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01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33 2007年 33 2006年 30
1995年 62 1987年 1982年 55
明朝 27 元朝 26 宋朝 60
北宋 99

起源

萧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

出自嬴姓

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

出自子姓

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

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居鲁、宋、楚之间,后子孙多居丰沛。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

汉时随着萧何拜相封侯,其子孙也多有列侯为官者,分封各地,陕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渐有萧氏迁入。

西晋初,已有萧氏因任官南迁,最远到了今广东等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举渡江南迁。萧氏在此次迁徙中,主要定居于江苏和湖北。其中,萧彪后裔萧整举家定居在丹阳附近的南兰陵县。从此兰陵即为萧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

南北朝时期,萧整后人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朝。并且萧姓在刘宋、南陈,以及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萧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南到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北至河南、河北、陕西,都有萧氏族人活动的踪迹。

隋唐两代,萧氏族人依然显赫,既为皇亲,又历代为显宦。除长安外,主要聚居地还有河南和山东等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陈征、陈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征闽,后在当地屯垦,军士便在福建落籍,其中有将佐萧润尔,从此开始了萧氏移居福建的历史。

“安史之乱”和唐末的农民起义,两次引发由北向南的大规模迁徙潮,更多萧氏族人在这两个时期,迁移到了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和福建等地。

从晚唐五代到宋、元的460多年间,萧氏的主要迁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开始,萧姓开始大规模进入四川,成为四川的大姓之一。

自清康熙末年,萧姓族人开始入迁台湾。

兰陵郡:萧氏望出兰陵。历史上有两个兰陵。“北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隋时废此郡。“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历史名人

萧姓古代名人

萧何汉朝,沛县(今属江苏省),政治家

萧望之汉朝,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

萧思话南朝,宋,南兰陵,官拜郢州刺史,先后历十二州

萧道成南朝,齐,南兰陵,齐高帝

萧子显南朝,梁,南兰陵,编《南齐书》

萧衍南朝,梁,南兰陵,梁武帝

萧统南朝,梁,南兰陵,文学家,梁武帝之,辑《文选》三十卷

萧琛南朝,梁,南兰陵,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萧瑀唐朝,南兰陵,开国宰相

萧颖士唐朝,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

萧照宋朝,山西阳城,山水画家

萧良有明朝,汉阳(今湖北省武汉)万历中会试第一,著有《玉堂遗稿》

萧朝贵清朝,广西省武宣东乡太平天国著名领导人之一

萧姓近代名人

萧云从清朝,安徽芜湖,山水画家

郡望

兰陵郡:萧氏望出兰陵。历史上有两个兰陵。“北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隋时废此郡。“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姓氏源流

一、(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堂号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萧姓男孩取名

萧洪迅萧关言萧信墨萧盛迅萧伟恒萧礼荣萧杰凯萧航泽萧培踊萧良颖萧嘉锋萧晓柱萧远辉萧富仁萧博兴萧振烨萧震奎萧俊凡萧伊维萧博瑞萧巍程萧奇梁萧邦园萧溪赫萧东艺萧乐明萧弘庆萧浙蓄

萧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萧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萧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萧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萧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萧姓女孩取名

萧傲秋萧艺梦萧圣奇萧芝文萧茵琳萧九奚萧音苓萧洁婉萧如雨萧慕蕊萧雅茜萧佳舜萧佳梅萧琬云萧依奕萧如玉萧娅兰萧欣歆萧春惠萧傲欣萧雨芹萧美荷萧青书萧艾茜萧山晁萧菲瑶萧若枫萧佩秀

萧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萧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萧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萧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萧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萧的诗人

萧衍: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萧纲: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萧道成: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

萧德藻: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妃:萧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

萧瑟瑟:萧瑟瑟(?—1121年),姓萧,名讳不详,小字瑟瑟,国舅大父房之女,萧瑟瑟在姐妹中排行第二。姐夫为贵族耶律挞葛,妹妹则嫁给副都统耶律余睹。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妃子,封文妃。

