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更新时间:2023-09-11 20:49:24

  每月的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信这样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已经听过很多遍了。那么七夕节也有很多的风俗,你们了解多少呢?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下面就来看看七夕节的风俗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七夕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间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慧,乞求织女施展技艺,让自己变得灵巧。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在山东省济南市,人们展示瓜果以乞求灵巧。如果蜘蛛在瓜果上结网,这意味着乞求灵巧是成功的。或者抓一只蜘蛛,把它放进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已经网住了,那它叫得巧。

  曹县、平原等地区都有乞讨巧米的习俗,这也很有趣:七个好女孩收集粮食和蔬菜包饺子,分别把铜币、针和红枣包成三个饺子,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铜钱的人是有福的,吃到针的人是灵巧的,吃到红枣的人可以很早找到合适的丈夫。

  福建还有一个叫“赛巧”的女孩活动。每个人都在竞争,看谁能把缝纫活做得又好又快。快的叫“灵巧”,慢的叫“失巧”。失败者应提前准备好礼物,奖励灵巧者。

  七夕之夜,女孩和年轻女性“拜织女”。女孩和年轻女性聚集他们的亲友崇拜织女。人们在月光下摆桌子和祭品。女孩和年轻女子禁食了一天,洗了澡,然后上前烧香敬拜。祭拜结束后,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瓜子和花生,默默地向织女星的方向祈祷着自己的愿望,比如变得越来越美丽,找到一个幸福的丈夫,早早生下一个高贵的儿子,未来有一个有前途的丈夫,通常要到午夜才结束。

  七夕节俗称什么又称什么

  七夕节又称七姐姐,女儿节,乞巧节,穿针节等等。七夕节的别称都很多,不止以上这些。同时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也是各类众多,不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最普遍保留的还是乞巧活动。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七夕节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节日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五月七月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节日发展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展开阅读
龙年运势起名神器

龙年的我提升运势的契机是什么?

起名神器起名神器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财运八字财运龙年运势龙年运势
上一篇: 新历1月1日元旦的由来和风俗 复活节的历史由来
下一篇: 山东聊城生育习俗 四川南充生育民俗

除夕最新文章

吃啥可以缓解便秘 正月什么时候可以倒垃圾
吃啥可以缓解便秘 正月什么时候可以倒垃圾
每天吃一个苹果有什么好处 西南直辖市重庆园博园有什么好玩的
每天吃一个苹果有什么好处 西南直辖市重庆园博园有什么好玩的
的艺术特色文化 极具特色的湖南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的艺术特色文化 极具特色的湖南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一种自然行为的歌声 世界上最美的自然现象让人匪夷所思
一种自然行为的歌声 世界上最美的自然现象让人匪夷所思
上海传统乐器的 土家族的古老乐器
上海传统乐器的 土家族的古老乐器
极具特色的湖南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极具潮汕风情——潮州菜打冷
极具特色的湖南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极具潮汕风情——潮州菜打冷
具有浪漫开阔气息的乌力格尔 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具有浪漫开阔气息的乌力格尔 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漫瀚剧——一株艳丽的塞外山花 世界音乐艺术殿堂的独山花灯文化
漫瀚剧——一株艳丽的塞外山花 世界音乐艺术殿堂的独山花灯文化
历史悠久的台湾 诺丁山狂欢节历史由来与起源
历史悠久的台湾 诺丁山狂欢节历史由来与起源
贵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陕西民间的艺术瑰宝
贵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陕西民间的艺术瑰宝
清凉避暑好去处 春节好去处:浙江年味最浓的地方
清凉避暑好去处 春节好去处:浙江年味最浓的地方
宋代六大窑系之一 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四川担担面
宋代六大窑系之一 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四川担担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