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24 2018年 24 2014年 27
2013年 24 2007年 24 2006年 23
1995年 23 1987年 22 1982年 35
明朝 37 元朝 37 宋朝 16
北宋 118

起源

宋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

“宋”汉字演变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

到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绝大部分。

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姬宋,字子公,又称公子宋,为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

3、源于改姓而来:

1)韩姓改宋姓,为过继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辈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阳。南宋时期,韩显卿入粤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锦山。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山东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线世系成武郜鼎赵宋。山东成武县郜鼎部分宋氏为赵氏改姓,该族尊宋·靖王次子赵昶为其一世祖,且已经流散至各地,留在当地的人数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灭。因怕元兵追杀,赵氏一族中赵昶与其兄赵旭自临安逃至山东禹城,后赵旭隐迹禹城,赵昶逃至山东成武并改为宋姓融入当地宋氏,隐迹郜鼎。

3)少数民族改宋姓,主要有:

①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今湖南沅陵邵阳、怀化一带土家族)有取汉姓为宋氏者。

②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党项族中有汉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

③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儿,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将领、地方官吏纷纷归降于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别赐予汉姓,其后裔子孙的绝大多数沿袭汉姓。

④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宋嘉氏,亦称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满语为Sunggiya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长白山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宋氏、嵩氏、苏氏等。

当代,宋姓大约有1120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二位。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山西、吉林、湖南、安徽,这八省又集中了34%的宋姓人口。中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黑吉辽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当代,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宋姓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7%-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35%-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占当地人口比例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47%,其中占当地人口比例不足0.1%的地区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8%。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一、sò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绍商,武庚与管、蔡作乱,成王诛之立纣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以备三恪,都商邱。”《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则云:“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与郑说大同而小异。

2、《姓氏考略》据《五代史》注云:“辰州蛮酋有宋姓,宋邺是也。”唐代辰州,约辖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之地。

3、《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载:“明赐元人姓名:伯奇特穆尔曰宋一诚。”则此当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丽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原籍无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贵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归流,登记造册,有名“松陆”者,松、宋音近,遂以宋为姓。战国时楚有宋玉,据传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问,诗人;宋代有宋慈,建阳人,法医;明代有宋濂、宋应星;清代有宋景诗。

二、

宋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为中国人口最多25个姓之一。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

2、五代时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蛮酋有宋氏,见《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5、清贵阳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满族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得州、东牛卫、辉宁等地。今朝鲜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汉姓为宋。

9、台湾土著、苗、藏、蒙古、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京兆。

变化:唐时有改姓李氏者,见《唐书》。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冈田、本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乃选择汉姓宋。

历史名人

宋姓古代名人

宋牼战国时期宋国(今商丘) 道家“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

宋玉约前298年-约前222年,鄢(今湖北钟祥市)辞赋家,文学家

宋弘?-40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汉代大臣,糟糠之妻出处

宋金刚?-620年,上谷(现河北省)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唐代贤相

宋之问约656年- 约712年,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诗人,律体开创者

宋庠996年-1066年,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北宋状元、宰相

宋祁998年-1061年,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文学家、史学家

宋敏求1019年-1079年,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文学家、史学家

宋慈1186年-1249年,建阳(今福建南平)法医学家

宋信?-1348年,江西吉水,元末宰相

宋克1327年-1387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书法家

宋懋澄1570年-1622年,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文学家、藏书家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江西奉新,科学家,著《天工开物》

宋濂1310年-1381年,浙江义乌,文学家,曾主修《元史》

宋琬1614年-1674年,山东莱阳,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

宋无忌秦代,燕人,曾經為秦始皇作仙方

宋義為楚懷王上將軍

宋昌西漢,宋義之子,任中尉

宋度東漢,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宋衷南陽章陵(今河北北棗陽縣南)人

宋益晉代,青州(今山東淄博東北臨淄鎮北)人

宋矩晉代,敦煌(今屬甘肅)人

宋处宗晉代,沛國人

宋恭南北朝,宋昌十三世孫,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廣平(今河北雞澤縣東南)

宋广之南北朝,南齊錢唐(今浙江杭州)人

宋云南北朝,北魏敦煌人,曾和惠生同赴西域

宋申锡唐朝,唐文宗時宰相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宋献策李自成的軍師

宋湘清代,詩人

宋翔风經學家

宋时烈朝鲜,王朝大臣

定顺王后宋氏朝鮮,王朝第六代王端宗的王妃

宋姓近代名人

宋教仁1882年-1913年,湖南桃源,民国缔造者之一

宋哲元1885年-1940年,山东乐陵,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抗战名将

郡望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一、sò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绍商,武庚与管、蔡作乱,成王诛之立纣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以备三恪,都商邱。”《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则云:“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与郑说大同而小异。

