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8 2018年 18 2014年 20
2013年 16 2007年 19 2006年 17
1995年 13 1987年 16 1982年 9
明朝 20 元朝 17 宋朝 19
北宋 147

起源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林姓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泉州林姓第二多。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主要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西汉宣帝时,林遵为博士,官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济南,为济南望族,其后裔以此为堂号。

西河堂:东周时,林氏三十六世林皋,为赵国丞相,因避赵五祸,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为当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为堂号。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一、lín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晋安世谱”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姓氏考略》引《路史》亦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郑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以字为氏”之列。又云:“(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3、《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称之。”

4、又据《魏书·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5、又据《开元录》云:“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建州”,当在福建:且疑“蛇”,当即后世之“畲”族。

6、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

7、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林”。春秋时鲁有林放;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宋代有林逋,钱塘人;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二、

林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3、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

4、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

5、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

6、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

7、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

8、清高丽人姓。今朝鲜族姓。

9、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

10、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

11、京、壮、侗、彝、土、台湾土著、土家、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时鲁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

三、

综合:

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台湾宜兰人。或系林、吴两单姓合成。

历史名人

林姓古代名人

林放春秋时期鲁国,鲁国太傅

林披733年-802年,福建莆田,官至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

林慎思844年-880年,福建 长乐,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林环1375年-1415年,福建莆田,有《絅斋集》。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海阳县(今潮安区) 明嘉靖壬辰科状元

林兆恩1517-1598,福建 莆田,思想家、三一教创始人

林摯漢朝,開國功臣,封平棘侯。

林默娘華人世界著名海神,天上聖母,俗稱媽祖。

林仁肇五代,南唐大將。

林士弘隋朝,楚國皇帝。

林杰唐朝,诗人。

林逋北宋,詩人。

林升南宋,诗人。

林鸿明朝,诗人。

林偕春明朝,進士。

林清清朝,天理教起義教徒。

林泰曾清朝,北洋水师将领,镇远号管带(舰长),甲午海战中自杀殉国。

林永昇清朝,北洋水师将领,经远号管带(舰长),甲午海战中战死殉国。

林履中清朝,北洋水师将领,扬威号管带(舰长),甲午海战中战死殉国。

林国祥清朝,广东水师将领,广乙号管带(舰长),接替方伯谦任济远号管带(舰长)。

林颖启清朝,北洋水师将领和中华民国早期海军将领,威远号管带(舰长)、海天号舰长。

林旭晚清,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召棠清朝,九牧葦公(唐九牧長房林葦)後裔,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末科狀元。

林姓近代名人

林则徐1785年-1850年,福建侯官,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纾1852年-1924年,福建 闽县,文学家、翻译家

林砺儒1889年-1977年,广东信宜 教育家

林祥谦1892年-1923年,福建闽侯县 “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

林语堂1895年-1976年,福建平和 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林育南1898年-1931年,湖北黄冈 ,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

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闽县,建筑师、诗人

林彪1907年-1971年,湖北,黄冈,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林凤祥清朝,太平天國名將,太平军北伐指挥官,靖胡侯。

林启容清朝,太平天国名将。

林爽文清朝,臺灣林爽文事件發動人。

林献堂清朝,臺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起人。

林少猫清朝,抗日三猛(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之一。

林谋盛新加坡日占时期抗日英雄,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军衔。

林文庆新加坡及中国推动社会及教育改革的医师。

郡望

主要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西汉宣帝时,林遵为博士,官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济南,为济南望族,其后裔以此为堂号。

西河堂:东周时,林氏三十六世林皋,为赵国丞相,因避赵五祸,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为当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为堂号。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一、lín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晋安世谱”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姓氏考略》引《路史》亦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郑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以字为氏”之列。又云:“(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3、《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称之。”

4、又据《魏书·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5、又据《开元录》云:“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建州”,当在福建:且疑“蛇”,当即后世之“畲”族。

6、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

7、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林”。春秋时鲁有林放;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宋代有林逋,钱塘人;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二、

林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3、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

4、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

5、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

6、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

7、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

8、清高丽人姓。今朝鲜族姓。

9、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

10、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

11、京、壮、侗、彝、土、台湾土著、土家、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时鲁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

三、

综合:

