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35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110 2007年 2006年 126
1995年 128 1987年 120 1982年 100
明朝 元朝 90 宋朝 78
北宋 44

起源

葛姓起源一

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传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时,当时属于嬴姓之国。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隐退,禹子启继位,封伯益长子大廉为诸侯伯爵国葛国国君,称葛伯并准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宁陵县周边)建葛国。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始居亳,与葛伯为邻,商征诸侯,葛伯不祀,商汤罚之』。商汤灭葛国和其他诸侯国并建立商朝后,商汤封葛伯后裔为商朝附庸国葛伯国。葛国被灭后,葛伯的后世子孙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

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为子爵,这是葛伯国第二次被灭。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楚国、鲁国等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国被场地灭亡。

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称梁国郡,外迁四大支系:顿丘郡、琅琊郡、颖川郡、扶风郡。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

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葛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葛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六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

当代葛姓的人口近140万,为中国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来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态势。截至2007年,葛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18%,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布区,四省葛姓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七省区又占葛姓人口31%。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北,直入东北的葛姓分布区。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右图)表明:在苏沪皖鲁、浙江北部、河南东部、山西东南端、河北大部、京津、辽吉西部、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1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2%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2%的葛姓人群。在河北南部、鄂豫晋大部、陕宁、甘肃西部和东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部、重庆北端、湖南东北、赣闽大部、贵州西段、四川南部、云南大部、辽宁东部、吉林中部,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09%~o.18%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9%,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5%的葛姓人群。