2、《姓氏考略》据《五代史》注云:“辰州蛮酋有宋姓,宋邺是也。”唐代辰州,约辖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之地。

3、《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载:“明赐元人姓名:伯奇特穆尔曰宋一诚。”则此当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丽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原籍无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贵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归流,登记造册,有名“松陆”者,松、宋音近,遂以宋为姓。战国时楚有宋玉,据传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问,诗人;宋代有宋慈,建阳人,法医;明代有宋濂、宋应星;清代有宋景诗。

二、

宋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为中国人口最多25个姓之一。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

2、五代时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蛮酋有宋氏,见《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5、清贵阳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满族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得州、东牛卫、辉宁等地。今朝鲜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汉姓为宋。

9、台湾土著、苗、藏、蒙古、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京兆。

变化:唐时有改姓李氏者,见《唐书》。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冈田、本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乃选择汉姓宋。

姓氏源流

一、sò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绍商,武庚与管、蔡作乱,成王诛之立纣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以备三恪,都商邱。”《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则云:“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与郑说大同而小异。

2、《姓氏考略》据《五代史》注云:“辰州蛮酋有宋姓,宋邺是也。”唐代辰州,约辖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之地。

3、《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载:“明赐元人姓名:伯奇特穆尔曰宋一诚。”则此当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丽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原籍无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贵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归流,登记造册,有名“松陆”者,松、宋音近,遂以宋为姓。战国时楚有宋玉,据传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问,诗人;宋代有宋慈,建阳人,法医;明代有宋濂、宋应星;清代有宋景诗。

二、

宋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为中国人口最多25个姓之一。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

2、五代时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蛮酋有宋氏,见《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5、清贵阳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满族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得州、东牛卫、辉宁等地。今朝鲜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汉姓为宋。

9、台湾土著、苗、藏、蒙古、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京兆。

变化:唐时有改姓李氏者,见《唐书》。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冈田、本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乃选择汉姓宋。

堂号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一、sò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绍商,武庚与管、蔡作乱,成王诛之立纣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以备三恪,都商邱。”《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则云:“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与郑说大同而小异。

2、《姓氏考略》据《五代史》注云:“辰州蛮酋有宋姓,宋邺是也。”唐代辰州,约辖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之地。

3、《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载:“明赐元人姓名:伯奇特穆尔曰宋一诚。”则此当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丽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原籍无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贵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归流,登记造册,有名“松陆”者,松、宋音近,遂以宋为姓。战国时楚有宋玉,据传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问,诗人;宋代有宋慈,建阳人,法医;明代有宋濂、宋应星;清代有宋景诗。

二、

宋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为中国人口最多25个姓之一。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

2、五代时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蛮酋有宋氏,见《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5、清贵阳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满族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得州、东牛卫、辉宁等地。今朝鲜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汉姓为宋。

9、台湾土著、苗、藏、蒙古、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京兆。

变化:唐时有改姓李氏者,见《唐书》。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冈田、本田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乃选择汉姓宋。

宋姓男孩取名

宋洪迅宋关言宋信墨宋盛迅宋伟恒宋礼荣宋杰凯宋航泽宋培踊宋良颖宋嘉锋宋晓柱宋远辉宋富仁宋博兴宋振烨宋震奎宋俊凡宋伊维宋博瑞宋巍程宋奇梁宋邦园宋溪赫宋东艺宋乐明宋弘庆宋浙蓄

宋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宋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宋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宋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宋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宋姓女孩取名

宋傲秋宋艺梦宋圣奇宋芝文宋茵琳宋九奚宋音苓宋洁婉宋如雨宋慕蕊宋雅茜宋佳舜宋佳梅宋琬云宋依奕宋如玉宋娅兰宋欣歆宋春惠宋傲欣宋雨芹宋美荷宋青书宋艾茜宋山晁宋菲瑶宋若枫宋佩秀

宋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宋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宋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宋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宋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宋的诗人

宋江: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宋之问: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玉: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宋祁: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宋应星: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宋徵舆:宋徵舆(公元1618年—1667年)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宋若昭:宋若昭(761年-828年),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宋庭芬有五女,曰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