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台湾宜兰人。或系林、吴两单姓合成。

姓氏源流

一、lín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晋安世谱”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姓氏考略》引《路史》亦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郑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以字为氏”之列。又云:“(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3、《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称之。”

4、又据《魏书·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5、又据《开元录》云:“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建州”,当在福建:且疑“蛇”,当即后世之“畲”族。

6、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

7、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林”。春秋时鲁有林放;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宋代有林逋,钱塘人;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二、

林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3、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

4、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

5、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

6、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

7、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

8、清高丽人姓。今朝鲜族姓。

9、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

10、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

11、京、壮、侗、彝、土、台湾土著、土家、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时鲁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

三、

综合:

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台湾宜兰人。或系林、吴两单姓合成。

堂号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西汉宣帝时,林遵为博士,官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济南,为济南望族,其后裔以此为堂号。

西河堂:东周时,林氏三十六世林皋,为赵国丞相,因避赵五祸,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为当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为堂号。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一、lín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晋安世谱”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姓氏考略》引《路史》亦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郑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以字为氏”之列。又云:“(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3、《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称之。”

4、又据《魏书·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5、又据《开元录》云:“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建州”,当在福建:且疑“蛇”,当即后世之“畲”族。

6、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

7、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林”。春秋时鲁有林放;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宋代有林逋,钱塘人;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二、

林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3、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

4、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

5、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

6、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

7、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

8、清高丽人姓。今朝鲜族姓。

9、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

10、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

11、京、壮、侗、彝、土、台湾土著、土家、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时鲁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

三、

综合:

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台湾宜兰人。或系林、吴两单姓合成。

林姓男孩取名

林洪迅林关言林信墨林盛迅林伟恒林礼荣林杰凯林航泽林培踊林良颖林嘉锋林晓柱林远辉林富仁林博兴林振烨林震奎林俊凡林伊维林博瑞林巍程林奇梁林邦园林溪赫林东艺林乐明林弘庆林浙蓄

林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林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林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林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林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林姓女孩取名

林傲秋林艺梦林圣奇林芝文林茵琳林九奚林音苓林洁婉林如雨林慕蕊林雅茜林佳舜林佳梅林琬云林依奕林如玉林娅兰林欣歆林春惠林傲欣林雨芹林美荷林青书林艾茜林山晁林菲瑶林若枫林佩秀

林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林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林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林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林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林的诗人

林则徐: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林杰: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升: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林伯渠:1885─1960 原名林祖涵,字伯渠。号邃园。湖南临澧人。1904年入日本东京弘文学校学习。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为反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日学生规则罢课回国。曾在长沙创办振楚学堂。1907年到吉林任劝学总所兼宣讲所会办。1911年回湖南,在新军和巡防营从事兵运工作,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1913年任讨伐袁世凯军的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遭袁世凯通缉,逃亡日本。不久回。1916年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部参议、湖南督军署秘书、湖南省财政厅长等。1919年冬到上海、广州,创办《革新评论》,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经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1927年3月出席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任军委秘书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等。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研究院和特别班学习。1930年毕业后到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1932年

林翰:林翰,男,汉族,国籍中国,是国家二级演员,主要作品《富爸穷爸》。

林同:(?—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林外: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林景熙: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林曾:林曾,字伯元,号梅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浩然斋雅谈》卷中)。今录诗二首。

林昉

林方:林方,字梅边(影印《诗渊》册三页二○八一)。

林嗣环: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林东:林东,仙游(今属福建)人。第进士。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受族人林一飞嗾,上书论进退大臣当以礼,回护秦桧,责英州编管。事见《宋史翼》卷四○《林一飞传》。

林宽:林宽,唐朝诗人,(约公元八七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侯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与许棠李频同时,生平事迹亦均不详。宽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林文:林文(1887—1911),号时爽,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随黄兴参加广州起义,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某:林某,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夔州(《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一)。

林积:(1021—1091)宋南剑州尤溪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循州判官。迁知六合县,开陂塘三十六。历官至淮南转运使。性廉谨方严,居官有治绩,才行为王安石所称,然终以鲠挺不得进用。

林氏:生卒年不详。济南(今属山东)人,隰城丞薛元暧妻,玄宗时人。有母仪美德,亲自训导子侄,后皆以文学知名,时人颇称誉之。林氏博涉五经,善属文能诗。所作篇章颇为时人所讽咏。事迹散见新、旧《唐书·薛播传》、《唐诗纪事》卷七八。《全唐诗》存诗1首。

