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46 2018年 46 2014年 48
2013年 44 2007年 45 2006年 41
1995年 53 1987年 41 1982年 36
明朝 63 元朝 66 宋朝 33
北宋 42

起源

苏姓主要源自:己姓。

苏姓起源一

源于己姓(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苏姓起源二

来自外族的改姓。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史称有苏氏。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即今河南省温县。

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省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先秦时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战国时苏姓一支迁居湖南、湖北,秦汉之际开始往山东播迁,汉武帝时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侯,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苏轼、苏辙即出生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

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

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风、河内、武邑、蓝田、洛阳等。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年龄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

一、(蘇)s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忿”之讹误)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以邑为氏”之列。(按:《姓氏考略》称其源二:其据《唐书·世系表》注云:“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又注:“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苏洵族谱·后录》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作:‘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按:‘矾’或作‘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按:《史记》作‘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按:‘来言’,当为‘求言’之讹)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按:‘娄’当作‘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2、《姓氏考略》据《汉书》注云:“辽东乌桓有苏氏。”

3、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拔略氏改为苏氏。”(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作“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注:“《疏证》以为‘拔’、‘拨’音近通用,‘略氏’盖‘苏氏’之讹。”)(4)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5、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速”音而改为“苏”氏。

6、土族之苏姓,则源於“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卜”(阴山鞑靼)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7、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苏蟒达”,意为“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8、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

10、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为单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汉代有苏武;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二、(蘇)

苏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20%。

苏姓起源:

1、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

2、汉、晋时辽东乌桓有苏氏。

3、北周武帝时有苏祗婆,西域龟兹人,见《隋书》。

4、北魏时改拔略氏为苏氏。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又,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清满洲八旗姓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后均改为苏氏。今满族姓。

7、明清时云南保山县水眼巡检司土巡检为苏氏,系白族。今白族姓。

8、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此姓。今蒙古族姓。

9、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10、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

11、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12、羌族苏蟒达房名(相当于汉族之姓),汉姓为苏。

13、达斡尔族乌尔克氏,汉姓为苏。

14、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

15、京、瑶、藏、土家、回、黎、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苏姓名人:

苏从,春秋时楚大夫。苏轼,宋时眉山人,博通经史,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郡望:武功、扶风、武邑、蓝田、洛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苏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武田、武岗、武山、安武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苏姓。

历史名人

苏姓古代名人

苏秦战国(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

苏代战国,战国时纵横家

苏洵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武(前140—前60),杜陵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苏章东汉,东汉冀州刺史

苏峻东晋,东晋将领

苏绰南北朝,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苏威隋朝,隋朝大将

苏良嗣唐朝,官至唐朝宰相陕西雍州武功人,苏世长之长子。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

苏瑰唐朝,唐中宗神龙元年,任尚书右丞。二年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刚正不阿。

苏颋唐朝(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人。

苏检唐朝,武功人。字圣用。官至唐朝宰相。

苏定方唐朝,唐朝大将

苏源明唐朝,诗人

苏惠十六国,十六国前秦诗人

苏过北宋(1072-1123),文学家

苏舜钦北宋(1008—1048),诗人

苏颂北宋(1020-1101),天文学家兼药学家。厦门同安人,父苏绅进士。

苏汉臣南宋,南宋画家

苏天爵元朝,元朝名臣

苏宣明朝,明朝篆刻家

苏四十三清朝,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三娘清末,太平天国将领

苏元春清末,清末湘军将领

苏天福清末(?—1863),捻军首领

妲己商朝,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紂王)宠妃

苏忿生周朝,周武王时司寇,顓頊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於苏,故称苏忿生。也是中国最早歷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楚国上大夫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1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苏蕙十六国(生於3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迴文璿璣图》