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宋昱:(?—756)唐人。能诗。玄宗天宝元年,为监察御史,考吏部选人判,取舍不公。次年,坐贬桂阳尉。杨国忠兼领山南西道采记处置使,引为佐。天宝末,官至中书舍人,知选事。安史之乱时,为乱兵所杀。

宋伯仁: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

宋高宗: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宋仁宗: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秀州(今浙江嘉兴)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宋真宗: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宋元素:文宗时人。好镂身,左臂刺诗1首,右臂刺葫芦精。为高陵县所拘。事迹见《酉阳杂俎》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即宋度宗(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在位),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祖籍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系宋理宗之侄,理宗弟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

宋琬: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宋方壶: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氏: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自子姓,起源于河南商丘,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

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肇:宋肇,字楙宗。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通直郎,监在京市易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九年,以朝奉郎充夔州路转运判官(《全蜀艺文志》卷三四《夔州重葺三峡堂记》)。今录诗八首。

宋齐丘:宋齐丘(887年-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南昌)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吉安)。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七十三,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晚年隐居九华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记第三》中写道:“南唐宋子篱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宋先生: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绶: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宋济:生卒年、籍贯不详。排行五,德宗时人,始与苻载、杨衡栖青城山以司业,一曰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山中四友。屡试不第,以布衣终。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全唐诗》存诗2首,而《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宋迪:生卒年不详。宜春(今属江西)人。德宗贞元十三年(797)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宋庆之:温州永嘉人,字元积,一字希仁。度宗咸淳进士。监庆元府盐仓,辟浙东幕,未及引见而卒。有《饮冰诗集》。

宋璟璟:宋璟,邢州南和人。登进士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则天高其才。神龙初,拜黄门侍郎。睿宗朝,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初,进御史大夫,出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还,拜尚书兼侍中,封广平郡公。后以右丞相致仕。璟耿介有大节,立朝屡忤权嬖,被贬黜,卒不改其操。集十卷,今存诗六首。

宋鼎:宋鼎,唐朝蛮州(今贵州开阳一带)人。自称西南番大酋长。曾任正议大夫,检校蛮州长史。继袭蛮州刺史,资阳郡开国公。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晋京朝贡,同行的有巴江县(今贵阳市乌当区巴香里)县令宋万传等。朝廷官封依旧。在唐朝的黔中地区为后起之秀,户口殷盛,人力强大,邻侧诸蕃皆敬惮。

宋恭宗:宋恭宗赵㬎(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二十五年,学佛于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英宗至治三年赐死于河西,年五十三。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宋华:生卒年不详。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名相宋璟之子。历任濮阳令、尉氏令。在濮阳时,萧颖士往访,华赋诗言志以赠别。后坐罪流贬,不知所终。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新唐书·宋璟传》。《全唐诗》存诗5首。

宋白:(936—1012)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年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为著作佐郎。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学问宏博,属文敏赡。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卒谥文安。有集。

宋自道:婺州金华人,字吉甫,号兰室。宋甡次子。承父学。刘克庄尝跋其《和陶诗》,称其自少至老,足不出闾巷,有久幽不改之操。

宋子侯: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事迹不详。

宋宏:开封襄邑人。少学《易》于石介,受《春秋》于孙复,名重上庠。登进士第。授卫真县主簿,以荐领西安县令而卒。平生所学自经史百家、黄老之言,以至于星历、五行、占课、象数、兵家权谋之书,皆贯穿浃洽,无所不通。

宋咸:建州建阳人,字贯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邵武军,立学置田以养士。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内肃然。狄青经制广西时,任其为转运使,以功转职方员外郎。官至都官郎中。有《易补注》、《扬子法言注》、《朝制要览》、《延年集》等。

宋诩:名或作翊。宋兴化军莆田人。宋煜孙。以祖荫入官。累迁通判汀州。史弥远当国,罢归。理宗端平初,起通判广州,擢知循州,御盗措置有方,民得安乐。

宋贶:宋贶,字益谦,当涂(今属安徽)人。高宗建炎间以荫补将仕郎,为新安尉,知上元县,监左藏库。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为军器监主簿,十四年,由司农寺正迁金部员外郎。十八年,权户部侍郎,兼权枢密都承旨。十九年,知临安府。二十四年,知建康府,改知平江府。二十六年,责授果州团练使,梅州安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五一、一五七、一六○、一六六、一六七、一七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知镇江府,逾年致仕(《嘉定镇江志》卷一五)。卒年七十九。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

宋雍:一作宋邕。代宗、德宗时人。能诗,初无声誉,双目失明后,诗名始彰。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上。《全唐诗》存诗2首。