萧子显: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梁历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起家太子中舍人,迁国子祭酒,拜侍中,领吏部尚书,出任吴兴太守。博学能文,爱好饮酒,性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大同三年,去世,谥号为骄。 萧子显一生撰写五部历史著作,只有《南齐书》存于世。

萧祜:萧祜,字祐之,兰陵人。以处士征,拜拾遗。元和初,历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观察使。为人闲澹贞退,善鼓琴赋诗,精妙书画,游心林壑,名人高士多与之游。诗二首

萧颖士:萧颖士(717~768年),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2卷。

萧遘:萧遘(gòu)(?-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太原从事、右拾遗、起居舍人、播州司马、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黄巢之乱时,萧遘随唐僖宗入蜀,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黄巢起义平定后进拜司空,封楚国公。光启二年(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田令孜挟持唐僖宗逃往宝鸡,萧遘未及跟随。朱玫主张另立新君,萧遘反对,拒绝草拟文告,被罢为太子太保,退居河中府。光启三年(887年),朱玫之乱平定,宰相孔纬诬陷萧遘从逆,萧遘因此被赐死。

萧楚材:萧楚材,高宗时,为太常博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春,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诏中外行之。先是,议者谓贞观礼节文未备,故命无忌等修之。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所损益多希旨,学者非之。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豫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遂焚《国恤》一篇,由是凶礼遂阙。

萧德言:萧德言(557—654) 南朝陈、隋唐文学家。字文行。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后落籍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朝陈亡,徙关中,后至京师。隋文帝仁寿间授校书郎。唐太宗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时李治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赠太常卿,谥博。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参与编撰《括地志》,著有《萧德言集》30卷。

萧嵩: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兰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孙。萧嵩最初担任洺州参军,后得到连襟陆象先的提拔与宰相姚崇的赏识,累迁至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萧嵩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又任用张守珪等名将,大败吐蕃,被拜为宰相,进封中书令、徐国公。他任相数年,并无治国之能,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后改任尚书右丞相,加太子太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萧嵩致仕,此后在家安享晚年。天宝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萧悫: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萧廷之:廷之本名挺之,字天来,号了真子,福州人。从彭耜游,耜授以金丹大成集。

萧总管: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至忠: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

萧元之:萧元之,字体仁,号鹤皋(《阳春白雪》外集),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与汤中同时。有《鹤皋小稿》,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五。今录诗十九首。

萧庭直: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观音:萧观音(1040年—107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父亲萧惠(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辽代著名女诗人。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也有诗作,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汉宰相张孝杰、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后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1101年(乾统元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萧华:萧华(?-762年),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萧华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宝应元年(762年),因得罪李辅国,被罢为礼部尚书。代宗继位后,宰相元载为讨好李辅国,贬萧华为硖州司马,后萧华病逝于贬所。

萧彦毓:萧彦毓(一作彦育),字虞卿(《周文忠集》卷四二《萧彦育虞卿顷年示诗篇且求次诚斋待制所赠佳句之韵》),号梅坡,西昌(今江西泰和)人(《诚斋集》卷三六《跋萧彦毓梅坡诗集》),家于庐陵(《剑南诗稿》卷五○《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今录诗三首。

萧仿:萧仿,唐懿宗时宰相。大和中,擢进士第。除累给事中。宣宗力治,喜直言,尝以李璲为岭南节度使,遣优工趋出追之,未及璲所而还。后以封敕脱误,法当罚,侍讲学士孔德裕曰:“给事中驳奏,为朝廷论得失,与有事奏事不类,不应罚。诏可。”

萧静:萧静(1919~1966)名吟哦,女,安徽省望江县人。1954年,萧静调到教育战线。先后担任北京市教育局教研员,于1966年8月24日被迫害致死,年仅47岁。