苏琼南北朝,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為博陵太守,為官正直清廉

苏世长唐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珦唐朝(635-715),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瓌唐朝(639-710),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唐朝(648-705),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勗唐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晋唐朝(673-734),苏珦之子,歷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鶚唐朝,唐光啟二年(886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光海宋朝(922-1002),北宋左屯衞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宋朝(958-996),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宋朝(968-1042),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宋朝(997-1055),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999-1066),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缄(1016-1076),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结(1023-1100),北宋皇祐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1037-1101),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1006-1054),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刘义宋朝(1232-1280),字任忠,号復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宋朝,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苏保衡金朝(1112-1167),汉人,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苏大年元末(1296-1364),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元末,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和尚,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义王和尚於1368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苏福明朝(1359-1373),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明朝(1389-1470),永乐进士,正统元年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明朝(1476-1538),兵部右侍郎

苏佑明朝(约1493-1573),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明良清朝(1682-1742),雍正年间任臺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兆登清朝(1768-1847),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歷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清朝(1783-1852),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清朝(1808-1870),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得胜清朝(?~189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年)从刘铭传去臺湾抗击法军,守臺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后在臺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次年补建宁镇总兵,留防沪尾。卒于军

苏光銓清朝(1869-1919),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姓近代名人

苏曼殊(1884-1918),广东香山人。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有《梵文典》、《苏曼殊全集》。

苏光铨(1869-1919),福建德化人。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1885-1929),广东香山人,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景三(1888年-1968),甘肃白银人氏,曾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

苏慎初(1882-1936),广东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会高雷地区主盟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

苏郁文(1888-1943),福建海澄人,清末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后任福州《群报》编辑、《汇声报》编辑

苏汰馀(1886年-1948年),原名苏必润,四川巴县人,著名纺织业巨子

郡望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风、河内、武邑、蓝田、洛阳等。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年龄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

一、(蘇)s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忿”之讹误)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以邑为氏”之列。(按:《姓氏考略》称其源二:其据《唐书·世系表》注云:“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又注:“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苏洵族谱·后录》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作:‘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按:‘矾’或作‘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按:《史记》作‘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按:‘来言’,当为‘求言’之讹)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按:‘娄’当作‘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2、《姓氏考略》据《汉书》注云:“辽东乌桓有苏氏。”

3、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拔略氏改为苏氏。”(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作“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注:“《疏证》以为‘拔’、‘拨’音近通用,‘略氏’盖‘苏氏’之讹。”)(4)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5、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速”音而改为“苏”氏。

6、土族之苏姓,则源於“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卜”(阴山鞑靼)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7、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苏蟒达”,意为“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8、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

10、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为单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汉代有苏武;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二、(蘇)

苏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20%。

苏姓起源:

1、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

2、汉、晋时辽东乌桓有苏氏。

3、北周武帝时有苏祗婆,西域龟兹人,见《隋书》。

4、北魏时改拔略氏为苏氏。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又,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清满洲八旗姓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后均改为苏氏。今满族姓。

7、明清时云南保山县水眼巡检司土巡检为苏氏,系白族。今白族姓。

8、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此姓。今蒙古族姓。

9、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10、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

11、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12、羌族苏蟒达房名(相当于汉族之姓),汉姓为苏。

13、达斡尔族乌尔克氏,汉姓为苏。

14、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

15、京、瑶、藏、土家、回、黎、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苏姓名人:

苏从,春秋时楚大夫。苏轼,宋时眉山人,博通经史,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郡望:武功、扶风、武邑、蓝田、洛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苏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武田、武岗、武山、安武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苏姓。

姓氏源流

一、(蘇)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忿”之讹误)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以邑为氏”之列。(按:《姓氏考略》称其源二:其据《唐书·世系表》注云:“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又注:“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苏洵族谱·后录》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作:‘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按:‘矾’或作‘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按:《史记》作‘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按:‘来言’,当为‘求言’之讹)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按:‘娄’当作‘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2、《姓氏考略》据《汉书》注云:“辽东乌桓有苏氏。”

3、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拔略氏改为苏氏。”(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作“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注:“《疏证》以为‘拔’、‘拨’音近通用,‘略氏’盖‘苏氏’之讹。”)(4)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5、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速”音而改为“苏”氏。

6、土族之苏姓,则源於“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卜”(阴山鞑靼)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7、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苏蟒达”,意为“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8、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

10、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为单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汉代有苏武;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二、(蘇)

苏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20%。

苏姓起源:

1、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

2、汉、晋时辽东乌桓有苏氏。

3、北周武帝时有苏祗婆,西域龟兹人,见《隋书》。

4、北魏时改拔略氏为苏氏。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又,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清满洲八旗姓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后均改为苏氏。今满族姓。

7、明清时云南保山县水眼巡检司土巡检为苏氏,系白族。今白族姓。

8、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此姓。今蒙古族姓。

9、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10、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

11、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12、羌族苏蟒达房名(相当于汉族之姓),汉姓为苏。

13、达斡尔族乌尔克氏,汉姓为苏。

14、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

15、京、瑶、藏、土家、回、黎、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苏姓名人:

苏从,春秋时楚大夫。苏轼,宋时眉山人,博通经史,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郡望:武功、扶风、武邑、蓝田、洛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苏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武田、武岗、武山、安武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苏姓。

堂号

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

一、(蘇)s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忿”之讹误)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以邑为氏”之列。(按:《姓氏考略》称其源二:其据《唐书·世系表》注云:“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又注:“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苏洵族谱·后录》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作:‘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按:‘矾’或作‘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按:《史记》作‘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按:‘来言’,当为‘求言’之讹)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按:‘娄’当作‘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2、《姓氏考略》据《汉书》注云:“辽东乌桓有苏氏。”

3、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拔略氏改为苏氏。”(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作“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注:“《疏证》以为‘拔’、‘拨’音近通用,‘略氏’盖‘苏氏’之讹。”)(4)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5、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速”音而改为“苏”氏。

6、土族之苏姓,则源於“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卜”(阴山鞑靼)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7、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苏蟒达”,意为“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8、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

10、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为单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汉代有苏武;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二、(蘇)

苏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20%。

苏姓起源:

1、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

2、汉、晋时辽东乌桓有苏氏。

3、北周武帝时有苏祗婆,西域龟兹人,见《隋书》。

4、北魏时改拔略氏为苏氏。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又,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清满洲八旗姓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后均改为苏氏。今满族姓。

7、明清时云南保山县水眼巡检司土巡检为苏氏,系白族。今白族姓。

8、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此姓。今蒙古族姓。

9、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10、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

11、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12、羌族苏蟒达房名(相当于汉族之姓),汉姓为苏。

13、达斡尔族乌尔克氏,汉姓为苏。

14、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

15、京、瑶、藏、土家、回、黎、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苏姓名人:

苏从,春秋时楚大夫。苏轼,宋时眉山人,博通经史,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郡望:武功、扶风、武邑、蓝田、洛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苏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武田、武岗、武山、安武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苏姓。

苏姓男孩取名

苏洪迅苏关言苏信墨苏盛迅苏伟恒苏礼荣苏杰凯苏航泽苏培踊苏良颖苏嘉锋苏晓柱苏远辉苏富仁苏博兴苏振烨苏震奎苏俊凡苏伊维苏博瑞苏巍程苏奇梁苏邦园苏溪赫苏东艺苏乐明苏弘庆苏浙蓄

苏杰公:杰:杰字男孩名,寓意卓越不凡,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公:公字用作男孩名字,寓意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象征着男孩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苏瑞运:瑞:瑞字寓意着福泽深厚、祥瑞相伴,寓意男孩吉祥如意、安康成长。 运:运字用在男孩起名,寓意如龙得云,一帆风顺,鸿运当头。

苏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苏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苏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苏姓女孩取名

苏傲秋苏艺梦苏圣奇苏芝文苏茵琳苏九奚苏音苓苏洁婉苏如雨苏慕蕊苏雅茜苏佳舜苏佳梅苏琬云苏依奕苏如玉苏娅兰苏欣歆苏春惠苏傲欣苏雨芹苏美荷苏青书苏艾茜苏山晁苏菲瑶苏若枫苏佩秀

苏香华:香:香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如花,清香四溢,美好如诗。 华:华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花般美丽,如华彩般绚烂。

