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308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307 2007年 2006年 367
1995年 359 1987年 392 1982年 291
明朝 元朝 宋朝
北宋 249

起源

祖姓主要源自:子姓。

祖姓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王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史中提到商王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

汤的六代孙开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都曾是商王朝君王的庙号,其中的祖乙,名字叫子滕,是这些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王朝中兴起来。

关于祖已的世系,一般认为是:

少典→轩辕→玄嚣→蟜极→夋[夔]→契[卨]→昭明[王吴]→相土[土]→昌若[羔]→曹圉[根圉]→冥[季]→核[王亥]→微[上甲]→报丁[报乙]→报乙[报丙]→报丙[报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履(天乙、成汤)[太乙、唐、成]→[太丁]→至[太甲]→辨[太庚]→密[太戊]→整(河亶甲)[戋甲]→滕[祖乙]→旦[祖辛]→新[祖丁]→敛[小乙]→昭[武丁]→曜[祖庚]→载[祖甲]→孝己[祖己(祖伊)]。

商王之名出自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内的名号是甲古文字记载的君王庙号。

在商王朝开国君主商汤执政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左相仲虺,在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伊),为仲虺之后的商王朝宰相。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

姓氏学界一般认为,祖氏得姓始祖应当从祖已起算。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最早姓祖者的史实记载,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这在典籍《书经·高宗彤日》中有明确记载:“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

商高宗,就是武丁子昭(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祖己时为商王朝的国相,他借用商高宗在祭祀成汤的重大典礼上,献祭品野雉飞到了国鼎之上的现象,引道训谏商高宗及其王子们要“仁政治国”。

按此记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

在祖己(祖伊)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祖氏,世代相传至今,祖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祖姓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各根义召日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姓氏群体,就是世代的“守陵者”。

蒙语“各各召”是“祖坟”之意,延伸的“各根义召日”表明为更崇高的“祖陵”,多用于对蒙古民族历史商功勋卓著的先祖、王爷、可汗、大汗等陵寝的尊称,后有专职世袭的守陵人取之为家族姓氏,即称各根义召日氏。

在明朝时期,有蒙古族各根义召日氏族人取姓氏的汉义改冠汉姓为祖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祖姓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本称巴雅拉氏,后改以地名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满语“苍老、老祖宗”,是一个庞大的满族氏族部落,有诸多分支,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部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两岸)、黑龙江两岸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祖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⑵.满族组佳氏,满语为J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后多冠汉姓为祖氏。

祖姓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东乡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祖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藁城市、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高碑店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盱眙县侍涧村、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濮阳市范县、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柘城县、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马鞍山市 望江县、萧县、枞阳县、巢湖市庐江县(不仅仅是庐江县,本人姓祖,是居巢区的)、蚌埠市、滁州市、宿州市,四川省的广元县,吉林省的吉林市永吉县、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的抚松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的长寿县,湖南省的浏阳市,福建省的德化县、浦城县、顺昌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威宁县、毕节市,广东省的东莞市东城区,甘肃省的张掖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兴隆台区、北镇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六师红旗农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美国、英国等地,均有祖氏族人分布。

涿郡(涿郡堂)

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王莽时期改名为垣翰郡。东汉复名涿郡,省西乡县,仅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三国时期曹魏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期为范阳国。十六国、北朝时期为阳范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废幽州改置涿郡,辖蓟州,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领九县,其中蓟、昌平、潞、良乡四县及怀戎县的东部在今北京市境。唐朝时期改涿县为范阳县,唐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改范阳县为幽州。明朝时期省县入州。民国政府成立时改为涿县。

京兆(京兆堂)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范阳郡(范阳堂)

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鸡泽、景县、乐亭,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安徽之泾县,福建之清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王祖甲、祖乙、祖丁,支庶因氏焉。今建州有此姓。”——或按:“祖”者,子孙所称其先也,支庶以是为氏,不独祖乙也,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之子孙往往皆称祖氏。此以次为氏。系出子姓。

2、或为满族姓组隹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商代有祖伊;汉代有祖沂;三国吴有祖茂;东晋有祖逖;南朝齐有祖冲之;唐代有祖咏;清代有祖大寿。