林迪:兴化军莆田人,字吉夫。哲宗绍圣元年进士。为福州左司理,差知龙溪县,平易近民,有循吏风,县人诸台府请留之,因任九年。蔡京尝欲与之交,为所拒,操行甚为乡人所推重。著有诗文百余卷。

林通:贺州富川人,字达夫。仁宗时为御史,后弃官归。工诗,隐于豹山,邑人名其山曰隐山,岩曰潜德。

林乔:林乔,改名天同,字景郑,泉州(今属福建)人。初游京庠,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因预宗学与太学鬨,押往信州听读。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以上书补保义郎。生平无行,屡被黜。度宗咸淳末卒。事见《癸辛杂识》别集上。

林表民: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林之奇:(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

林鸿: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林滋:林滋,字后象,闽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登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諴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林伯成:林伯成,字知万,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武举进士。宁宗庆元中为閤门舍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七)。嘉泰四年(一二○四)充贺金国正旦副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八)。历知高邮军、真州(《淳熙三山志》卷三○)、桂阳军(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

林宪:林宪,男,1977年9月生,温岭市温峤镇人,1996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

林光朝:(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林季仲:林季仲[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喜为诗,语佳而意新。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郎。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句践事争之,大忤桧,辽罢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阁奉嗣。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林自然:林自然,字回阳,临江(今四川忠县)人。方士。度宗咸淳间曾为朝士杨文仲治赘。事见《闲居录》。

林伯元:林伯元,理宗景定间乐清(今浙江乐清)人(《东瓯诗存》卷九)。

林希逸: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林披: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今福建长汀)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传说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采:林采,字伯玉,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大声孙。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知遂昌县(清康熙《遂昌县志》卷五)。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湘阴(《周文忠集》卷一八七)。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除监察御史。嘉泰元年(一二○一),行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五)。二年,权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四年,出知太平州,改知绍兴府。开禧三年(一二○七),知平江府。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由知贵州任罢(同上书职官七四之四六)。今录诗四首。

林庚:林庚,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知江阴军(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

林鲁:林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八)。

林鼐:(1144—1192)宋台州、黄岩人,字伯和,一字元秀。孝宗乾道八年进士。为奉化县簿,改定海县丞,知侯官县。所至守己爱民,不以声色徇上官。与弟林鼎同为朱熹门人。

林亦之:(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林放:林放(一○五五~一一○九),字达本,仙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中将赴试礼部,以亲死不果,隐居东山。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五。著有诗千首,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一二一,《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林尚仁:宋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有《端隐吟稿》。

林石:(1004—1101)宋温州瑞安人,字介夫。从管师常受《春秋》。父丧,庐墓三年。母一百十九岁卒,石年九十余,白首执丧,不逾礼节。时新学盛行,石独以《春秋》教授乡里,学者称塘奥先生。有《三游集》。

林东愚:林东愚,平阳(今属浙江)人(《东瓯诗存》卷三)。

林肇:林肇,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以屯田员外郎知吴江县。事见《湖州府志》卷一九。

林用中:福州古田人,字择之,号东屏,一号草堂。始学于林光朝,后赴建安从朱熹学。熹尝称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谓为畏友。终身不求仕进。有《草堂集》。

林锡翁:林锡翁,字君用,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影印《诗渊》册三页一五八三)。今录诗六首。

林经德:林经德,字伯大(《闽诗录》丙集卷一四),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知邵武军。事见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五。

林谷:林谷,著名记者,曾经在新华社作出卓越贡献。

林一龙:温州永嘉人,字景云,人称石室先生。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累官秘书郎、崇政殿说书,终史馆检阅。性直谏,乐道人善。工古文。有《石室文集》。

林正大:林正大(约1200年前后在世),宋代词人。字敬之,号随庵,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前后在世。开禧中(1206年)为严州学官。其好以前人诗文,檃栝其意,制为杂曲,因此被称为宋代最为“专业”的檃栝词人。传世作品有《风雅遗音》二卷,共计四十一首词。