萧允之:萧允之,号竹屋,宋代女词人。

萧泰来: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宋代诗人,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萧灼: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结: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时为祁阳县令。《全唐诗》收其批语4句。

萧项:萧项(生卒年不详),莆田人,唐末,官侍郎。梁受唐禅,开平四年(910),后梁太祖朱全忠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以萧项为册礼史,翁承赞为册礼副史,使闽。末帝时(913——92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莆田第一个登相位的人。《全唐诗》存诗一首。

萧黯: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崱:萧崱,字则山,号大山,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馀)人。泰来兄。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以史馆校勘迁武学博士,进太府丞。有《大山集》,已佚。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六有传。

萧燧: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代理知枢密院。萧燧年老请求归隐,皇上授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归乡养老。绍熙四年(1193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

萧澥:萧澥,字汎之,自号金精山民,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绍定中,隐居金精山。著有《竹外蛩吟稿》,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五。今录诗三十三首。

萧东父:萧东父是一名宋代词人,作品有《齐天乐》。

萧微: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翼:萧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梁元帝的曾孙。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本名世翼。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充使取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翼初作北人南游,一见款密留宿,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既而以术取其书以归。

萧仲才: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仲芮: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注:(1013—1073)临江军新喻人,字岩夫。萧谔从孙。仁宗庆历间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广州,注突围出募海滨壮士与战,破其众,擢知邕州。复擒智高母及二弟,募死士入大理取智高,函首归献。历荆南铃辖、泰州团练副使。熙宁初,知宁州、桂州,罢归道卒。

萧旷:萧旷,明末爱国将领。字逸然,湖北汉阳人。以武举授黎、靖中军都司。当时刘承胤为黎、靖参将,萧旷是其属下。从刘承胤征峒苗有功,历升至副总兵。永历朝升萧旷总兵官都督同知,行黎、靖参将事,守靖州。永历元年秋,武冈陷,刘承胤投降清朝。永历皇帝南奔至靖州,萧旷迎接,非常忠诚恭顺。永历很喜欢他,让他随自己逃往广东。永历走后,萧旷修守具,召士兵,涕泣劝慰,勉以死守。刘承胤率兵至,召旷降。旷大骂,焚其书。俄而清兵大至,兵民惊溃,旷独率内丁十余人登城射之。敌冲郭门入,旷短兵接,巷战。力尽,遂遇害。

萧璩: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固:(1002—1066)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干臣。仁宗天圣间进士。授太常博士,通判虔州。皇祐初擢广西转运使。知侬智高凶狡,预陈一羁縻之策于枢府,不用。后智高果叛,人服其识。历大理寺丞、知开封府,官终集贤殿修撰。

萧曰复:萧曰复,号兰皋。与俞文豹同时。

萧炎丑:萧炎丑,宋遗民。

萧彧:萧彧,字文彧。官少卿。

萧立之: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萧克翁:临江军新喻人。萧燧四世孙。隐居不仕,学行为州里所称。孛朮鲁翀从之学。

萧:萧渼  ,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为奉元人。渼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不凡。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面山者三十年。

萧意:萧意玄宗天宝前人。生平不详。李康成编《玉台后集》曾录其诗。事迹见《初唐诗纪》卷五九。《全唐诗》存诗1首。

萧介父:萧介父,名不详。曾与孙惟信共题《载雪录》(《浩然斋雅谈》卷中)。

萧逵:临江军新喻人,字景伯,一字静庵。萧燧子。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历国子博士、起居舍人、给事中、权礼部尚书,官至太常卿。尝知贡举,于落卷中取真德秀,时称其知人。

萧壎:萧埙,清代医家。字赓六,号慎斋。檇李(今浙江嘉兴)人。

萧贯:临江军新喻人,字贯之。萧谔子。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官大理评事。仁宗即位,进太常丞,历三司盐铁判官、刑部员外郎。出知饶州,迁兵部员外郎。召还,将试知制诰,未及试而卒。平生遇事敢为,不茍合于时好。有文集。

