风姓。

章姓起源演变

有关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姜姓说。

出自姜姓,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姓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赐封姜太公于齐地,建立齐国。鄣国被姜太公收为附庸国。后姜太公将齐国留封给嫡子,而将鄣国分封给庶子。到了姜虎时,被正式封于鄣国,鄣国被齐国灭亡。姜韅辗转数年,遂定居于武都,于鄣字去邑为章。

2、源出任姓说。

出自任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任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黄帝最小儿子与禺阳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据史籍《左传》记载,任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任姓。在任姓之后,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祝氏这十个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姓养子,遂姓章。

源于满族,出自金、元、明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金史》记载,金国时期,有古老的章罗海西女真章罗部,原居今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南七十公里处一带地区,后其首领章罗·谒兰冬在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三年,公元1216年)为积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贵德),遂率其部迁至青海地区。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章氏,为女真民族较早即采用汉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 Hala,世居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章佳(今辽宁新宾章京河流域)、宜汉阿拉()、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尹氏、车氏、英氏、宁氏等。

满族章齐氏,满语为Jangci Hala,汉义“毡衣”,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满族彰锦氏,亦称张锦氏、张金氏、彰锦氏,满语为Janggin Hala,汉义“将军”,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穆溪(今辽宁新宾木奇镇)、长白山、沈阳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逊尼耀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uniyaote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蒙古族章图哩氏,世居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ngtu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蒙古族章穆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阿荣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ngm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蒙古族彰扎尔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ngjar Hala。后多冠汉姓为张。

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归化城和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尹氏。

源于土家族,出自元、明时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土家族,在宋、元时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两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区。后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际引为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严诏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族皆改为汉姓章氏。

1、改为章仇姓

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皆姓章仇。

2、改为卢姓

隋炀帝对章仇太翼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赐姓卢氏。

3、改为庄姓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庄姓,先祖章姓。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避朱元璋之讳,改章姓为庄姓。

公元前664年,鄣国被齐国灭亡,章姓始散居齐地,西汉初,有秦将章邯、章平兄弟,其后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赣,匈奴单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汉者章尼,东汉时有扬州人章河,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陕西,南及苏、赣。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的后裔,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资料表明,河间(今属河北省)之章姓亦发展迅速,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隋唐之际,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而且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章甫由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徙居真州(今江苏省仪征),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今江苏省镇江),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此际,由于章得象、章惇、章鉴入朝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

章姓人口分布

如今,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武都郡:周惠王十三年(丁巳,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农历7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氏,谓章韅。梁州(今陕西汉中),春秋时期置武都郡,战国时期的楚国改置为梁州郡。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全城郡:即今甘肃生中部地区,郡治即今兰州市。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交点。为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兰州是我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汉朝时期为全城郡,隋朝时期改为兰州治,清朝时期为兰州府治,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设市。

武都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全城堂:以望立堂。

莱山堂:以望立堂。

复生堂:源出宋朝时期的章王容,他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氏遂有“复生”堂号。

一、z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侗、土、仡佬、纳西、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支孙封於鄣,为纪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2、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元章卿孙,蜀人,本姓刘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

3、或为满族姓章佳氏所改(按:章佳,刘庆华《满族姓氏录》引作“彰锦”,改姓“张”)。

4、土族之章姓,则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语“姜加·孔”汉意为“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汉意为姜加村。或以村名为姓,后或取“姜加×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章”(或“张”)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来;现代有章炳麟、章士钊、章乃器。

二、

章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64%。

章姓起源:

1、系自任姓。古章国(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鄣城集)之后。

2、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支庶封国于鄣(在古章国之地),为纪国附庸,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又,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氏。

4、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章氏,系蒙古人。今蒙古族姓。

5、土家族姓。

章姓名人:

章子,战国时齐威王将。

郡望:豫章,河间。

历史名人

章姓古代名人

章邯秦末,名将,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

章要兒南朝(506-570),陳武帝陳霸先皇后

章惇北宋(1035-1105),参知政事,新党重要人物

章学诚清代(1738-1801),史学家

章姓近代名人

章乃器实业家,七君子之一,著名“右派”

章太炎(1869-1936),後易名为炳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

章亞若蔣孝嚴、蔣孝慈生母

章士钊(1881-1973),民国教育家

章伯钧(1895-1969),民主人士,著名“右派”