宋宫人: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媛:宋媛,女,主任医师,儿保科主任,毕业于青海医学院。

宋构:宋构,字承之,成都(今属四川)人(《金石萃编》卷一四一)。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夔州路转运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哲宗元祐时以朝散郎知彭州。绍圣间,为金部员外郎,权都大提举川茶事(《苏轼诗集》卷二八《送宋构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施注)。今录诗二首。

宋成:宋先(Son Sen, 1930年6月12日 - 1997年6月10日),又名宋成,曾为赤柬领袖波尔布特的主要助手,

宋若宪:宋若宪(?~835)字不详,清阳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末。

宋可菊:宋可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诗拾遗》卷二二)。

宋蒙:宋蒙,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为萍乡县丞(清同治《萍乡县志》卷八)。

宋之才:(1090—1166)温州平阳人,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徽宗政和八年进士。教授京兆府学。深务韬养,积十八年不迁官。后以荐召试,除正字。历校书郎、权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绍兴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谥文简。有《云海敝帚集》。

宋涛:宋涛,男,汉族,1955年4月生,江苏宿迁人,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宋自逊:[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号壶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宋自适:婺州金华人,字正甫,号清隐。宋甡长子。与弟自道、自逢、自逊等六人皆承家学。真德秀尝跋其诗集,颇爱其诗。

宋敏求: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史地学家、藏书家。燕国公宋绶之子,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及第,仁宗朝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毫州,累迁至工部郎中。英宗治平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神宗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侍郎。宋敏求家藏书富,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

宋永孚: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汝为:(1098—1157)徐州丰县人,字师禹。高宗建炎中,奏陈兵事,被采纳,特补修武郎。假武功大夫使金,为完颜宗弼所执,一无惧色,终脱归。绍兴中,作《恢复方略》献于朝。秦桧欲将其械送金人,因变姓名为“赵复”,逃亡入蜀。有《忠嘉集》。

宋丰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若华:宋若华(?年—820年),《新唐书》作宋若莘,此从《旧唐书》,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父宋廷棻,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华教诲诸妹若严师。逝世于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末年。

宋湜:(950—1000)京兆长安人,字持正。宋泌弟。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迁给事中、枢密副使。从真宗北巡,得疾卒。谥忠定。好学善谈论,晓音律,精弈棋,书法多为人传效。有文集。

宋德方:(1183—1247)蒙古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字广道,号披云子。尝从丘处机西游。隐居太原昊天观,凿石洞七龛,有石刻像,自作赞。元初,赠元通披云真人。

宋思远:宋思达,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为大理评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五)。宁宗庆元六年(一二○○),知汀洲(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嘉泰二年(一二○二)由刑部郎官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二)。今录诗三首。

宋德之:成都江源人,字正仲。宋耕孙。宁宗庆元二年外省第一。累官知阆州,擢本路提点刑狱,为制帅安丙奏劾,降官。迁湖南、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时朝论有疑安丙意,为直言辨之,不计私嫌。忤丞相史弥远,遂罢。起知眉州,得疾而卒。

宋褧: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宋远: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泰发:宋泰发,高宗绍兴时人(《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九)。

宋甡:(1152—1196)婺州金华人,字茂叔。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高安主簿,得漕帅丘崇器重,引为上客。擢融州掾,秩满,辟广西盐事司主管官。通经史,工诗。卒于官。有《西园诗稿》。

宋无名氏: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陈小明、陈大文,常见于香港影视。

宋球:开封酸枣人,宋守约子。以荫干当礼宾院。曾议西北马政之弊。神宗时出使高丽,归而图记其山川、风俗上之,进通事舍人。神宗死,使契丹告哀。积迁西上閤门使、枢密副都承旨。

宋日隆:宋日隆(一二三五~?),字伯文,又字道大,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二十二。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知连江县(民国《连江县志》卷一二)。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今录诗二首。

宋务光:宋务光,生卒年不详,一名烈,字子昂,唐汾州西河(治所今山西汾阳)人,唐前期大臣。 宋务光进士及第后,初任洛阳尉,升迁右卫骑曹参军,神龙中,因政绩突出,进殿中御史,官终右台。

宋中行: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之源:(?—1221)成都双流人,字积之,改字深之。宋若水子。从朱熹学。以父任入官。为龙游令。宁宗开禧二年,吴曦降金,辞官去。曦平,进秩知什邡县。累迁知雅州,因抚夷有功,进知嘉定府,卒于官。

