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湖北大鼓文化 福建惠安“游大鼓”

更新时间:2023-10-04 11:20:14

  湖北大鼓是流行于湖北省的一种说唱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运用手、眼、身法以及步法来传达思想感情,湖北大鼓具有比语言更加丰富的表达能力。它结合了湖北民间音乐变的更加形象具体。想了解更多的湖北文化吗?下面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先湖北的鼓书,与我国北方的鼓词类传统说唱艺术有着同宗的关系,而鼓词(鼓书)又与说书(评书),在历史上有密切的联系。唐代佛教盛行时,教徒们不仅讲唱佛教经卷,说唱历史故事,也说唱民间时事故事,如《秋胡小说》《张义潮变文》等。到了宋代,由“变文”衍变为鼓词,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话本。这些话本经过文士的润饰加工,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性。由明入清,鼓词日益盛行于北方,并逐渐传播到南方。

深度挖掘湖北大鼓文化

  湖北鼓书的历史,正史记载甚少。从鼓书艺人的师徒相承关系追溯推测,清道光末年,即有有名的鼓书艺人卖艺授徒。在这之前的流传时间肯定更久。其中早期名艺人丁海洲(丁铁板)据说是由山东经河南来湖北武汉献艺谋生,他传授了黄玉山等五个徒弟,继有匡玉山、潘汉池、王鸣乐、陈谦闻、张明智等,共经历七代师徒传承。与此同时,相继来湖北行艺、授徒的,还有河南的魏元宗(即魏光山)、刘元中(即刘潢川),以及龚伯庭、刘源鹏等鼓书名艺人。

  北来的鼓书艺人,在说唱时仍保持着北方鼓词的特点,用北方口音,一手执两块月牙形钢镰(或铁制、铜制),一手执木签,击鼓说唱。后来,他们的徒弟们为了易为湖北人接受,逐渐改用湖北口音演唱,唱腔也发生变化,逐渐采用当地人喜爱的腔调。接着,又逐渐用云板代替了钢镰,把大鼓改为小鼓,说唱也用本地腔调,受到当地人民欢迎,流行范围也越来越广,直至武汉、鄂东、鄂北等广大地区。这样,鼓书便在湖北生根、开花、定型,成为湖北的一个重要曲种。

  鼓书的“说”,具有类似评书演说的艺术风格。鼓书艺人掌握一部书的故事梗概,称为“墨路子”,即掌握了主要的故事情节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演说当中,注意发挥与创造、润饰与加工,对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随机进行丰富与补充,往往能达到绘声绘色、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同时,兼用一些“甩包袱”的艺术手法,调动广大听众的胃口,这种手法叫做“水路子”。鼓书艺人就是以这种“墨(路子)”和“水(路子)”结合的手段,产生艺术效果。

  湖北大鼓早期以“拍门”的形式演唱,即艺人挨家挨户上门演唱:先在每家门前敲打一阵鼓板,招徕听众,然后说唱一段故事。后来,由于鼓书盛行和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鼓书艺人便采取“点棚打场”的形式进行演唱:鼓书艺人选择一个场地,高踞于书坛或站立于圆场之中,听众则围观于四周,当时无乐器伴奏,艺人现场根据听众的要求选择书目,经常是三五天或十日半月连续演唱;有时听众越来越多,书场也就越来越大。

  鼓书是一种有说有唱、以说为主的曲艺形式。建国后由于搬上了舞台,多用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短小段子,逐渐改为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但在广大农村集镇,仍然采取以说为主的传统形式,大都说唱中、长篇故事书目。后来又发展出一人说唱、二人对口唱和多人群口唱等形式,并有二胡、三弦等乐器伴奏。在一部书或段子里,说、唱两者均不可少。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及不同人物性格描绘,往往通过说技表达;而人物感情的体现、内心的变化、故事情节高潮的渲染与烘托,则往往主要是通过鼓、板与唱技来完成。

  湖北大鼓唱的方面,不同地区及不同流派各具有不同的唱腔特色。唱腔虽不复杂,但却富于变化,唱法上也各有风味,加之鼓、板敲击的轻重强弱与缓急快慢,灵活变换以打动人心,吸引听众。湖北大鼓同其他曲艺形式一样,具有讲唱文学的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唱词的音韵与节奏。唱词要求合辙押韵,不但要求每段书的唱词必须用一道辙上的字(即同韵的字),而且要求讲究平仄,即上句的落尾(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旬的落尾必须是平声。

  在节奏上,鼓书唱词一般为双句,有上句就得有下旬,否则就压不住板。每句唱词都要讲究分句的格式,这种格式大致有二二三式(七字句)、三三四式(十字句)、三四三式(十字句)、二三式(五字句),也有不太规整的句式结构。此外,还有少数“单尾句”(末句落在单句上)和“垫句”(一句词后面垫上一句作为补充)。在这些句子中,有时为了艺术表达或内容的需要,可以在中间增加自由的“衬字”或“嵌字”。