林藻:林藻,生卒不详,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难辨真伪。

林淳:林淳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太冲,三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工词,有定斋诗余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林栗:福州福清人,字黄中。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以荐为太学正,守太常博士。孝宗淳熙十五年,累擢兵部侍郎。朱熹为兵部郎官,栗与之论学不合,遂攻击朱熹本无学术,妄自尊大。因太常博士叶适上封事辩之,侍御史胡晋臣劾栗,出知泉州,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林桂龙:林桂龙,三山(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丁大全溺死藤州,有诗相嘲(《浩然斋雅谈》卷中)。今录诗三首。

林逋山: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林顺德:林顺德,度宗时宫人。

林桷:林桷,字子长,长乐人。淳熙初,为姑塾教授,为太守杨愿作《姑塾志》五卷。

林光宗: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仲虎:德州宁德人,字景瞻,号定窗。林仲麟弟。宁宗庆元二年中武进士。开禧二年,副李壁使金,以风节著称。官终广州观察使。能属文,尤长于诗。有《百将传》、《出疆唱酬集》。

林起鳌:林起鳌,字孟连,平阳(今属浙江)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度宗咸淳中知仁和县。恭帝德祐间知南剑州。事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三五。

林岊:林岊,字仲山,号苍林子,福州沙堤人,林慎思十二世孙。少颖悟勤奋好学。六岁诵诗书,八岁通九经,九岁赴京,中奇童科。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解元。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进士。两应宏词。京镗丞相以其连中三大科,特授福州睦宗院教授。宝庆三年(1227),知汀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在汀州创书院二所,与六邑士讲订诗书,邑学皆有祠祀之。后改知漳州,再知邕州,奏准桂、越接壤互市通商、抚边安民。荐谢升卿至安南。林岊以奇童科显,连中三大科,官至太常少卿。德足以善政化民,才足以理烦治剧。著有《毛诗讲义》传世。

林云:林云,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以迪功郎为仙游县尉,知宁化县。事见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林斗南:林斗南,乐清(今属浙江)人。《宋诗拾遗》置其人于宁宗嘉定时人之间,姑从之。

林景怡:林景怡,字德和,号晓山,平阳(今属浙江)人。景熙兄。度宗咸淳初主本县学。事见《天地间集》、民国《平阳县志》卷三五。

林杞:宋南安人,字卿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康、雅、泰、淄四州。在泰州时,修筑海埭,复良田数千顷,使者上课,为淮南第一。卒年九十。

林頵: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景英:林景英,字德芳,号隐山。平阳(今属浙江)人。景熙弟。事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三五。今录诗七首。

林仰:福州长溪人,字少瞻。林岂子。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初官宜春县尉,累迁监登闻鼓院。嗜学似其父,工诗文。官终朝奉郎。

林元卿:林元卿,字廷辅,平阳(今属浙江)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武科进士。累知南恩州,迁知泉州府。事见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三。

林衢:林衢,长乐(今属福建)人(《宋诗纪事》卷八二)。

林仲嘉: 福州福清人。以诗名于世,与郑侠、王伯起、林抟等为师友,与同里林子充并称古屯二贤。尝游京洛。有诗集。

林亮功:林亮功,字怀老,平阳(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曾知莆田县。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林元晋:林元晋,理宗淳祐二年(一二四二)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陈垲幕僚。事见《宝庆四明志》卷三。

林宗放:宁国府宣城人,字问礼。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州学旧刊《三谏集录》,载章惇奸状,惇之孙时为郡守,欲毁其板,宗放执不与。调太平州,四方学徒至者数百人。改知兰溪县,摧折豪强,奸吏屏气。以荐授广州通判,请祠禄归。

林俛:林俛,莆田(今属福建)从事。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神宗元丰初知惠州(清乾隆《莆田县志》卷一二、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又尝知连州(清同治《连州志》卷五)。今录诗二首。

林杜娘:林杜娘,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彤管遗编后集》卷一一)。

林辕: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溥:林溥,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清康熙《鄞县志》卷一○)。淳祐三年(一二四三)为建康府观察推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四)。

林元仲:林元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兴化军(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二)。

林应隆: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式之:福州福清人,字子敬。受业林希逸之门。官通直郎、通判潮州军州事,以廉吏称。

林革:林 革,男,汉族,1969年6月生,浙江杭州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林夔孙:南宋经师。字子武,号蒙谷。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朱熹门人。庆元党案起,仍不变初志,从熹讲论不辍。后为县尉。曾将朱熹口授讲义宣讲于白鹿洞书院。著有《尚书本义》、《中庸章句》等。