中国葛姓村庄分布统计(截至2011年共3363个)河南省(385个)郑州市(11个)洛阳市(22个)信阳市(40个)济源市(6个)驻马店市(46个)南阳市(63个)安阳市(8个)漯河市(6个)平顶山市(13个)三门峡(8个)许昌市(13个)周口市(36个)焦作市(12个)商丘市(53个)濮阳市(22个)新乡市(9个)鹤壁市(5个)山东省(299个)济南市(9个)淄博市(5个)青岛市(45个)菏泽市(28个)潍坊市(31个)日照市(18个)泰安市(12个)烟台市(15个)威海市(11个)济宁市(25个)滨州市(2个)德州市(16个)枣庄市(10个)聊城市(24个)临沂市(48个)河北省(61个)石家庄(1个)秦皇岛(1个)赤峰(5个)保定(4个)唐山(10个)张家口(1个)衡水(16个)邯郸(2个)邢台(13个)北京市(5个)天津市(6个)辽宁省(42个)大连(3个)本溪(2个)葫芦岛市(9个)营口(5个)抚顺(4个)锦州(4个)鞍山(10个)铁岭(2个)朝阳(5个)辽阳(1个)阜新(2个)吉林省(36个)长春市(14个)辽源市(1个)通化(7个)四平(7个)松原市(7个)黑龙江省(29个)哈尔滨(9个)伊春市(1个)黑河市(1个)大庆市(1个)鸡西市(2个)牡丹江(2个)齐齐哈尔(4个)绥化市(9个)内蒙古(13个)呼和浩特(3个)呼伦贝尔(2个)锡林郭勒盟(3个)巴彦淖尔(3个)鄂尔多斯(2个)山西省(38个)大同(3个)长治(4个)忻州(6个)临汾(15个)晋中(2个)吕梁(7个)阳泉(1个)陕西省(79个)西安(6个)汉中(10个)咸阳(3个)商洛市(11个)铜川(2个)延安(3个)安康市(10个)宝鸡(13个)榆林(16个)甘肃省(59个)兰州(12个)酒泉(9个)临夏回族州(1个)定西市(8个)武威市(1个)张掖(7个)天水市(3个)庆阳市(10个)白银市(6个)平凉市(2个)宁夏(6个)中卫市(2个)固原市(4个)青海省(3个)西宁(3个)新疆(3个)乌鲁木齐(2个)昌吉州(1个)四川省(134个)成都市(1个)南充市(9个)德阳市(2个)广安市(6个)达州(12个)绵阳(8个)广元市(8个)巴中(14个)宜宾(8个)雅安市(1个)甘孜州(8个)自贡(10个)乐山(24个)阿坝州(4个)内江(5个)泸州(7个)资阳(4个)遂宁市(3个)重庆市(63个)云南省(33个)昆明(5个)普洱市(1个)丽江(1个)昭通(7个)西双版纳(1个)大理(4个)曲靖(2个)临沧市(1个)楚雄(4个)玉溪(6个)文山(1个)贵州省(70个)贵阳(1个)安顺(2个)毕节地区(8个)遵义(22个)黔南布依族自治州(5个)六盘水(1个)铜仁地区(25个)黔东南自治州(1个)广西省(78个)南宁(6个)柳州(3个)玉林(3个)钦州(17个)桂林(12个)梧州(1个)北海(3个)来宾市(2个)贺州市(3个)防城港(12个)河池(5个)百色(6个)崇左(5个)广东省(104个)广州(4个)韶关(4个)汕头(9个)佛山(3个)惠州(8个)潮州(7个)江门(1个)河源(8个)梅州(12个)肇庆(5个)湛江(22个)清远(6个)阳江(4个)茂名(11个)海南(3个)海口(1个)琼海(1个)万宁(1个)湖南(123个)长沙(10个)永州(4个)怀化(24个)株洲(4个)邵阳(10个)湘西(5个)湘潭(10个)郴州(7个)衡阳(8个)湖北省(140个)武汉(12个)恩施(5个)荆门(3个)黄石(5个)襄樊(13个)仙桃(1个)鄂州(8个)随州(3个)潜江(1个)黄冈(13个)宜昌(17个)咸宁(25个)孝感(4个)荆州(9个)江西省(176个)南昌(7个)抚州(9个)赣州(21个)九江(18个)宜春(22个)吉安(17个)景德镇(9个)鹰潭(14个)上饶(59个)安徽省(705个)合肥(89个)芜湖(17个)池州(22个)六安(91个)巢湖(55个)安庆(74个)阜阳(42个)滁州(53个)铜陵(6个)亳州(116个)蚌埠(23个)淮北(18个)江苏省(394个)南京(37个)盐城(55个)徐州(54个)扬州(32个)无锡(13个)连云港(33个)泰州(38个)常州(2个)宿迁(104个)南通(1个)镇江(25个)淮安(58个)浙江省(183个)杭州(47个)温州市(10个)金华(38个)湖州市(10个)台州市(16个)丽水(17个)嘉兴市(18个)舟山市(4个)绍兴(18个)宁波(32个)福建省(69个)福州(4个)三明市(11个)宁德(6个)莆田市(1个)龙岩市(7个)南平市(24个)泉州市(6个)漳州(10个)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起初隶属鄣郡,西汉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为隶属丹阳郡。

梁国堂:因国立堂。

顿邱堂:以望立堂。

张掖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余庆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载德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树滋堂:以望立堂。

抱朴堂:以望立堂。

光达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安徽之合肥,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裕固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古国名),伯爵,赢姓,夏时诸侯国。今许州郾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子孙以国为氏。”

2、又引《风俗通》云:“葛天氏之裔(亦有葛氏)。”葛天氏,传说为远古帝王,其后或以名号为氏。

3、又云:“贺葛氏改为葛氏,虏姓也。”贺葛乃后魏代北姓。

4、或为洪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於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又,郑樵云:“葛氏居於诸邑者为诸葛氏。”

6、鄂伦春族之葛姓。由“葛钦”、“葛佤依尔”哈拉所改,皆取其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7、裕固族之葛氏,则由格鲁(亦称“格鲁克”)氏所改。“格鲁”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亦即黄教,遂或以教派名为姓,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二、

葛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36%。

葛姓起源:

1、古天子葛天氏之后,见《风俗通》。

2、系自嬴姓。黄帝之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15里),后因氏,见《姓考》。一说,夏时诸侯葛伯之后,有去伯为葛氏者。

