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名)证明:~人|~词|~婚|~券|~书。

(2)(名)证据;证件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證【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证《廣韻》《集韻》《韻會》证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告也。《玉篇》驗也。《增韻》证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集韻》唐武后作证

證【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

说文解字注

(證)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爲證驗字。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hèng]
[《廣韻》諸應切,去證,章。]
“证1”的繁体字。
(1)告发,检举。
(2)验证;证实。
(3)凭证;证据。
(4)以之为准则。汉扬雄《太玄·从》:“次三,人不攻之,自牽從之。測曰:人不攻之,自然證也。”范望注:“證,則也。”一说行为端正。司马光集注:“君子率性自從於善,不待攻治也。證當作正。”
(5)谏正。
(6)佛教语。参悟,修行得道。
(7)病况,症候。后多作“症”。

证

◎ 粤语:zing3

证字造句

1、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
2、新的掌舵人已经实他乐于见到更多野心勃勃而发人深省,能于伦敦最棒的剧院抗衡的戏剧节目。
3、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说不出来有一种爱,明明想放弃,却无法放弃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躱不开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决定放弃你的那一刻我哭了,我的眼泪明了我是真的很爱你。
4、列宁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
5、推导了基于捷联惯导控制方案的导弹最优控制过载指令公式,并进行了仿真验
6、实验上实现了液体薄膜表面波的激光衍射,观察到稳定、清晰的衍射图样,并利用激光衍射法验了液体薄膜的色散关系。
7、周围似乎到处都是这样的据。
8、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循环流化床多联供负荷调节试验,验了气动分配阀的负荷调节性能。
9、我肯定他们白头偕老,但不保永结同心。
10、如果不是十足罪让他百辞莫辩,那实在不可能对付。
更多证字造句

大家正在搜索的汉字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