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警【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警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

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廣韻》寤也。

《廣雅》警警,不安也。

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師古註》警者,戒肅也,䟆,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州名。《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亦通作驚。《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說文》本作警。警字从攴作。

警【卷三】【言部】

戒也。从言从敬,敬亦聲。居影切

说文解字注

(警)言之戒也。?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爲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僘。从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jǐng]
[《廣韻》居影切,上梗,見。]
(1)警告;告诫。
(2)戒备。
(3)危急的情况或消息。
(4)敏悟。
(5)警策。
(6)警察的简称。
(7)通“驚”。惊动,惊起。

警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警字造句

1、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敌人的惕。
2、等确认了的确是遇到麻烦了再报!千万不要自己亲自过去找他。
3、正如中国对通过货币立法的回应的告一样,对出售武器的告可能也不是虚张声势。
4、在一首舞台小曲中,??吉尔伯特曾告说:“如同脱脂乳看似奶油而实质不同,事物很少表里一致。”。
5、最值得惕的时刻莫过于施虐者意识到了你打算离开他或她,所以你得有个备份的安全计划。
6、如果信徒们没有被欺骗的危险,圣经是不会在欺骗这方面告我们的。
7、但孙本初又忽生觉,初次拜见抚台,这样子放言高论,不管话说得对不对,总会让入觉得他浮浅狂妄,所以有些失悔。
8、孙传芳作为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以其机狡诈,合纵联横,终于成为称霸东南五省的新直系首领。
9、为了给你的用户创建一个非常棒的体验,而不是仅仅设计一些我们可能会喜欢用的东西,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机和耐心。
10、杰克告他不要给这次行动添乱。
更多警字造句

谜底为警的谜语

武松遂搬回县衙宿歇,不与兄同住。 (三字歌曲名)头胎勿大意 (打一称谓)

大家正在搜索的汉字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