萧仲昺: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国梁: 萧国梁,字挺之,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五年,除校书郎(同上书礼三一之二三)。七年,以著作郎兼太子侍讲(同上书职官七之二九),出知泉州。官终广东转运判官。事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八,《淳熙三山志》卷二九有传。

萧昕:萧昕(702-791),河南人。少补崇文进士。开元十九年,首举博学宏辞,授阳武县主簿。

萧实:萧肃(一一一一~?),字处恭,安福(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萧炳:萧炳,吉水(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有《四声本草》四卷、《本草类略》五卷(《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已佚。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萧元宗:萧元宗,扬州(今属江苏)人。与祖无择同时(《祖龙学文集》卷五)。

萧建:萧建(?-?),东海人,东汉末年徐州地方势力,时为琅邪相,治莒,初不与吕布通,吕布传与书信后,依附吕布,但不久被臧霸所破。

萧照:泽州阳城人。知书善画。钦宗靖康中流入太行山为盗,遇李唐而随从南渡,得唐所授画技。高宗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工画山水、人物。

萧兰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之敏:(1112—1177)江州湖口人,字敏中。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孝宗隆兴元年知建阳县,以邑人陈洙、游酢、陈师锡皆有学行可师,立三贤祠祀之,以风励后学。擢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国子祭酒,官终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

萧烈:萧烈,火星引力所著玄幻小说《逆天邪神》的角色,在天玄大陆抚养云澈长大的爷爷,萧云的亲生爷爷。

萧缜: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宣宗大中时任望江县令。《全唐诗》存诗1首。

萧豳: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汉杰:萧汉杰,南宋末遗民词人。号吟所,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有青原樵唱,不传,今存词4首。

萧敬夫:萧敬夫,号秋屋,永新(今属江西)人。与弟焘夫俱为文天祥客。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起兵谋复其县,兄弟俱死难。有《秋屋稿》,不传。事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跋萧敬夫诗稿》、《宋史》卷四五四《萧焘夫传》。

萧桂林:萧桂林,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淳祐间为广西运判(《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今录诗二首。

萧回: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萧炎:萧炎,字宽夫,号葛坡,三山(今福建福州)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二首。

萧鎡:萧鎡(1393年-1464年),字孟勤,江西泰和县人。宣德二年(1427年),登进士。宣德八年(1433年),授庶吉士。英宗继位后,授翰林院编修,正统三年(1438年),进侍读,之后代替李时勉为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1450年),以老疾辞。后国子监丞鲍相率六馆生连章乞留,明景帝奏准。次年,兼任翰林学士,与侍郎王一宁并入直文渊阁,进入明朝内阁。次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后加太子少师。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恢复帝位,萧鎡被削籍。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成化年间,复官赐祭。

萧执:江西泰和人,字子所。洪武四年举于乡,为国子学录。以亲老乞归,亲没,庐墓侧。邓镇镇压农民起事,兵士扰民,执往责之,镇为禁止,邑人以安。

萧玉:萧玉,天蚕土豆所著异世大陆类玄幻小说《斗破苍穹》  中登场的重要配角之一,主角萧炎的表姐,血缘超过三代。和萧炎总是吵架,但是关键时刻还是站在萧炎这边,后爱上萧炎。斗宗修为,萧炎封帝以后激活斗帝血脉,修为至少斗圣

萧贡:(?—1223)金京兆咸阳人,字真卿。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萧绎:(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萧劳:萧劳 原名禀原,字仲美、重梅,别号萧斋、善忘翁。 原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1896 年生于河南浚县。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山书画社副社长。

萧萐父:1924.1-2008.9.17,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国著名哲学史家,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6年受邀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是现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并以此为基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珞珈中国哲学学派。

萧红: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韶:苏州府常熟人,字凤仪。宣德间诸生。有俊才,尝集药名作《桑寄生传》。有《萧凤仪文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