二、

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祖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王祖乙、祖辛、祖丁,殷王祖庚、祖甲之支庶皆有以祖为氏者。

2、汤臣左相仲虺之裔祖己、祖尹之后,见《姓考》。

3、明时四川乌蒙(故城在今云南昭通)乌撒东川镇雄威信长官司姓祖,彝族。

4、清满洲八旗组佳氏后改为祖氏。

5、东乡族姓。

祖姓名人:

祖朝,晋献公时东郭人。

郡望:范阳、京兆。

历史名人

祖姓古代名人

祖逖晋朝,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著名北伐大将,勤奋好学,留有闻鸡起舞的佳话。当时晋室大乱,巡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元帝时,为豫州刺史,自请统兵北伐,征为奋威将军,连战连胜,最后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全为晋土。在豫州刺史任内,勤政爱民,死时,豫州人民,痛哭流涕,如丧父母。

祖约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人,祖逖之弟,为成皋令,字士少。随逖过江南来。晋元帝太兴三年(321年)祖逖死,祖约以侍中出代逖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继统其部曲。(咸和三年(328年)与苏峻起兵反晋,失败后投奔后赵石勒,为其所杀。祖约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祖咏唐朝,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馀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馀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

祖冲之南朝,字文远,宋范阳蓟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研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精密的。他还提出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数学著作有《缀术》和《九章术义注》,均失传。他根据数理,研究天文历法,制订出一部比较准确的《大明历》。他制造了千里船、水碓磨和指南车。

祖孝孙唐朝,幽州范阳人。博学,精通历算。参定雅乐、京房律法,演12律60音。后受命与秘书监窦班修定雅乐,斟酌甫北,考以古音,制12乐合32曲84调,作为大唐雅乐。时旋宫之义,亡绝已久,一朝复古,自孝孙始。

祖大寿明末,字复宇,辽东(辽宁省辽阳)人。为前锋总兵持将军印,隶袁崇焕,守锦州。因崇焕入狱,率部毁山海关东走,朝野震惊。后督兵守大凌河,为清军久围,粮弹尽,乞降。后屡负约,再败而降。任总兵,致书招降甥吴三桂,从入关灭明。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祖茂三国,孙坚的部将。

祖暅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儿子。

郡望

涿郡(涿郡堂)

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王莽时期改名为垣翰郡。东汉复名涿郡,省西乡县,仅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三国时期曹魏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期为范阳国。十六国、北朝时期为阳范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废幽州改置涿郡,辖蓟州,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领九县,其中蓟、昌平、潞、良乡四县及怀戎县的东部在今北京市境。唐朝时期改涿县为范阳县,唐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改范阳县为幽州。明朝时期省县入州。民国政府成立时改为涿县。

京兆(京兆堂)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范阳郡(范阳堂)

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鸡泽、景县、乐亭,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安徽之泾县,福建之清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王祖甲、祖乙、祖丁,支庶因氏焉。今建州有此姓。”——或按:“祖”者,子孙所称其先也,支庶以是为氏,不独祖乙也,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之子孙往往皆称祖氏。此以次为氏。系出子姓。

2、或为满族姓组隹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商代有祖伊;汉代有祖沂;三国吴有祖茂;东晋有祖逖;南朝齐有祖冲之;唐代有祖咏;清代有祖大寿。

二、

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祖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王祖乙、祖辛、祖丁,殷王祖庚、祖甲之支庶皆有以祖为氏者。

2、汤臣左相仲虺之裔祖己、祖尹之后,见《姓考》。

3、明时四川乌蒙(故城在今云南昭通)乌撒东川镇雄威信长官司姓祖,彝族。

4、清满洲八旗组佳氏后改为祖氏。

5、东乡族姓。

祖姓名人:

祖朝,晋献公时东郭人。

郡望:范阳、京兆。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鸡泽、景县、乐亭,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安徽之泾县,福建之清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王祖甲、祖乙、祖丁,支庶因氏焉。今建州有此姓。”——或按:“祖”者,子孙所称其先也,支庶以是为氏,不独祖乙也,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之子孙往往皆称祖氏。此以次为氏。系出子姓。