3、羌人姓。周成王时有羌人葛由。

4、系自洪氏。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为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北魏时改贺葛氏为葛氏。

6、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氏者。

7、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8、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9、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10、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葛姓名人:

葛婴,汉时符离人,陈涉将。

郡望:梁国、颍川。

历史名人

葛姓古代名人

葛天氏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位贤能的首领,在位期间人民安康,被后人尊为乐神。部落驻地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一带,后世将他的统治视为理想社会。

葛伯夏朝,夏朝时葛国国君。夏末,商汤居亳,与葛国相邻,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

葛婴秦末,符离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陈胜义军首席名将,曾在攻取陈、蕲二县中立下汗马功劳。陈胜建张楚国,册封葛婴为征南将军,因葛婴南征九江,不知陈胜称王,私立楚国后裔为楚王,为陈胜设计杀害,英年早逝,以故在楚汉史中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后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葛龚东汉,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

葛玄三国,丹阳郡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荣北魏(?-528),北魏末河北农民起义首领,孝昌二年九月,于博野白牛逻一战,斩杀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国号齐。后被尔朱荣俘获杀害,起义失败。

葛从周五代十国,字通美;濮州鄄城人。著名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

葛邲宋朝,吴兴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

葛密宋朝,江阴人,宋代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

葛起耕宋朝,字君顾;句容人。著名宋朝诗人。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

葛胜仲宋朝,字鲁卿;丹阳郡人。著名宋朝词人。卒谥“文康”。,葛胜仲著述至明以后即失传,今存《丹阳集》二十四卷,是清人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辑,其中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其《丹阳词》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天民南宋,字无怀,越州山阴人,徙台州黄岩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立方南宋(公元?—1164),字常之,自号懒真子;祖籍丹阳,后定居湖州吴兴。著名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归愚集》有《常州先哲遗书》本,《韵语阳秋》有《历代诗话》本。《归愚集》中有词一卷。《归愚词》一卷别行,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长庚宋朝(公元1194-1229),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著名宋朝道家、画家、诗人。葛长庚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十一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

葛徵奇明朝,字无奇,一字轮以,号介龛;浙江海宁人。著名明朝画家。传世作品有明崇祯七年作《溪山清趣图》。录于《支那名画宝鉴》;明崇祯十三年作《山水图》十开,金笺,墨笔,纵二十八厘米,横二十八厘米。笔墨沉着,浓淡相宜,功力颇深,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葛林明朝,浙江杭州人。著名明朝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至太医院判。著有《杏坞秘诀》。

葛天民明朝,号田纯;东台台城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

葛德新清朝,山西浮山人。著名清朝官吏。

葛元煦清朝,号理斋,学古斋为室名;仁和人。著名清朝书画家。清朝时期少工篆、隶,不轻以酬应。家藏书画甚巨,尝辑刻丛书。兼擅铁笔。著有《沪游杂记》、《啸园》。

葛士达清末,上海人。著名清末将领。清同治初随军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诗古文。著有《从戎日记》、《遂志斋集》。

葛云飞清末,字鹏起;浙江山阴人。著名清末抗英将领。

葛洪号抱朴子,晋朝思想家、医学家,道教人物

葛泌宋朝,宋光宗的绍熙年间拜相

葛书思出名的孝子

葛贤明朝,反税监领袖

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起初隶属鄣郡,西汉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为隶属丹阳郡。

梁国堂:因国立堂。

顿邱堂:以望立堂。

张掖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余庆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载德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树滋堂:以望立堂。

抱朴堂:以望立堂。

光达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安徽之合肥,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裕固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古国名),伯爵,赢姓,夏时诸侯国。今许州郾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子孙以国为氏。”

2、又引《风俗通》云:“葛天氏之裔(亦有葛氏)。”葛天氏,传说为远古帝王,其后或以名号为氏。

3、又云:“贺葛氏改为葛氏,虏姓也。”贺葛乃后魏代北姓。

4、或为洪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於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又,郑樵云:“葛氏居於诸邑者为诸葛氏。”