宋齐愈:宋齐愈(公元?年—1127年),字文渊,号迟翁,里居及生年均不详,卒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宣和中为太学官,徽宗召见,命作梅词,须是不经人道语。齐愈立进《眼儿媚》词,徽宗称善。靖康初,官谏议大夫。建炎初,以推举张邦昌,谕死。宋齐愈所作《眼儿媚·咏梅》词,今存《花庵词选》中。

宋煜:兴化军莆田人,字伯华。宋棐子。孝宗淳熙间,知循州,令民耕种旷土,蠲租六年,遂成沃壤。改知宾州,寻徙惠州,减重额,刷逋户,划虚籍,颇多善政。

宋翔:建宁建阳人,一作崇安人,字子飞。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簿。受知于张浚,为十客之一。寻差湖南帅司参议官,以朝散大夫致仕。有《梅谷集》。

宋天则:(1128—1191)严州遂安人,字秉彝。少学于建安吴晞,传杨时之学,自拔流俗。后从张栻、吕祖谦游,被延请为郡学录。晚年杜门罕出,专以读书研理为事,治学益勤。欲以所学就正于朱熹,未行而病卒。

宋沆:京兆长安人。宋湜从弟。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京西转运使、度支判官。淳化中,吕蒙正罢相,坐亲党,贬宜州团练副使。真宗咸平中,为环庆路都监,以擅发兵袭敌,责授供奉官。官终京西提点刑狱。

宋琪:(917—996)幽州蓟人,字叔宝。后晋天福六年进士。宋太祖乾德四年,为开封府推官。太宗太平兴国中,迁参知政事,拜平章事。雍熙二年,罢相。端拱二年,以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疏言辽事,颇为采用。至道二年,拜右仆射。长于文学,尤通吏术。为相时,人有所求请,多面折之。卒谥惠安。

宋翰:宋翰,南昌(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清道光《南昌县志》卷一一)。

宋德广: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温舒:宋温舒,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晋时进士,官职方员外郎。宋太宗时官左拾遗,知耀州军事。终起居郎(《东都事略》卷三七《宋湜传》)。事见《宋史》卷二八七《宋湜传》。

宋禧:宋人。仁宗庆历七年官御史,次年迁兵部员外郎、知谏院。出为江东转运使。皇祐四年,转任山东。官至尚书工部郎中。

宋摅:宋摅,乡贡进士,官袁州州学直学,与祖无择同时(《祖龙学文集》卷六)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即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宋朝南渡后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 

宋公愿: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晋之:(1126—1211)温州乐清人,原名孝先,字舜卿,后改今名,字正卿,号樟坡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曾从王十朋游,为同学中杰出者,深得器重。历知临海、光化、奉化等县,通判信州,所至留心风教,勉励后学。以朝散郎致仕。有《樟坡集》。

宋道:洛阳人,字公达。登进士第。为郎官。善画山水。

宋景年:宋景年,字遐蛳,哲宗元祐时人,曾官祠部员外郎(《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

宋本:宋本[元](公元一二八一年至一三三四年)字诚夫,大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于惠宗元统二年,年五十四岁。自幼颖拔。稍长,读书穷日夜,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策士,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公元一三二四年)除监察御史,以敢言称。

宋恭甫:宋恭甫,号逸斋,瑞安(今属浙江)人(《东瓯诗存》卷九)。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仙游尉(清乾隆《仙游县志》卷二七)。官终京西安抚司参议(《宋诗拾遗》卷二二)。

宋温故:宋温故,湜父。后晋天福中进士。累迁右补阙,官至工部尚书。事见《武夷新集》卷八《宋公神道碑铭》。

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逸:宋逸,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间曾游灵岩。事见《灵岩志》卷三。

宋辉:赵州平棘人,字彦祥。宋敏求孙。高宗绍兴初,以朝议大夫直龙图阁,为发运副使,除秘阁修撰,知临安府。奏定临安府左右厢巡之制,又请权免本府酒税课利。明年,除宫祠。

宋習之: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宋璟: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宋湘: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宋登春: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宋讷:(1311—1390)元明间大名府滑县人,字仲敏。元顺帝至正进士。任盐山尹,弃归。明洪武二年,以儒士征,预修《礼》、《乐》诸书。事竣,不仕归。后以荐授国子助教,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祭酒。严立学规,勤于讲解。十八年复开进士科,所取士,国子监生占三之二。卒谥文恪。有《西隐集》。