林宗臣:漳州龙溪人,字实夫。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官主簿。受业于高登之门,尝见陈淳而心异之,授以《近思录》,启以儒学大业,后淳卒为儒宗。

林实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嵩: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飞),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年)。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有大志,懿宗李漼的咸通(860—873年)中,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西脉,后名草堂山)筑草堂(茅屋)刻苦自学。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年),历尽艰险赴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以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举考中进士科,成为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223年间,今福州、宁德两市仅中36名进士(见《三山志·科名》)之一,也是继“开闽进士第一人”的薛令之后最负盛名的及第者。

林票:林票,观珠镇委书记。

林叔弓: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小山: 林小山,新兴(今属广东)人(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二)。

林焞:林焞,临安(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知开化县(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三)。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林石涧:林昉,字景初,号石田,粤(今广东)人。曾为释英《句云集》作序。宋亡不仕。与汪元量有交(《湖山类稿》卷一《客感和林石田》、卷四《答林石田见访有诗相劳》)。有《石田别稿》,已佚。今录诗十六首。

林人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兴宗:林兴宗(?~一二五六),字景复,自号全璧,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补官,调泉州节度推官。理宗绍定初授楚州法曹,知淮安县。四年(一二三一)被李全乱军裹胁北去,流落山东十馀年。淳祐中复官,通判海州,迁知南恩州。宝祐中知韶州。四年卒。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七《林韶州墓志铭》。

林龙远: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陶:林陶,宁宗庆元间为梅州教授(《周文忠集》卷五八《梅州重修学记》)。今录诗三首。

林仲雨:林仲雨,曾与林亦之唱和(《网山集》卷一)。

林景清:连江人,有《竹窗小槁》。

林棐:林棐(一一八○~一二四二),字功甫,平阳(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十三年,为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七)。理宗绍定初知丽水县(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三)。四年(一二三一),知广德军(光绪《广德州志》卷三一)。淳祐二年卒,年六十三(《东瓯金石志》卷八《林棐墓碣》)。今录诗二首。

林伯春:林伯春,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伯山弟。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

林绪:宋兴化军莆田人。五代末,杜门避世,慕严光、陶潜之为人,无意功名。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州郡以绪应举,特授将仕郎、本军教授。

林概:字端甫,福清人,高之子也。景祐进士,试礼部第一,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后官至集贤校理,卒。所著有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子旦。旦,字次中,嘉祐进士。熙宁中,由著作佐郎,历监察御史里行,甫五月,以论李定事罢。久之,乃起签书淮南判官。元祐初,复拜殿中侍御史,甫莅职,即疏论:蔡确、章惇既去,其余党常怀丑正恶直之心,愿留宸虑,以折邪谋”。又论“吕惠卿、邓绾虽贬斥,未足尽其罪,乞投散地,以谢天下。”旦在台,多所弹纠,悉协公论。出为淮南转运使。子肤,亦有名,坐元符上书,陷党籍。

林伯镇:伯镇,南渡后人。参凤栖梧按语。

林东屿:林东屿,平阳(今属浙江)人(《宋诗拾遗》卷一○)。

林士表:林士表,南宋中叶曾应礼部试(《吹剑录》)。

林干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璧:林璧,字无逸,与戴复古同邑,并为戴诗集题诗。事见《石屏诗集》前序。

林羲:宋平江府吴兴人,字景思,号雪巢。孝宗乾道间中特科,监南岳庙。工诗,参政贺子忱爱其才,以孙女妻之,因寓居天台。有《雪巢小集》。

林珝: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全唐诗》收《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二七四。安养,属襄州,天宝元年改临汉。

林汉宗:林汉宗,1938年生,福建泉州人。别署雪晴庐,庭中有手植茶花数十株,清香徐来,沁心悦目。汉宗幼爱庭训,留心翰墨,寒暑临池不辍。以唐楷为法,魏碑为骨,晋字为神,上溯秦篆汉简,下涉百家诸体,虽规范前辈,亦能格外运奇,故书作潇洒俊逸,神高韵远。真、草、隶、篆四体皆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泉州书坛泰斗之一,与丁明镜(首任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林坚璋(颖之)、王乃钦、陈敦三等80年代初共创泉州书法家协会。其书硬挺峻刻、流美刚健、笔法精熟、结字秀美、脉络通贯、气息纯正、为吾乡后学所推崇!十多年前,用颜楷写泉州天后宫大殿楹联,