6、鄂伦春族之葛姓。由“葛钦”、“葛佤依尔”哈拉所改,皆取其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7、裕固族之葛氏,则由格鲁(亦称“格鲁克”)氏所改。“格鲁”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亦即黄教,遂或以教派名为姓,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二、

葛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36%。

葛姓起源:

1、古天子葛天氏之后,见《风俗通》。

2、系自嬴姓。黄帝之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15里),后因氏,见《姓考》。一说,夏时诸侯葛伯之后,有去伯为葛氏者。

3、羌人姓。周成王时有羌人葛由。

4、系自洪氏。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为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北魏时改贺葛氏为葛氏。

6、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氏者。

7、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8、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9、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10、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葛姓名人:

葛婴,汉时符离人,陈涉将。

郡望:梁国、颍川。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安徽之合肥,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裕固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古国名),伯爵,赢姓,夏时诸侯国。今许州郾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子孙以国为氏。”

2、又引《风俗通》云:“葛天氏之裔(亦有葛氏)。”葛天氏,传说为远古帝王,其后或以名号为氏。

3、又云:“贺葛氏改为葛氏,虏姓也。”贺葛乃后魏代北姓。

4、或为洪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於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又,郑樵云:“葛氏居於诸邑者为诸葛氏。”

6、鄂伦春族之葛姓。由“葛钦”、“葛佤依尔”哈拉所改,皆取其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7、裕固族之葛氏,则由格鲁(亦称“格鲁克”)氏所改。“格鲁”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亦即黄教,遂或以教派名为姓,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二、

葛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36%。

葛姓起源:

1、古天子葛天氏之后,见《风俗通》。

2、系自嬴姓。黄帝之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15里),后因氏,见《姓考》。一说,夏时诸侯葛伯之后,有去伯为葛氏者。

3、羌人姓。周成王时有羌人葛由。

4、系自洪氏。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为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北魏时改贺葛氏为葛氏。

6、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氏者。

7、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8、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9、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10、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葛姓名人:

葛婴,汉时符离人,陈涉将。

郡望:梁国、颍川。

堂号

梁国堂:因国立堂。

顿邱堂:以望立堂。

张掖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余庆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载德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树滋堂:以望立堂。

抱朴堂:以望立堂。

光达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安徽之合肥,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裕固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古国名),伯爵,赢姓,夏时诸侯国。今许州郾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子孙以国为氏。”

2、又引《风俗通》云:“葛天氏之裔(亦有葛氏)。”葛天氏,传说为远古帝王,其后或以名号为氏。

3、又云:“贺葛氏改为葛氏,虏姓也。”贺葛乃后魏代北姓。

4、或为洪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於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又,郑樵云:“葛氏居於诸邑者为诸葛氏。”

6、鄂伦春族之葛姓。由“葛钦”、“葛佤依尔”哈拉所改,皆取其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7、裕固族之葛氏,则由格鲁(亦称“格鲁克”)氏所改。“格鲁”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亦即黄教,遂或以教派名为姓,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为单姓。

二、

葛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36%。

葛姓起源:

1、古天子葛天氏之后,见《风俗通》。

2、系自嬴姓。黄帝之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15里),后因氏,见《姓考》。一说,夏时诸侯葛伯之后,有去伯为葛氏者。

3、羌人姓。周成王时有羌人葛由。

4、系自洪氏。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为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5、北魏时改贺葛氏为葛氏。

6、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氏者。

7、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8、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9、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10、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葛姓名人:

葛婴,汉时符离人,陈涉将。

郡望:梁国、颍川。

葛姓男孩取名

葛洪迅葛关言葛信墨葛盛迅葛伟恒葛礼荣葛杰凯葛航泽葛培踊葛良颖葛嘉锋葛晓柱葛远辉葛富仁葛博兴葛振烨葛震奎葛俊凡葛伊维葛博瑞葛巍程葛奇梁葛邦园葛溪赫葛东艺葛乐明葛弘庆葛浙蓄

葛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葛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葛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葛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葛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葛姓女孩取名