苏怡娜:怡:怡字女孩起名,寓意快乐惬意,生活美满,和谐温馨。 娜:娜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温婉娴熟、优雅大方,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苏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苏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苏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苏的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武: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曼殊: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蕙:十六国时前秦始平人,字若兰。窦滔妻。滔为苻坚秦州刺史,以罪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诗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读,词甚凄惋。一说,窦滔为安南将军,另有宠姬赵阳台,镇襄阳时独携赵之任。苏蕙感伤而织锦为璇玑图诗以寄。

苏步青:苏步青(1902- ) 浙江平阳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苏舜钦: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颋: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广文:蓝田(今属陕西)人。玄宗开元初户部尚书苏珦孙。开元末为弘文馆学生。开元二十九年(741)书《苏咸墓志》。事迹见《千唐志斋藏志》所收《苏咸墓志》,参《元和姓纂》卷三。《全唐诗》存诗3首。

苏味道: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苏郁:苏郁,贞元、元和间诗人。

苏颂:(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苏氏:苏氏,苏洵女,适程之才。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为:苏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为都官员外郎、知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徙知郡武军(《八闽通志》卷三九)。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以职方郎中知宣州(《宣城右集》卷七《绮霞阁诗碑序》)。今录诗九首。

苏寓:苏寓(?~?),字适之,苏振之子。

苏拯:苏拯,光化中人。诗一卷。

苏晋:苏晋(676—734),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数进谠言,以父珦年老,乞解职归侍。开元十四年,为吏部侍郎。知选事,多赏拔。终太子左庶子。诗二首。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苏瑰:苏瑰(639年-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西魏度支尚书苏绰玄孙,隋朝尚书左仆射苏威曾孙。苏瑰进士出身,历任恒州参军、豫王府录事参军、朗州刺史、歙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封许国公。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苏瑰极力主张由相王李旦辅政。唐睿宗继位后,苏瑰进拜左仆射,不久因年迈被罢为太子少傅,死后追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贞。716年(开元四年),配享睿宗庙庭。729年(开元十七年),加赠司徒。

苏源明:苏源明[唐]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人。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饿死于长安,有诗哭之。约唐玄宗天宝九年前后在世。少孤,寓居徐、兖。工文辞,有名天宝间。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累迁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公元七五三年,召为国子监司业。安禄山陷京师,源明称病不受伪署。肃宗时,擢知制诰,数陈时政得失。官终秘书少监。源明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与杜甫交:公元七三六 杜甫游齐赵 交苏源明

苏籀:(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苏麟:苏麟(969~1052前后),宋杭州属县巡检。见[宋]俞文豹《清夜录》[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近水楼台: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编撰的《清夜录》。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对部下很宽厚,常举荐随员做官。据说,他在浙江做官时,部下都经他举荐当了官。只有一位叫苏麟的人,因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於是,苏麟作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此诗以后成为人尽皆知的成语,用以讥讽藉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信捞取好处的人。

苏涣:苏涣,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年少时为盗,狂放任侠,后折节读书,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成为进士,累迁侍御史。。他善作诗,《全唐诗》今存其诗作四首。

苏凌然: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琼:字赤友,石埭人。

苏廷: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植:苏植,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南岩。今录诗四首。

苏检: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有韦庄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择。据传,取状元后归家省亲,于途中梦与妻子话别,至家,其妻果然死于作梦之时。服丧完即赴京入仕。官洋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处于唐后期,朝政混乱,群臣倾轧,苏检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苏竹里:苏庄,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官两浙转运使(《咸淳临安志》卷五○)。

苏籍:苏籍,字季文,眉山(今属四川)人,居毗陵(今江苏常州)。过子,轼孙,籀堂弟。高宗绍兴初累官右承事郎。十年(一一四○),为太常寺主簿。二十五年,以右朝散郎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一六八)。《宋史翼》卷四有传。

苏某: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芸:宪宗元和间进士。曾游岭南。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六。《全唐诗》存诗2句。

苏钦:苏钦,字伯臣,一字伯承(清乾隆《仙游县志》卷二九),仙游(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惠州录事参军。历知闽清、闽县、新建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擢知巴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二十八年,知阆州,寻除利州路转运判官、转运使,卒于官。有《两汉提要》十卷(《仙游县志》卷三三),已佚。事见《莆阳文献》列传第一八。今录诗十首。