林泉生:林泉生,姓名未详。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林渭夫:林渭夫,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进士(《八闽通志》卷五○),景德四年(一○○七)浈阳从事,后知英州(清同治《广东通志》卷二○五)。

林自知:林观过,字自知,号退斋,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理宗端平间知新昌。累官分差粮料院(《淳熙三山志》卷三一)。今录诗三首。

林伯材:林伯材,莆田(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为连江尉(《淳熙三山志》卷三五)。

林泳:林泳,字太渊,自号艮斋,又号弓寮,南宋福建福清人。按《图绘宝鉴》作兴化人。希逸长子。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能诗,工书,善画墨竹。事迹见于《福州府志》、《宋诗纪事》、《书史会要》。

林季谦: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诚仲: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嗣复:林嗣复,字延叔,长乐(今属福建)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官太常博士。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六。

林大中:(1131—1208)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光宗时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历知宁国府、赣州。宁宗即位,为给事中。因不交韩侂胄,与之结怨。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赖其利。后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试吏部尚书,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有文集。

林歆: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楚翘:林楚翘(生卒年里不详),词人。《全唐诗》卷八九九录作唐五代人,刘毓盘《词史》疑为五代诗人林楚才之兄弟行辈,然无确据。存词一首,载于《尊前集》。

林致诚:林致诚,福清(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间知惠安县(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九三)。今录诗四首。

林坰:宋福州罗源人。真宗朝特奏名。时宫中寝殿侧有古桧,秀茂不群,题咏者甚多,唯坰所作唐律称旨,赐号南华翁,诗名由此大显。有《南华集》。

林横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稹:林稹,(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二作林稙,《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谓《江苏志》误作林稙),号丹山(《宋诗纪事》卷七四),长洲人(今江苏苏州)人。茂失子。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林琨:生卒年不详。三原(今属陜西)人。定平丞林希丘之子。历任司驾员外、知制诰、膳部、司封、左司三司郎中、谏议大夫,封中都男。德宗贞元前后在世。其子林宝,撰有《元和姓纂》10卷。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与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林璠:生卒年不详。三原(今属陜西)人。《元和姓纂》作者林宝之从父。官京兆法曹。德宗贞元前后在世。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林师蒧:(1140—1214)宋台州临海人,字咏道,号竹村居士。博雅好古,购求古帖秘文,断刻坠简,积千余卷,校雠考订忘日夜。名流如王厚之、桑世昌,皆与之交。尝辑唐以前天台题咏为《天台前集》。

林逋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霆龙:林霆(一作雷)龙,字伯雨,仙游(今属福建)人。度宗咸淳间领乡荐。通判兴化军。有《春山集》,已佚。事见《闽诗录》丙集卷一五。

林若存:林若存(一二四三~?)(生年据《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我七君六旬”推算),与熊鉌有交。今录诗四首。

林梦英:抚州临川人,字叔虎,一字子应,人称山房先生。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衡州法曹,所至整饬严明。知武陵县,修学宫,教士子。为靖州通判,平定南方少数民族。除知武冈军,未赴,退居城西金石台,建楼藏书,读书其间。后官秘书丞,奉祠归,年逾八十,犹读书不辍。

林大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拱中: 林拱中,古田(今福建古田东北)人(《虎丘山志》卷八)。今录诗二首。

林访:林访,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为永州法曹参军(清康熙《永州府志》卷七)。今录诗二首。

林次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芘:林芘,字英伯,瑞安(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官洪州教授。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东瓯诗存》卷一。今录诗二首。

林宾旸:林宾旸,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三)。今录诗二首。

林石田: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洪:林洪,字梦屏,宋代莆田(今属福建)人,著名词人,著《宫词百首》,或描述宫中琐事,或称颂太平盛世。

林徽因: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 

林章:福建福清人,本名春元,字初文。万历元年举人。尝从戚继光于蓟镇,后侨居南京,坐事系狱。后旅居北京,以上书言事得罪,暴死狱中。有《林初文诗选》。

林敏:林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林弼:林弼,(约公元一三六o年前后在世)一名唐臣,字元凯,龙溪人。元至正戊子年(至正八年,1348)进士,先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后任登州(今山东烟台牟平)知府。

