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58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147 2007年 2006年 157
1995年 103 1987年 136 1982年 205
明朝 元朝 宋朝
北宋 145

起源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

梅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湖北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梅姓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东部、赣闽北部、湖南东北部、云南、贵州大部、广西西端、四川西南、重庆南端、黑龙江东部,分布率大约为0.12%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3.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了大约66%的梅姓人群。在赣闽中部、湖南北部、贵州东部、广西中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部、鲁皖苏交界地区、黑龙江西部、吉林东北、辽宁南端,梅姓在人群中分布率大约在0.08-0.1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5%,居住了大约13%的梅姓人群。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辖地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等。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宣城郡:西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丹阳郡中分出来置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地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

文山州: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胖舸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县等。东汉隶牂牁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地。

北海郡: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今山东昌乐),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

汉中堂:秦朝梅徽避乱迁陕西汉中,子孙发展后建祠称汉中堂。

内江堂:明洪武年间,有梅氏一支迁四川内江,子孙建祠堂称内江堂。

麻城堂:两汉时期,梅观颐偕李氏为避王莽之乱,迁湖北麻城,子孙建祠称麻城堂。

文山堂:以望立堂,亦称盘龙堂、群舸堂、越寓堂、胖舸堂、马关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阳堂。商王朝子姓源出东夷的一支,以北海玄鸟为图腾,封地梅国在青州,地望北海,因建宗祠称北海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宣州堂、宛陵堂。宋人梅尧臣,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著有《宛陵集》,世称宛陵先生。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上蔡堂、郏州堂、龙山堂。北海堂后裔夏壬祖转封汝南侯,其堂号便是汝南堂。

绩学堂:清朝天文学家梅文鼎擅诗文,子孙建祠称绩学堂。

尉仙堂:西汉寿春人梅福,官南昌尉,子孙建祠称尉仙堂。

太公堂:明朝梅士毅避乱迁贵州遵义府,子孙在綦江太公山定居。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33年),子孙在太公山梁家山建立祠堂,称梅家祠堂。

余庆堂:广西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

一、mé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黎、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纣时有梅伯,以国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又引宋濂《梅府君墓志铭》云:“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代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氏。”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2、《姓氏考略》据《三国志·魏志》注云:“南蛮有梅姓。”

3、又据《旧唐书》注云:“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4、黎族之梅姓,分布海南之保亭一带。由王姓“抽签改姓”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黎族》。

5、由清代满族姓梅佳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梅”而得。汉代有梅福,寿县人,南昌尉;宋代有梅尧臣,宣城人,诗人;清代有梅文鼎;当代有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

二、

梅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74%。

梅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时梅伯为纣王所醢,周武王封梅伯玄孙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故城在今安徽亳州南。

2、汉时南蛮有梅姓,见《魏书》。

3、北狄奚酋长有梅姓,见《旧唐书》。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氏。今满族姓。

5、清贵州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

6、土家、彝、蒙古(255、344)、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梅姓名人:

梅鋗,汉时益阳人,长沙王。

郡望:汝南。

三、

梅姓起源:见《直韵》。

历史名人

梅姓古代名人

梅鋗汉朝,越王勾踐後代,漢朝名將,封為「台侯」。

梅尧臣北宋,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梅殷明朝,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靖難之役人物。

梅执礼北宋,浦江通化(今属兰溪梅)抗金民族英雄崇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梅询北宋,宣城官员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

梅之焕明代,麻城诗人、官员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梅月明代,普定卫(今安顺)官员有“梅月双清之谣”之说

梅鼎祚明代,宣城曲作家有《青泥莲花记》、《宛雅》等

梅清清代,宣城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

梅庚清代,宣城画家、诗人有《南雅集》、《知我录》等

梅成清代,宣城大臣、天文数学家官至左都御史

梅文鼎清代,宣城数学家、天文学家著作主要有《平三角举要》等

梅朗中清代,宣城画家有《书带园集》

梅曾亮清代,上元(今南京)官员、古文学家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姓近代名人

梅貽琦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梅志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胡風的夫人。

梅龚彬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梅汝璈中國法學家,二戰公審日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之中國代表法官。

梅贻琦民国,天津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辖地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等。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宣城郡:西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丹阳郡中分出来置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地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

文山州: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胖舸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县等。东汉隶牂牁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地。

北海郡: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今山东昌乐),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

