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形)聪明;有智慧。

(2)(名)有智慧的人:~人。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哲,知也。——《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

哲,智也。——《尔雅》

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哲夫成城,哲妇倾诚。——《诗·大雅·瞻卬》

敷求哲人。——《书·伊训》

或悊或谋。——《汉书·叙传》

知人则哲,能官人。——《书·皋陶谟》

(2) 又如:哲士(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哲子(贤明的人);哲艾(指明达的老人);哲母(贤明的母亲);哲匠(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哲明(贤明的宰相、辅臣);哲夫(足智多谋的人);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哲妇(多谋虑的妇人);哲圣(才德超群的人)

名词

(1)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书·大诰》

(2) 又如:先哲;哲人其萎(哲人萎,哲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今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3) 哲学的简称 。如:文史哲

(4) 对别人的尊称、敬称 。如:哲兄(对兄长的尊称。后多用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哲昆(对他人之兄的敬称);哲嗣(敬称他人之子)

哲【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嚞《唐韻》《集韻》《韻會》哲陟列切,音蜇《爾雅·釋言》哲,智也。《書·舜典》濬哲文明。《說命》知之曰明哲。《洪範》明作哲。《揚子·方言》哲,知也。齊宋之閒謂之哲。《前漢·于定國傳贊》哀鰥哲獄。《註》師古曰:知獄情也。

《正字通》叶音質。《陸機·陸抗誄》人玩其華,鮮識其實。於穆我公,因心則哲。

《唐韻正》叶音制。《曹植·黃帝贊》少典之孫,神明聖哲。土德承火,赤帝是滅。服牛乗馬,衣裳是制。氏雲名官,功冠五列。滅,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執競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祇惟畏。《說文》或作悊。《廣韻》與喆同。

哲【卷二】【口部】

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陟列切

说文解字注

(哲)知也。釋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㪿聲。按凡从折之字皆當作斤哲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哲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hé]
[《廣韻》陟列切,入薛,知。]
亦作“啠1”。亦作“喆1”。“嚞1”的今字。亦作“埑1”。
(1)明智;有智慧。
(2)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3)知道;了解。
(4)表尊称。参见“哲兄”、“哲嗣”。
(5)哲学的简称。
(6)通“折”。制裁;决断。参见“哲人”、“哲獄”。

哲

◎ 粤语:zi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t7 zet7 [梅县腔] zhat7 [客语拼音字汇] zad5 [客英字典] zhet7 [宝安腔] zet7 [海陆丰腔] zhat7 [东莞腔] zet7

哲字造句

1、私字当头,得过且过,患得患失,顾虑重重,明保身。
2、我是去理道德之认识,但愿背诵你的法则,我相信神话荒谬,不信妇女多情,但你却像小说里的牧人,我奏尽音乐之声,无以悦你耳,染了一切颜色,无以描摩你的美丽。
3、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理。
4、再一种就是妥协,采取明保身的策略。
5、这诗歌凌乱而没有压韵,完全不符合当时诗歌的标准,没有夸耀,没有气势磅礴的描述,有的只是些莫名其妙的理,总之,爱德华完全不看好这首诗歌。
6、这番富有理的论述,就对广大听众很有启发了,这样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
7、乡镇演出往往又与民俗结合在一起,如过年过生日,为老人祝寿,观众喜欢看轻松的喜剧,不喜欢看悲剧;爱看故事性强的连台本戏,不爱看理性强的剧目。
8、但是,更重要,更富理性的问题也会不期而至,我愿与大家分享这些问题,希望我们能进行一番诚实,坦率,启发性的交谈。
9、人生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人生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理;人生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人生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10、日出常给人希望,然而落日却教人做理的沉思默想。
更多哲字造句

大家正在搜索的汉字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