林春泽:(1480—1583)明福建侯官人,字德敷。正德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司藏失盗,谪宁州同知。官至程番知府。有《人瑞翁集》。

林大辂:明福建莆田人,字以乘。正德九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以谏武宗南巡被杖,谪判彝陵州。世宗立,复故官,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有《愧暗集》。

林应亮:福建侯官人,字熙载,一作载熙。林春泽子。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有《少峰草堂诗集》。

林环:( 约1376—约1415)明福建莆田人,字崇璧。永乐四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从成祖至北平卒。有《絅斋集》。

林世璧:福建闽县人,字天瑞。高才傲世,醉后挥洒,千言立就。后游山失足坠崖死,年三十六。有《彤云集》。

林光宇:字子真,闽人。

林温:字伯恭,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进士,官秦府纪善。书工行草,酷似黄庭坚。著栗斋集,宋景濂为之序。《大观录》

林尧俞:福建莆田人,字咨伯。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以屡忤魏忠贤等,党祸起,引疾归。

林修竹:林修竹(1884—1948) 字茂泉。掖县(今莱州市)东南隅村人。实业教育家。

林恭祖:林恭祖,生于1927年,福建仙游人,现居台湾,为台湾大学文学士、美国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1986年获中山文艺创作奖。

林亨泰:林亨泰, 一九二四年生,台湾彰化人。一九五〇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毕业。“跨越语言的一代”诗人、诗评论家,笠诗社发起人之一,首任主编。著有诗集《长的咽喉》《爪痕集》等, 曾获第八届国家文艺奖。

林泠:林泠,1938-,本名胡云裳,广东省开平县人。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博士, 现任职美国化学界, 主持药物合成研究。 林泠早期的诗风婉约优美, 感情真挚深刻, 体裁秀丽自然,是台湾诗坛上一位重要而又独特的女诗人。

林希:(约1035—约1101)宋福州福清人,字子中,号醒老。林概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中,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惧而辞行,责监杭州楼店务。哲宗亲政,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时尽黜元祐群臣,密预其议,起草贬斥司马光等数十人诏令。绍圣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罢知毫州,徙太原府。徽宗立,移大名府等地。卒谥文节。有《两朝宝训》。

林莽:林莽,男,著名诗人,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河北徐水人,1949年11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一中学,1969年赴河北安新县插队务农。1975年后历任北京第八十七中中学教师,北京经济学院教务处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副主任,诗刊社副主任,副编审。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等。

林觉民: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林雪: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林耀德:林耀德(1962.2.27-1996.1.8),本名林耀德,台湾作家,原籍福建厦门,生于台北,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有诗、散文、小说、评论等多种著作,代表作有《恶地形》(1988年,台北:希代)、《大东区》(1995年,台北:联合文学)等。

林童:林童  ,汉族,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1994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从教至今。

林子:林子,女,汉族,浙江温州市人,中国影视演员。其主要作品有电影《母爱之双鱼》,电视剧《大旗英雄传》等。

林朝崧: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豪:林豪,男,汉族,福建闽侯人,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二级高级检察官。

林思进:林思进(1874-1953年),男,汉族,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晚清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华阳县中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通志馆总纂。1949年后任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会代表、川西行署参事。1952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中国文学概要》、《华阳县志》(编纂)、《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吴游录》等书。 

林庚白: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林散之: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

林彪: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林古度: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与曹学佺、王士桢友好。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晚年穷困,双目失明,享寿八十七而卒。

林正:平阳人,字浩渊,号一斋。精通《易》、《诗》。宋亡不仕,隐居五峰山。有《渔隐集》。

林玉衡:林玉衡,字似荆,前明举人林章(字初文)女,诗人林古度之妹,归倪方伯之孙廷相。其父明时,曾为抗倭名将戚继光帐下幕僚,为人正直,后因上书朝廷言政事得祸,死于监狱。玉衡七岁即能诗。其父建小楼落成,值雪后月出,楼前梅花盛开,命之吟,玉衡应声赋云:“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夜半忽登楼上望,不知何处是瑶京。”长老传诵,皆为惊叹。 出自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第四。

林垠:福州府闽县人,字天宇。嘉靖间举人。官桂阳知州,仕终户部员外郎。工诗。有《野桥集》、《世牧堂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