2、或为满族姓组隹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商代有祖伊;汉代有祖沂;三国吴有祖茂;东晋有祖逖;南朝齐有祖冲之;唐代有祖咏;清代有祖大寿。

二、

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祖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王祖乙、祖辛、祖丁,殷王祖庚、祖甲之支庶皆有以祖为氏者。

2、汤臣左相仲虺之裔祖己、祖尹之后,见《姓考》。

3、明时四川乌蒙(故城在今云南昭通)乌撒东川镇雄威信长官司姓祖,彝族。

4、清满洲八旗组佳氏后改为祖氏。

5、东乡族姓。

祖姓名人:

祖朝,晋献公时东郭人。

郡望:范阳、京兆。

堂号

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鸡泽、景县、乐亭,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安徽之泾县,福建之清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商王祖甲、祖乙、祖丁,支庶因氏焉。今建州有此姓。”——或按:“祖”者,子孙所称其先也,支庶以是为氏,不独祖乙也,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之子孙往往皆称祖氏。此以次为氏。系出子姓。

2、或为满族姓组隹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商代有祖伊;汉代有祖沂;三国吴有祖茂;东晋有祖逖;南朝齐有祖冲之;唐代有祖咏;清代有祖大寿。

二、

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祖姓起源:

1、系自子姓。商王祖乙、祖辛、祖丁,殷王祖庚、祖甲之支庶皆有以祖为氏者。

2、汤臣左相仲虺之裔祖己、祖尹之后,见《姓考》。

3、明时四川乌蒙(故城在今云南昭通)乌撒东川镇雄威信长官司姓祖,彝族。

4、清满洲八旗组佳氏后改为祖氏。

5、东乡族姓。

祖姓名人:

祖朝,晋献公时东郭人。

郡望:范阳、京兆。

祖姓男孩取名

祖洪迅祖关言祖信墨祖盛迅祖伟恒祖礼荣祖杰凯祖航泽祖培踊祖良颖祖嘉锋祖晓柱祖远辉祖富仁祖博兴祖振烨祖震奎祖俊凡祖伊维祖博瑞祖巍程祖奇梁祖邦园祖溪赫祖东艺祖乐明祖弘庆祖浙蓄

祖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祖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祖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祖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祖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祖姓女孩取名

祖傲秋祖艺梦祖圣奇祖芝文祖茵琳祖九奚祖音苓祖洁婉祖如雨祖慕蕊祖雅茜祖佳舜祖佳梅祖琬云祖依奕祖如玉祖娅兰祖欣歆祖春惠祖傲欣祖雨芹祖美荷祖青书祖艾茜祖山晁祖菲瑶祖若枫祖佩秀

祖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祖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祖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祖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祖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祖的诗人

祖咏: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祖世英:浦城人,字颖仲。第进士,授衡州教授。遵胡瑗之学,以教士子。历知南昌县,通判融州,以清白称。

祖无择:(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祖可:[约公元一一]俗姓苏,字正平,丹阳人,苏庠之弟。(庠为澧州人,与祖可里居不同,未知何故)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崇宁初前后在世。住庐山,与善权同学诗,气骨高迈有癞病,人称癞可。与陈师道、谢逸等结江西诗社。祖可著有瀑泉集十三卷,《文献通考》及东溪集传于世。吴曾称“正平工诗,其长短句尤佳。”

祖吴:吴,建安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祖秀实: 建州浦城人,字去华。举进士。除国子博士。靖康之乱,于太学叱责金将,身被剑击,绝而复苏。高宗闻其名,召拜礼部郎中。

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人。 少孤,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所知,妻以兄子。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未几,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迁起居舍人、注释御集检阅官,遂知制诰,为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知通进、银台司。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言者又以在郡不修饬,复降监江州税。年三十九,卒于官。

祖惟和:祖惟和,宋遗民,就作品观察,似为苏州道士。

祖逢清:祖逢清,字守中。高宗绍兴初为邵武县主簿,改静江府教授。事见《万姓统谱》卷七八。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