宋珏:福建莆田人,字比玉。国子生。工书画。漫游吴越,客死吴地。有《宋比玉遗稿》、《荔枝谱》。

宋璲:(1344—1380)浙江浦江人,字仲珩。宋濂次子。工诗,善书。洪武九年,召为中书舍人。坐胡惟庸党死。

宋克: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仲温,号南宫生。博涉书史。少任侠,好击剑走马。及壮,学兵法,周游无所遇,益以气自豪。杜门挥毫,日费千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洪武初,官凤翔府同知卒。

宋景昌:宋景昌是我国知名演员,曾参与出演《群英会》、《梦里开会》、《风吹云动心不动》等影片。

宋九嘉:(?—1233)金夏津人,字飞卿。少入太学,为文有奇气。卫绍王至宁元年进士。历蓝田、高陵、扶风、三水四县令,有能名。入为翰林应奉,以病辞官。

宋颖豪:宋颖豪(本名宋广仁)1930年生,河南襄城人。文学硕士;早于四十年代后期即以念汝、白圭、襄人、殷嗣等笔名发表诗作。于五十年代中期转注于英美诗的译介,卓有优绩。著有《麦帅传》、海明威研究及中国现代史论文多篇。译有《诗经验谈》、《美国诗选》、《水晶诗选》、艾略特的《诗选》及《荒原》等。现任《诗象》诗社社长及中国文协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宋晓杰:宋晓杰,男。资深电竞人,前EHOME媒体人兼领队,率队获得TGC 2010 LOL项目冠军。擅长媒体推广与选手包装,每逢赛事必将大量产出精彩照片。对网游竞技化有着独到见解,并且对国内“英雄联盟LOL”职业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大樽:(1746—1804)浙江仁和人,字左彝,一字茗香。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以母老引疾归。有诗名。有《茗香诗论》、《学古集》、《牧牛村舍诗钞》。

宋永清:宋永清山东莱阳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汉军正红旗监生任凤山知县。善察民情,雅意文教,颇有宦绩。工诗,著有《溪翁诗草》。

宋至:(1656—1726)河南商丘人,字山言,晚号方庵。宋荦子。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编修。曾主贵州乡试,提督浙江学政。工诗。有《纬萧草堂诗》、《牂牁集》。

宋书升:山东潍县人,字晋之。光绪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里居十年,殚心经术。《易》、《书》、《诗》均有撰述,尤精历算之学。

宋伯鲁:字子钝,陕西醴泉人,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著有《海棠仙馆诗集》十五卷。

宋实颖:(1621—1705)江南长洲人,字既庭,号湘尹。顺治十七年举人。康熙间,举博学鸿儒,京师人士争相求见,放归。官兴化教谕。有《玉磬山房集》等。

宋思仁:江苏长洲人,字汝和,号蔼若。诸生。官至山东粮道。多惠政。引疾归。工画山水花果,尤长绘兰竹。又精篆刻,好蓄古印章。亦通星卜堪舆。年七十八卒。有《有方诗草》等。

宋凌云:字逸仙,江南长洲人。李博室。○昔铨部宋南园先生尝向余言:“孙女弱龄即喜涌吾子诗,妆台侧时手一编也。”今将四十年,其言如昨,而逸仙已归泉壤矣。俯仰三世,可胜慨然。

宋弼:宋弼,字仲良。号蒙泉,德州人。乾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甘肃按察使。

宋荦: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宋育仁: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博通群籍,尤深经学,为王闿运及门高弟。乙未割台之役,有感事五首,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

宋权:(1598—1652)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元平,一字平公,号雨恭。明天启五年进士,由阳曲知县累官顺天巡抚。崇祯末降清,授原官,官至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曾两主会试。在官六年,致仕归,号归德老农。

宋晋:(1802—1874)江苏溧阳人,字锡蕃,号雪帆。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官礼部左侍郎,总办京师团防。屡屡疏筹划军事,弹劾不称职大吏。终户部侍郎。有《水流云在馆奏议》、诗集。

宋元征:宋元征,字鹤岑,江南庐江人,清康熙戊辰(1688年)进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来任夏津知县。

宋铣:宋铣,字小岩,吴县人。乾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衡州知府。有《静永堂诗稿》。

宋聚业:江苏长洲人,字嘉升,号南园。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以刚直触忤年羹尧,致家破身亡。有《南园诗稿》。

宋神宗: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 

宋无: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宋杞:元明间杭州钱塘人,字授之。举进士。明初,官知全州。善画,通《易》,尤精于史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