  湖北大鼓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其调式、板式、旋律、结构等都体现了湖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板式多为一板一眼。

福建惠安“游大鼓”

  每年正月十八,惠安辋川镇独特的“游大鼓”活动就在当地隆重举行了。“嘭”、“嘭”、“嘭”三声礼炮过后,“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正式开始,北管、南音、大吹、唢呐、车鼓等乐声冲天,舞龙舞狮、弄球等开始表演。队伍由一块御赐“宫鼓亭”开路,一队宫娥和太监紧紧相随,一队队御前侍卫前呼后拥,后面还跟着身着戏服的表演者,宛如皇帝出行。

  惠安“游大鼓”的特别之处,在于队伍中除了漂亮的御赐“宫鼓亭”,还有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写有村里大学名称和族里大学毕业生名字的灯牌。村里老人介绍,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灯牌上面写的是历代科举中榜的名次、职位和姓名,由本人或家属举着,后来科举废除了,就改为将族里的读书人名字写在上面,激励大家努力读书成才,能够举着这样一块灯牌,无疑是村里年轻后生巨大的荣耀。

  福建惠安“游大鼓”由来惠安县县志记载,辋川侯卿陈氏的先祖为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后裔,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这里出了一位高官——户部主事陈睿,“游大鼓”用的御赐宫鼓就与陈睿有关。相传当时皇太后重病,连御医都束手无策,明宪宗朱见深就命陈睿披上黄甲(相当于黄帝的替身),到五台山上香,寻求灵丹妙药,后来皇太后很快恢复了健康,这让宪宗龙心大悦,对陈睿十分看重。

  次年元宵节,明宪宗在京城举行了特别隆重的游花灯活动,盛况空前。他自己也微服上街赏花灯,经过陈睿府第时,他进门查看,竟发现陈睿在灯火辉煌的堂中独自掉泪,见到皇帝驾临,一时惊惶不已,但宪宗不以为意,只是扶起陈睿问道:“佳节热闹,爱卿何故独坐在此掉泪?”

  “臣一时想起家乡老母,为人子未能侍候左右,岂敢独享元宵之乐。”陈睿伤感地说。明宪宗听了,被陈睿的孝德感动,就答应他:“朕以孝悌治天下,特准陈爱卿每年春节回乡探亲,陪你母亲元宵游花灯!”陈睿赶紧站起来,又后退三步才跪下谢恩:“臣家乡村野,不敢与京城同日游花灯!”明宪宗见陈睿后退三步,就顺势批准:“朕赐你宫廷大鼓,正月十八游乡!”

  于是,陈睿就得了这御赐宫鼓,此后500多年,惠安县侯卿陈氏就坚持传承了这正月十八“游大鼓”的民俗,这一年俗在解放后曾一度中断过,1992年又重新恢复。在2008年7月21日公布的《惠安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名列其中。

展开阅读
龙年运势起名神器

龙年的我提升运势的契机是什么?

起名神器起名神器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财运八字财运龙年运势龙年运势
上一篇: 独具传统特色的哪咤信俗 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节日
下一篇: 别具一格的厦门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给父母发多少红包合适

端午节最新文章

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除夕有什么风俗
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除夕有什么风俗
中国吃辣的省份排名 中国姓氏的起源地
中国吃辣的省份排名 中国姓氏的起源地
经常熬夜的人吃什么好 农历三月是什么季节
经常熬夜的人吃什么好 农历三月是什么季节
之一-梁平木板年画 朔州民间禁忌:年画贴到二月尽
之一-梁平木板年画 朔州民间禁忌:年画贴到二月尽
穷乡的一曲独特音乐 蒙古族音乐文化
穷乡的一曲独特音乐 蒙古族音乐文化
别具一格的厦门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给父母发多少红包合适
别具一格的厦门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给父母发多少红包合适
深度挖掘湖北大鼓文化 福建惠安“游大鼓”
深度挖掘湖北大鼓文化 福建惠安“游大鼓”
独具传统特色的哪咤信俗 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节日
独具传统特色的哪咤信俗 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节日
西路蹦蹦的北京评剧 老北京旗人的吃民俗文化
西路蹦蹦的北京评剧 老北京旗人的吃民俗文化
久负盛名的贵州茅台酒文化 渊远流长的壮族酒文化
久负盛名的贵州茅台酒文化 渊远流长的壮族酒文化
中国八大菜系的典故以及由来 中国十大剧院之青岛大剧院
中国八大菜系的典故以及由来 中国十大剧院之青岛大剧院
闻名全世界的茶马古道是什么东西 芒康弦子舞——茶马古道上的
闻名全世界的茶马古道是什么东西 芒康弦子舞——茶马古道上的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