苏大年:(?—1364)元真定人,寓扬州,字昌龄,以字行,号西坡,又号林屋洞主。硕学鸿才,不受辟举。文辞翰墨,皆绝出时辈。又工画竹石窠木。顺帝至正间为翰林编修。因避兵至平江。张士诚据平江,用为参谋。先吴亡而卒。

苏茂一: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宷:苏采(?~一○七九),字公佐,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举进士,调兖州观察推官。历益州路提点刑狱,利州路转运使。入判大理寺,出为湖北、淮南、成都路转运使。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度支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审刑院,卒(同上书卷三○○)。《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苏德祥:苏德祥,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禹圭子。太祖建隆四年(九六三)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乾德初,官右补阙(《宋史》卷四五七《李渎传》)。开宝六年(九七三),坐事夺两任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为殿中丞分司西京(《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六之一)。

苏易简:苏易简(958—997)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

苏十能:十能字千之,兴化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开禧元年(1205),太常博士、太常丞,兼考功郎中。嘉定三年(1209)。知江阴军,被论放罢。

苏福:苏福,潮阳(今广东惠来县)人。少孤,生有夙慧,八岁能属文,人呼为神童。洪武间举童子科,赴京,以年少,令有司护还。卒年十四。所著《秋风辞》、《纨扇行》,时皆称之。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苏滨:苏滨,字颍叟,号耕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泂弟。生平不详,《泠然斋诗集》中多有兄弟唱和诗。今录诗二首。

苏缄:(?—1075)泉州晋江人,字宣甫。苏绅从弟。仁宗宝元元年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不畏豪商大姓。累迁秘书丞,知英州。破侬智高建功。神宗熙宁初调广东钤辖。改知邕州,交趾兵围邕,缄率民抵抗,固守凡四旬,粮尽泉涸乃陷,阖门自焚死。谥忠勇。

苏检妻:苏检,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字圣用。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有韦庄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择。据传,取状元后归家省亲,于途中梦与妻子话别,至家,其妻果然死于作梦之时。服丧完即赴京入仕。官洋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处于唐后期,朝政混乱,群臣倾轧,苏检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苏棁:苏棁,同安(今属福建)人。颂弟。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获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始试入等。以虞部员外郎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二一○、二四○)。七年,知泰州(清道光《泰州志》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苏云卿:汉州广汉人。高宗绍兴间,隐居豫章东湖,邻里皆敬爱之,称其曰“苏翁”。布衣草履,种蔬织屦以自给。闲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人莫测识。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以书函金币嘱江西安抚使、转运使邀其出仕。两使力请共行,辞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推门入,则书币不启,人已不知所在。

苏遹: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元鼎: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简:(?—1166)眉州眉山人,字伯业。苏迟子。以祖恩补假承务郎。徽宗宣和初调郑州司曹,累官知严州、处州。以直秘阁帅广东,措置海盗有方。以中散大夫、直龙阁致仕。有《山堂集》。

苏大璋:福州古田人,字颙之,号双溪。少颖悟,年十三通《周易》。宁宗庆元五年进士。为道州教官,以阐扬正学为己任。召试馆职,累迁著作郎。力言禁锢道学之非,忤大臣意,出知吉州,致仕归。

苏舜元:(1006—1054)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苏寿:苏寿,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易简子。真宗大中祥符间以荫得官(《宋史》卷二六六《苏易简传》)。知泗州(《淳熙新安志》卷一○)。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自比部员外郎知越州。明道元年(一○三二)移知歙州(《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八)。景祐间知泉州(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二)。官终水部郎中(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

苏绾:苏绾,尝为书记,与杜审言同时。唐朝诗人。

苏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苏寿元:宋元间福州福安人,字仁仲,号北溪。九岁能属文。弱冠游太学,以文名。宋亡,隐居建阳。时太学生至京师者皆授郡博士。或劝之出,不听,以《春秋》、《四书》教学者。有《春秋经世》、《春秋大旨》。