汉中堂:秦朝梅徽避乱迁陕西汉中,子孙发展后建祠称汉中堂。

内江堂:明洪武年间,有梅氏一支迁四川内江,子孙建祠堂称内江堂。

麻城堂:两汉时期,梅观颐偕李氏为避王莽之乱,迁湖北麻城,子孙建祠称麻城堂。

文山堂:以望立堂,亦称盘龙堂、群舸堂、越寓堂、胖舸堂、马关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阳堂。商王朝子姓源出东夷的一支,以北海玄鸟为图腾,封地梅国在青州,地望北海,因建宗祠称北海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宣州堂、宛陵堂。宋人梅尧臣,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著有《宛陵集》,世称宛陵先生。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上蔡堂、郏州堂、龙山堂。北海堂后裔夏壬祖转封汝南侯,其堂号便是汝南堂。

绩学堂:清朝天文学家梅文鼎擅诗文,子孙建祠称绩学堂。

尉仙堂:西汉寿春人梅福,官南昌尉,子孙建祠称尉仙堂。

太公堂:明朝梅士毅避乱迁贵州遵义府,子孙在綦江太公山定居。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33年),子孙在太公山梁家山建立祠堂,称梅家祠堂。

余庆堂:广西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

一、mé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黎、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纣时有梅伯,以国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又引宋濂《梅府君墓志铭》云:“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代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氏。”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2、《姓氏考略》据《三国志·魏志》注云:“南蛮有梅姓。”

3、又据《旧唐书》注云:“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4、黎族之梅姓,分布海南之保亭一带。由王姓“抽签改姓”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黎族》。

5、由清代满族姓梅佳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梅”而得。汉代有梅福,寿县人,南昌尉;宋代有梅尧臣,宣城人,诗人;清代有梅文鼎;当代有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

二、

梅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74%。

梅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时梅伯为纣王所醢,周武王封梅伯玄孙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故城在今安徽亳州南。

2、汉时南蛮有梅姓,见《魏书》。

3、北狄奚酋长有梅姓,见《旧唐书》。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氏。今满族姓。

5、清贵州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

6、土家、彝、蒙古(255、344)、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梅姓名人:

梅鋗,汉时益阳人,长沙王。

郡望:汝南。

三、

梅姓起源:见《直韵》。

姓氏源流

一、mé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黎、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纣时有梅伯,以国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又引宋濂《梅府君墓志铭》云:“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代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氏。”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2、《姓氏考略》据《三国志·魏志》注云:“南蛮有梅姓。”

3、又据《旧唐书》注云:“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4、黎族之梅姓,分布海南之保亭一带。由王姓“抽签改姓”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黎族》。

5、由清代满族姓梅佳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梅”而得。汉代有梅福,寿县人,南昌尉;宋代有梅尧臣,宣城人,诗人;清代有梅文鼎;当代有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

二、

梅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74%。

梅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时梅伯为纣王所醢,周武王封梅伯玄孙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故城在今安徽亳州南。

2、汉时南蛮有梅姓,见《魏书》。

3、北狄奚酋长有梅姓,见《旧唐书》。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氏。今满族姓。

5、清贵州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

6、土家、彝、蒙古(255、344)、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梅姓名人:

梅鋗,汉时益阳人,长沙王。

郡望:汝南。

三、

梅姓起源:见《直韵》。

堂号

汉中堂:秦朝梅徽避乱迁陕西汉中,子孙发展后建祠称汉中堂。

内江堂:明洪武年间,有梅氏一支迁四川内江,子孙建祠堂称内江堂。

麻城堂:两汉时期,梅观颐偕李氏为避王莽之乱,迁湖北麻城,子孙建祠称麻城堂。

文山堂:以望立堂,亦称盘龙堂、群舸堂、越寓堂、胖舸堂、马关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阳堂。商王朝子姓源出东夷的一支,以北海玄鸟为图腾,封地梅国在青州,地望北海,因建宗祠称北海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宣州堂、宛陵堂。宋人梅尧臣,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著有《宛陵集》,世称宛陵先生。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上蔡堂、郏州堂、龙山堂。北海堂后裔夏壬祖转封汝南侯,其堂号便是汝南堂。

绩学堂:清朝天文学家梅文鼎擅诗文,子孙建祠称绩学堂。

尉仙堂:西汉寿春人梅福,官南昌尉,子孙建祠称尉仙堂。

太公堂:明朝梅士毅避乱迁贵州遵义府,子孙在綦江太公山定居。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33年),子孙在太公山梁家山建立祠堂,称梅家祠堂。

余庆堂:广西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

一、mé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黎、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纣时有梅伯,以国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又引宋濂《梅府君墓志铭》云:“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代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氏。”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2、《姓氏考略》据《三国志·魏志》注云:“南蛮有梅姓。”