章宗祥(1879-1962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郡望

武都郡:周惠王十三年(丁巳,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农历7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氏,谓章韅。梁州(今陕西汉中),春秋时期置武都郡,战国时期的楚国改置为梁州郡。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全城郡:即今甘肃生中部地区,郡治即今兰州市。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交点。为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兰州是我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汉朝时期为全城郡,隋朝时期改为兰州治,清朝时期为兰州府治,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设市。

武都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全城堂:以望立堂。

莱山堂:以望立堂。

复生堂:源出宋朝时期的章王容,他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氏遂有“复生”堂号。

一、z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侗、土、仡佬、纳西、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支孙封於鄣,为纪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2、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元章卿孙,蜀人,本姓刘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

3、或为满族姓章佳氏所改(按:章佳,刘庆华《满族姓氏录》引作“彰锦”,改姓“张”)。

4、土族之章姓,则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语“姜加·孔”汉意为“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汉意为姜加村。或以村名为姓,后或取“姜加×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章”(或“张”)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来;现代有章炳麟、章士钊、章乃器。

二、

章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64%。

章姓起源:

1、系自任姓。古章国(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鄣城集)之后。

2、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支庶封国于鄣(在古章国之地),为纪国附庸,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又,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氏。

4、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章氏,系蒙古人。今蒙古族姓。

5、土家族姓。

章姓名人:

章子,战国时齐威王将。

郡望:豫章,河间。

姓氏源流

一、z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侗、土、仡佬、纳西、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支孙封於鄣,为纪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2、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元章卿孙,蜀人,本姓刘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

3、或为满族姓章佳氏所改(按:章佳,刘庆华《满族姓氏录》引作“彰锦”,改姓“张”)。

4、土族之章姓,则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语“姜加·孔”汉意为“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汉意为姜加村。或以村名为姓,后或取“姜加×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章”(或“张”)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来;现代有章炳麟、章士钊、章乃器。

二、

章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64%。

章姓起源:

1、系自任姓。古章国(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鄣城集)之后。

2、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支庶封国于鄣(在古章国之地),为纪国附庸,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又,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氏。

4、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章氏,系蒙古人。今蒙古族姓。

5、土家族姓。

章姓名人:

章子,战国时齐威王将。

郡望:豫章,河间。

堂号

武都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全城堂:以望立堂。

莱山堂:以望立堂。

复生堂:源出宋朝时期的章王容,他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氏遂有“复生”堂号。

一、z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侗、土、仡佬、纳西、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支孙封於鄣,为纪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2、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元章卿孙,蜀人,本姓刘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

3、或为满族姓章佳氏所改(按:章佳,刘庆华《满族姓氏录》引作“彰锦”,改姓“张”)。

4、土族之章姓,则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语“姜加·孔”汉意为“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汉意为姜加村。或以村名为姓,后或取“姜加×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章”(或“张”)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来;现代有章炳麟、章士钊、章乃器。

二、

章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64%。

章姓起源:

1、系自任姓。古章国(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鄣城集)之后。

2、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支庶封国于鄣(在古章国之地),为纪国附庸,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又,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氏。

4、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章氏,系蒙古人。今蒙古族姓。

5、土家族姓。

章姓名人:

章子,战国时齐威王将。

郡望:豫章,河间。

章姓男孩取名

章洪迅章关言章信墨章盛迅章伟恒章礼荣章杰凯章航泽章培踊章良颖章嘉锋章晓柱章远辉章富仁章博兴章振烨章震奎章俊凡章伊维章博瑞章巍程章奇梁章邦园章溪赫章东艺章乐明章弘庆章浙蓄

章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章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章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章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章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章姓女孩取名

章傲秋章艺梦章圣奇章芝文章茵琳章九奚章音苓章洁婉章如雨章慕蕊章雅茜章佳舜章佳梅章琬云章依奕章如玉章娅兰章欣歆章春惠章傲欣章雨芹章美荷章青书章艾茜章山晁章菲瑶章若枫章佩秀

章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章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章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章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章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章的诗人

章炳麟: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采:章采,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之纯孙。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度宗咸淳间知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今录诗十首。

章鉴:隆兴府分宁人,字公秉。以别院省试及第。历任中书舍人、侍左郎官、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度宗咸淳十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二月,元兵逼近临安,托故逃遁。三年召还,罢相。寻坐庇护殿帅韩震事,被逐出京,放归田里。性清约,在朝号宽厚,士大夫目为“满朝欢”。有《杭山集》。