苏台父: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仲昌:苏仲昌(?-1024年前后),字孔嗣,苏益之长孙,苏佑图之长子,泉州晋江人。芦山四世。苏仲昌从小魁杰,有文武才略。登北宋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宋效榜进士,任荆湖南北路提点,后任宜、台、复三州刺史,为官刚直,清正廉洁,颇有政绩。卒后追封左屯将军,赠太子少师福国公。妣刘氏、翁氏随封徐国太夫人。

苏小娟:钱塘人。妓女。俊丽工诗。其姊盼奴为太学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得官襄阳府司户,与盼奴分离三载,二人相思成疾卒。不敏临终嘱其弟娶小娟,其弟官院判,至钱塘为小娟脱籍,携归偕老。

苏迈:眉州眉山人,字伯达。苏轼长子。文章政事,有父风。轼贬惠州,迈求潮之安化令,以便馈亲。历雄州防御推官,驾部员外郎。卒于官。

苏文饶:苏敖,字文饶。官大监。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引《许彦周诗话》。今录诗二首。

苏頔: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绅:苏绅(990年—1046年),字仪父(一作仪甫),原名庆民,同安县人。为北宋名宦兼科学家苏颂的父亲。著有《文集》《奏疏》,见清道光版《晋江县志·典籍志》。

苏敖:苏敖,字文饶。官大监。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引《许彦周诗话》。今录诗二首。

苏廷硕: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

苏寿元师: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坚:开封人。苏焯子。宁宗庆元间画院待诏,工画道释人物。

苏瀛: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邦:苏邦,高宗绍兴间为宁德县丞(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三)。

苏小娘: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仲及: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苏京:苏京,字殿卿,号临皋,山东日照岚山区人,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至清顺治癸巳年(1653年),终年62岁。明、清两朝重臣,事君先明而清。既入《明史》,亦入《清史》。明天启壬戌(1622年)受拔贡生,入国子监肄业受学。戊辰(1628年)考试后为州判副取待选,于崇祯癸酉(1633年)北京顺天贡院参加乡试,中举人。丁丑年(1637年)苏京再度参加会试,中丁丑科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苏伯衡:元明间浙江金华人,字平仲,友龙子。博涉群籍,文词蔚赡有法,以善古文闻名于时。元末贡于乡,洪武间入礼贤馆,为国子学录,迁学正,擢翰林编修。十年,宋濂荐以自代,以疾力辞。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寻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二子救父并被刑,士论惜之。有《苏平仲集》存世。

苏平:浙江海宁人,字秉衡,号雪溪。永乐中举贤良方正,不就。工诗,少时作《绣鞋》诗,人呼为“苏绣鞋”。论诗甚严。景泰中,与弟正游京师,与刘溥、汤胤绩等常相唱和,称景泰十才子。著有《雪溪渔唱》。

苏祐:(1492—1571)明山东濮州人,字允吉,一字舜泽,号谷原。嘉靖五年进士。知吴县,改束鹿,皆有惠政。以广东道御史按宣、大,授计平大同乱军。迁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守边有功。进兵部尚书,坐事削籍归,旋复职,致仕卒。喜为诗,文词骈丽,诗格粗豪奔放。有《逌旃琐语》、《谷原文草》、《谷原集》。

苏濂: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СССР),简称苏联。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增到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十一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

苏志皋:苏志皋(1488年-?),字德明,明朝政治人物。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固安县)通关厢人。同进士出身。苏志皋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成林大钦榜三甲进士,授湖广浏阳知县,调任江西进贤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推升雁门等关兵备副使,历任陜西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推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兼襄助军务。考绩期满,升右副都御史。身后入祀固安乡贤祠。

苏小小: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金伞: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苏大山:苏大山(1869-1957)近现代藏书家。字荪蒲,又字君藻。福建泉州人。

苏渊雷: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1908年10月23日,苏渊雷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属苍南县钱库镇)。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兼第一处长等职。1995年去世前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苏启元:苏启元(1856-1935年),清代大诗人,泸州“三苏”之“老苏”,清咸丰六年丙辰四月十四日亥时生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下军田坝,字乾枢,又字潜孚,晚号苏山,孝友国霖孙也,父正芳早卒,母徐氏守节苦抚启元。启元以孤子刻苦奋励,弱冠知名于世,以禀生副清甲午科乡榜。

苏过:(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