3、又据《旧唐书》注云:“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4、黎族之梅姓,分布海南之保亭一带。由王姓“抽签改姓”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黎族》。

5、由清代满族姓梅佳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梅”而得。汉代有梅福,寿县人,南昌尉;宋代有梅尧臣,宣城人,诗人;清代有梅文鼎;当代有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

二、

梅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74%。

梅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时梅伯为纣王所醢,周武王封梅伯玄孙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故城在今安徽亳州南。

2、汉时南蛮有梅姓,见《魏书》。

3、北狄奚酋长有梅姓,见《旧唐书》。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氏。今满族姓。

5、清贵州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

6、土家、彝、蒙古(255、344)、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梅姓名人:

梅鋗,汉时益阳人,长沙王。

郡望:汝南。

三、

梅姓起源:见《直韵》。

梅姓男孩取名

梅洪迅梅关言梅信墨梅盛迅梅伟恒梅礼荣梅杰凯梅航泽梅培踊梅良颖梅嘉锋梅晓柱梅远辉梅富仁梅博兴梅振烨梅震奎梅俊凡梅伊维梅博瑞梅巍程梅奇梁梅邦园梅溪赫梅东艺梅乐明梅弘庆梅浙蓄

梅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梅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梅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梅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梅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梅姓女孩取名

梅傲秋梅艺梦梅圣奇梅芝文梅茵琳梅九奚梅音苓梅洁婉梅如雨梅慕蕊梅雅茜梅佳舜梅佳梅梅琬云梅依奕梅如玉梅娅兰梅欣歆梅春惠梅傲欣梅雨芹梅美荷梅青书梅艾茜梅山晁梅菲瑶梅若枫梅佩秀

梅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梅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梅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梅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梅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梅的诗人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询:(964—1041)宋宣州宣城人,字昌言。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真宗时为三司户部判官,屡上书论西北兵事。坐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迁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后历知数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知审官院。以足疾出知许州。

梅挚:成都新繁人,字公仪。仁宗天圣间进士。历通判苏州,有惠政。庆历中擢侍御史,上言论李用和不宜除宣徽使,又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同议政、复百官转对等。后以龙图阁学士知滑州,用州兵代民以修河备。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累迁右谏议大夫,徙江宁府,又徙河中。喜为诗,多警句。有《奏议》。

梅蟠:惠州归善人,字子升。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授迪功郎。好为诗,多才博学,乡人称梅夫子。

梅均:梅均,一名鼎,字叔平,南城(今属江西)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历新昌尉(清乾隆《新昌县志》卷九),知南安军,除江西提刑。事见清同治《建昌府志》卷七。今录诗二首。

梅之焕:(1575—1641)黄州府麻城人,字彬父,号长公、信天居士。梅国祯侄。能骑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迁吏科给事中。崇祯初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有靖边功。清兵入关,奉诏入卫。至京后期,温体仁以旧怨令落职候勘。后得复官,但终不召。

梅坡:梅坡村,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鳌头镇西南部。

梅国淳:梅国淳,字作所,广济(今湖北武穴)人。宋亡,隐居山中,屡聘不起。事见清同治《广济县志》卷八。

梅娇: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梅窗:梅窗,疑非本名,在《回文类聚》中与纡川相次。今录诗八首。

梅时举: 梅时举,字舜臣,号水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弱冠举于乡。尝流寓东莞,与赵必?为友。著《通鉴新议》,已佚。清康熙《永嘉县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梅顺淑: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梅癯兵:梅癯兵,度宗咸淳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事见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三。

梅应发:梅应发,字定夫,广德(今属安徽)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庆元府教授。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知福州。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为宗学博士。官至直宝章阁、太府卿。入元不仕,卒年七十八。有《宝章阁馀稿》三十二卷。今存《艮斋馀稿》残本。事见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四、三八、五七。

梅州民:梅州民,度宗咸淳间蒲寿宬知梅州时,曾有诗颂其清廉。事见《万姓统谱》卷一三。

梅鼎祚:(1553—1619)明宁国府宣城人,字禹金。梅守德子。诸生。诗文博雅。以不得志于科场,弃举子业。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于其中。诗宗法李、何。精音律,有传奇《玉合记》、《长命缕》、杂剧《昆仑奴》,好用典故骈语。另编纂《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又有《梅禹金集》等。

梅花落:《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梅冷生: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字冷生,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堂。博学,善诗文。

梅曾亮:(1786—1856)江苏上元人,字伯言。道光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师事桐城派姚鼐,专力古文,居京师二十余年,有盛名。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