章良能: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章碣: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章得象:(978—1048)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

章孝标: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

章友直:(1006—1062)建州浦城人,字伯益。性自放,不屑应举。族人章得象为相,欲以恩补官,辞之。遍游江淮岭海间,博通经史,精音乐,工篆书。能以篆笔作画,善绘龟蛇。仁宗嘉祐中,诏篆《石经》于太学,授将作监主簿,固辞不就。

章甫:(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承道:章承道,武宁(今属江西)人(《江西诗徵》卷二二)。

章谦亨: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词》辑其词九首。

章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藻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槱:章槱,学者称南塾先生,昌化(今浙江临安西)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官玉山主簿。事见清乾隆《昌化县志》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章至谦:章至谦,号清隐道士(《洞霄诗集》卷七)。

章颍:章莹颖(1990年-2017年6月),女,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于2016年至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客座学习。 

章岘:章岘,字伯瞻,浦城(今属福建)人。岷弟。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官太常博士(《文恭集》卷一四《章岘可太常博士制》)。嘉祐五年(一○六○),以职方员外郎知江阴(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英宗治平中,官提点广南西路刑狱、转运使,迁太常少卿(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七《金石三》)。终金紫光禄大夫(《建宁府志》卷一五)。今录诗七首。

章杰:章杰,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惇孙。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为福建路转运判官。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徙广东路。四年,措置福建路籴买公事。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七年,起为广南东路转运副使(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七○、八三、九○、一一二)。十一年,知江阴军(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二十年,由知衢州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章询:章询,仁宗时以大理寺丞监永州市征(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八)。

章造:章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一日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官清海军节度掌书记,早卒(《元丰类稿》卷四五《永兴尉章佑妻夫人张氏墓志铭》)。

章凯:章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2012-2014年,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中国区代表;2012至今,“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至今,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编委.

章琰:宁国太平人,徙润州,字子美,号立庵。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溧阳尉、镇江通判,所至有治声。拜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寻出任江西安抚使、知江州,以忤丁大全罢官。

章耐轩: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粲:章粲,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采弟。事见《江湖后集》卷一四。今录诗十三首。

章才邵:章才邵,字希古,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元振子。少从杨时学。以父荫补官。历知临贺、辰阳二州,改荆湖北路参议官。晚年与朱熹游。事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六,明嘉靖《建宁府志》卷六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章玄同:武后时人。久视中,张锡为相,请还庐陵王,坐流循州。玄同有流所赠诗,盖亦当时贬谪者。

章楶: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章纶:章纶(1413年—1483年4月28日),字大经,温州乐清(今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代名臣、藏书家。祖先原为乐清北阁吴氏,后出继南阁章氏,遂以章为姓。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礼部仪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在礼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年)辞官回乡。成化十九年(1483年),章纶去世,年七十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追赠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恭毅”。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

章仙岩: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妙懿:章妙懿,度宗时宫人。

章八元:章八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虞贤,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少时喜作诗,偶然在邮亭(旅馆)题诗数行,严维见后甚感惊奇,收为弟子。数年间,诗赋精绝,人称“章才子”。唐大历六年(771年)进士。贞元中调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主簿,后升迁协律郎(掌校正乐律)。有诗集一卷传世。

章公权:章公权,字行之,号仙岩(《自号录》),龙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十二年,为太学正(《景定建康志》卷四五《天庆观记》)。累知连州。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一三有传。

章森:章森,男,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副教授,担任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章翊:(1382—1469)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章江书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丽贞: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斯才: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师古:章师古,光宗绍熙时人(《金石苑》卷二)。

章潜:章潜,长兴(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清同治《长兴县志》卷二○)。

章望之:建州浦城人,字表民。章得象从子。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监杭州茶库,逾年辞疾去。上万言书论时政,不报。兄拱之被诬遭贬,乃历诉于朝,章十余上,卒脱兄冤。覃恩迁太常寺太祝、大理评事。欧阳修、韩绛等荐之,除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及知乌程县,皆不赴,遂以光禄寺丞致仕。宗孟轲言性善,为文辩博,长于议论。著《救性》、《明统》、《礼论》等篇章,有文集。

章崇简:章崇简,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生平不详,尝和张垓诗。

章傪: 章傪,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一五)。

章天与:章天与,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举遗逸,官大理评事。事见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