葛傲秋葛艺梦葛圣奇葛芝文葛茵琳葛九奚葛音苓葛洁婉葛如雨葛慕蕊葛雅茜葛佳舜葛佳梅葛琬云葛依奕葛如玉葛娅兰葛欣歆葛春惠葛傲欣葛雨芹葛美荷葛青书葛艾茜葛山晁葛菲瑶葛若枫葛佩秀

葛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葛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葛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葛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葛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葛的诗人

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葛天民: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绍体:宋台州天台人,居黄岩,字元承。师事叶适。有《四书述》、《东山诗选》。

葛胜仲: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葛庆龙:宋九江人,寓居江南,号秋岩,又号寄渔翁、江南野道人。早年尝入匡庐学佛法,寻归俗,放浪江湖。好为诗,名公巨卿和酒徒剑客多与之游。年逾七十终。

葛立方: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葛郯:郯字谦问,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葛立方之子。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乾首七年(1171),常州通判。守临川,淳熙八年(1181)卒。有信斋词一卷。

葛起文:葛起文,字君容,丹阳(今属江苏)人。起耕弟(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二○《葛起耕传》)。今录诗五首。

葛鸦儿:葛鸦儿,唐朝女诗人。生卒年与生平不详。她最有名的作品《怀良人》最早见于韦庄所编的《又玄集》,因此可知她大约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又从此诗的描写来看,她应该是一个贫苦的底层劳动妇女。《全唐诗》801卷收录其诗三首。即《怀良人》和《会仙诗二首》。其中《会仙诗》描写的景象颇具道家色彩,似不应出自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之手。如此说来,她的身世愈加扑朔迷离。

葛氏女:名不详。与潘雍同时,有诗赠答。世次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八。

葛长庚: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葛郛:葛郛,丹阳(今属江苏)人。立方长子(《韵语阳秋》卷一八)。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知江宁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淳熙七年(一一八○),通判镇江(《嘉定镇江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葛闳:(1003—1072)宋建德人,字子容。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知信州上饶县,徙知蒙州,转殿中丞、太常博士、通判常州。皇祐中知江阴军,以募得粟二万斛大浚运河,长四十里。有《治安策》。

葛逸: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葛密:葛宫弟,江阴人。以进士为光州推官。豪民李新杀人,嫁其罪于邑民葛华,且用华之子为证。狱具,密得其情,出之。法当赏,密白州使勿言。仕至太常博士。天性恬靖,年五十,忽上章致仕,姻党交止之,笑曰:“俟罪疾、老死不已而休官者,安得有余裕哉。”即退居,号草堂逸老,年八十四乃终。平生为诗慕李商隐,有西昆高致。

葛起耕:葛起耕,字君顾,号桧庭,丹阳(今属江苏)人。与赵崇?(君瑞,理宗宝祐四年进士)有唱酬。有《桧庭吟稿》。事见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二○。葛起耕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

葛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葛宫:(992—1072)宋江阴人,字公雅。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忠正军掌书记。善属文,上《太平雅颂》十篇,为真宗所嘉。又献《宝符阁颂》,为杨亿所称。知南充县,守资、昌二州,以惠政闻。后知南剑州,徙知滁、秀二州。英宗治平中,官至工部侍郎。有《青阳集》。

葛秋崖:葛秋崖,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九)。今录诗三首。

葛守忠:葛守忠,太宗太平兴国间尝奉使召陈抟(明《华岳全集》卷九)。

葛公绰:葛公绰,与蔡襄同时,隐居江阴(《端明集》卷七)。

葛寅炎:葛寅炎,字同叟,天台(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授青田尉。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九。

葛繁:葛繁,号鹤林居士,丹徒(今属江苏)人。良嗣长子,为范纯仁同门。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任兵器监主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崇宁间为许州临颍主簿(清嘉庆《丹徒县志》卷二一)。尝知镇江府(宋《京口耆旧传》卷一)。

葛一龙:(1567—1640)明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震甫。以读书好古致家道中落。后入资为郎,选授云南布政司理问,寻谢归。有诗名,人称葛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