章少隐:章少隐,名不详。与赵蕃同时。

章縡:(1054—1119)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伯成。章楶子。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元祐三年知三泉县,调知萧山,累迁宗正寺丞。徽宗即位,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奏对称旨,留为开封府推官。迁户部郎中,出任淮南东路提点刑狱、权知扬州兼提举香盐事。会蔡京更钞法,江淮商贾束手无措,至有自杀者,乃上疏言钞法误民,请如约以示信,忤旨降两官。蔡京又诬其弟章綖私铸钱,连坐窜台州。政和元年复故官,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徙京东东路。积官朝奉大夫。

章康:(1168—1246)建宁浦城人,寓居平江,字季思,号雪崖。师事朱熹,隐居不仕,人称聘君。有《雪崖集》。

章岷:建州浦城人,徙居镇江,字伯镇。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两浙转运使、苏州知州等职,皆有政绩。官终光禄卿。性刚介,工诗,范仲淹尝称其诗真可压倒“元白”。

章桂发: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云心: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侁:章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一五)。尝官大理司直、节度判官(《吴兴掌故集》卷五)。

章劼:章劼,宁宗嘉定中曾重修小孤山小孤庙(《永乐大典》卷六七○○)。

章澥:章澥,字仲济(《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浦城(今福建浦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吴郡志》卷二八)。

章炳炎:章炳炎,著名楚剧演员,工小生。身段俊秀,表演细腻、真实,扮儒雅风流人物楚楚动人。代表剧目有《百日缘》、《酒醉花魁》、《吕蒙正赶斋》、《碧玉簪》、《左维明巧断绣鞋案》等。 

章孝参:章孝参,字鲁士,古田(今属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尝官德庆府教授。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二、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章樵:临安昌化人,字升道,号峒麓。章槱弟。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山阳教授、吴县令、常州通判。习知海徼事,尝上书宰相,力陈李全必叛。官终知处州。有《章氏家训》、《补注春秋繁露》等。

章敏德: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章元振:建州崇安人,字时举。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任宁乡、长沙、休宁县令。方腊起事,督兵据险捍御。移知泰宁县,后擢知潮州、肇庆府,皆有治绩。高宗绍兴中迁谏议大夫、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事兼东西路盐事。与秦桧同科登第,及桧当国,甘于远宦,不与往还。

章懋:(1437—1522)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章惠皇后:章惠皇后(984~1036),杨氏,益州郫县人。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养母。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章德益:章德益 江苏吴县人(今江苏苏州),1964年高中毕业后赴新疆,在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劳动。当过宣传队编剧、农场教师等,并开始写诗。

章平:章邯之弟,秦朝将领之一。

章钰:章钰,(1864~1937)近代藏书家、校勘学家。字式之,号茗簃,一字坚孟,号汝玉,别号蛰存、负翁,晚号北池逸老、霜根老人、全贫居士等。藏书室名四当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章衣萍:章衣萍(1902—1947),乳名灶辉,又名洪熙,安徽绩溪人。幼年人蒙堂馆,1908年赴潜阜读书后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毕业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与鲁迅筹办《语丝》月刊,系重要撰稿人。1928年任暨南大学校长秘书兼文学系教授,抗战后任成都大学教授,南社和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著作甚丰,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学术著作、少儿读物、译作和古籍整理等20多部,为现代作家和翻译家。另有同名漫画编辑。

章有湘:章有湘,明末清初著名女诗人,字玉筐,字令仪,号竹(一作橘)隐,华亭(今上海市)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章简中举后授福建罗源知县,后其父抗清殉难。

章简:章简(1846-1907),原名程,字芝眉,又别字道生,金匮(今无锡)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一生未作官。善奕,游于公卿间。通经史,工词赋骈文,有《思误斋诗钞》。

章太炎: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溢:(1314—1369)开国时浙江龙泉人,字三益。王毅弟子。元末集乡兵保乡里,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受,隐匡山。朱元璋克处州,聘之。元至正二十年,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至应天,为浙东按察司佥事。明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后丧母,以毁卒。

章敞:(1376—1437)浙江会稽人,字尚文,号质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与修《永乐大典》。授刑部主事,屡辨冤狱。宣德六年,擢礼部侍郎,两使安南,不受馈赠,得使臣体。正统初纂洪武以来条格,供诸司参酌,吏不得为奸。有《质庵文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